山东省昌乐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 红
阅读能力在任何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体现在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上,更在于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积极进行自我反省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进行阅读教学直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语文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当今社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们更应该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就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作为我们的母语,语文这项学科的学习就更加至关重要了,其中的阅读教学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阅读能力是否达标直接影响到自身的语文功底。所以说在语文教学方面,教师一定要重点把握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促进学生提升阅读积极性,并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最终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以后参与竞争拥有更好的综合素养。
受限于年龄较低且本身的语文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大量的小学生对于蕴藏在诸多文章中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与学生将阅读本身当成了一项负担和任务有关系,一方面自身认识的字与阅读能力不够,阅读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很多孩子把阅读当成了老师要求的任务和作业,对于阅读带有负面情绪,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阅读本身蕴含的魅力和深层次的重要意义。另外,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有一定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生多学习一些乐器舞蹈之类,能够提升学生未来的竞争力,却没有想到,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即使上阅读课也只是随着老师进行阅读,不爱看书、不喜欢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也就逐渐常态化了,不能很好地从主观上自愿参与语文阅读。
目前来说进行阅读教育的主要群体还是教师,大部分家长忙于工作也就不能及时带动自己家的孩子进行阅读。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通常都是在课堂中把需要进行阅读的内容给学生指出,并把该篇内容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含义都告诉小学生,这样虽然方便快捷,却在不经意间阻断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理解升华的途径,这样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什么好处。我们需要明白,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一部分源于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阅读来获取相关的内容和思想是学生满足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思考出自己的看法和答案,还能够获取充足的成就感。假若老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取过往堆叠知识的形式来教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会比较差,不愿意动脑进行思考,只希望尽快了解答案,这样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是伴随一生的影响。
上文提到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本身其实是很重视的,但是往往由于学识不足,思考的不够全面,给孩子的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比如在阅读方面,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阅读不需要读太多,只要把老师要求的课本内容学会就好了,但是偏偏是这样急功近利的想法造成孩子的阅读范围和阅读数量受限。
为了改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填鸭式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对文章进行评论和感悟的路向。这种方法首先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完成之后自行体会文章内涵,之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解或评论。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就不再只是单方面地接受老师的观点和看法,而是首先在内心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老师进行讲解后可以与自己的看法进行对照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文章深层次的内涵。这样的话在阅读时学生就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感悟,而不是文章都还没读透就开始抄写老师所引述的“正确答案”。由此就可以让学生在拥有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与老师针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提出自己的问题,由老师进一步讲解。这样进行下去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在文章理解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错误,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节奏和进度,在教学时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授课,传授知识的针对性也会比较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对古诗词课文《静夜思》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5 分钟时进行预习,在预习时可以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一些关于这首诗的历史故事以及相关人物,在了解到这些以后再进一步让学生不断感悟和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切的思想感情以及文化内涵。除了上述形式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分发课外阅读材料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另外是分组讨论,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阅读结束后与其他人进行讨论,使每个人心中思想的火花发生碰撞,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当时创作诗词的诗人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对应的答疑解惑,就可以了。
如今新课改也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过去的阅读教学方式已经比较过时,难以满足当前新时代小学生阅读的更高需求,因此在路向的选择上更应该不断创新,上文中已经提到了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预习和感悟,而接下来所要讲的则是通过策略引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方法比较新颖,但是可取之处不少。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上的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来进行思想提炼和内容涵盖,分析并梳理出文章中会比较吸引学生的切入点,通过这些切入点设置悬念和背景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过程。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阅读,并使学生根据老师的相关讲解来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补充,在这种策略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课文内容全篇讲解给学生,更应该是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悬念和背景故事等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诱导学生找到在阅读相关文章时的重点内容,在阅读的效率上也能获得较大的提升。
这是一种更加创新的方式,以往也有通过文艺汇演等形式进行阅读理解的情况,但是那些方式进行有些困难,可持续性不强。而这里讲的则是学生在阅读学习时进行的自我表演。通过班内同学的通力合作,选取一些具有故事性或者朗诵性较强的课文内容,进行朗诵或小品表演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比较清晰地了解故事内容中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缘由;而诗朗诵则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在记诵诗词的同时体会诗人博大的胸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这样的表演手法演绎,相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上一层台阶,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观看演出来理解课本知识。
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都需要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的配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认识到灵活运用不同阅读教学方法的必要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自身水平的提升要求也逐渐严格,一线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发展教学的不同方法,在阅读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活跃性,掌握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虽然阅读教学对每个同学的要求都是一致的,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要注意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切勿“一刀切”。课外阅读自然不能缺少,学生们应该在课堂之外进行一定的阅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布置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的阅读任务,阅读能力和词汇掌握水平较差的同学可以重点学习词汇,而不在于读太多内容,每天掌握几个词语的读法和用法就已经很好了;而对于基础较好词汇掌握程度较好的同学,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在阅读结束后进行文章概括总结,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获取到相关知识,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不断创新小学阅读教学模式的同时,我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无是处,不应该弃之如敝履,而应该更加重视新出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传统模式的不断交融。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更新,在这方面的探索上仍然要继续努力,小学的一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还是要把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的优点发扬出来,与新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如此才能在稳定的教学过程的同时不断促进学生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尤为重要,作为我们的母语,以后进入中学、大学乃至进入社会,这都是我们必备的最低限度的能力,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落下风,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就要下足功夫。本文中一共提出了三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发展路向,分别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感悟文章内容情节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方法阐述,相信可以为当代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的方法创新,帮助学生掌握相对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让学生们真正学习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