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归仁中学 李 明
当今社会讲究效率,现代教育在考虑追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应该要考虑学生认知的过程。学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诚如古语所云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因此,我们就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放慢脚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赏析数学之美,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已经趋向于抽象化,所以很多学生容易出现难以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想要放弃数学学习的现象。同时,一些学生也会学得很慢,而教师并不会重视学生的这些学习感受,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教学,导致学生完全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样就会产生教学无效率的情况。
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教师针对学生上过课仍然不理解的情况会对学生说那就好好记住,用多了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在某种程度上学生通过这样的死记硬背确实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就开始厌恶数学,认为数学只能靠死记硬背才能学好。但是初中学科要背的很多,因此学生会开始选择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通过这些方式来甄别是否要学习这个数学知识点或者是数学学科。其实,数学学科的知识主要在于理解,死记硬背并不能确保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由于数学的知识点是逐步向抽象性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确保学生理解掌握数学课本中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定理,概念和定理基本算得上是数学学科的“定海神针”,对于数学的概念和定理要注重,因为所有的试题都是从此演变而来,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明白概念的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才会逐渐找到数学的正确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概念定理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慢慢”地讲解定理或者概念的推导过程。
接下来我给大家举个反例,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一课时,有些教师会选择与一元二次方程对比的方法来直接得出二元一次的概念,虽然部分天赋比较高或者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好理解,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并且还十分高效。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云里雾里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使用二元一次方程,找不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切入点。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会出现学生的完成度参差不齐的情况。但是如果教师开始抛出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的生活应用题,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思考应用题的模式,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了解生活中什么类型的问题适合使用二元一次方程,甚至因为自己也有这样的疑惑存在就带着问题或者兴趣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逐步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构建概念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概念定理的慢教学,尝试慢慢地通过创设问题或者情景,把问题放在各种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感同身受,并且也要把教学的节奏放慢,给予学生慢慢学习的空间,由此让学生发现自己通过这样的数学学习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然后通过对这样的问题的解决,概括形成概念或者定理,并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高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和方法的统一。
在运用概念定理的慢教学时,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教学节奏变慢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问题中做到慢思考,慢发现,由此在慢的节奏学习中喜欢上数学,明白二元一次方程的使用方法。
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样的互动可以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能促进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猜想的能力。因此这期间的互动教师应该重视,应该“慢”下来。通过慢的教学互动确保学生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教师传输给他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和教师的慢互动中更加亲近数学,亲近数学教师。如果教师没有采取慢的教学互动方法,那么试问一个独角戏的课堂会有人看吗?会有学生感受到自己和知识或者教师思想的碰撞、互动吗?在快速的教学互动中,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反而会因为快的教学互动而变得懒得参与学习活动,让数学教师的教学互动课堂难以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要“慢”下来,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思考,并用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想法,让学生在慢的互动教学中发挥出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切勿因为要赶时间而选择自问自答。倘若教师选择自问自答来完成课堂,学生会觉得自己没有参与感,甚至感觉教师并不需要自己,也不关注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产生厌烦或者不自信的心理,甚至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教学互动需要“慢”,以上课提问为例,询问学生什么是有理数时,大部分没有预习过本课的学生都是回答不出来的,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举手回答,教师就可以让大家翻书来找一下答案,这个时候就能收获比较多学生的回复。倘若是课本上没有的答案,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经过这样的“慢”教学,学生对课堂会充满向往,甚至会更加自信,因为经过多次的课堂回答之后,学生会发现即使回答错误老师也不会批评自己,甚至老师会鼓励自己,当然回答正确老师会表扬自己,对于这种没有损失的教学,学生一定会勇敢试错,在试错的慢课堂中逐渐找到数学学习的规律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此,课堂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上课放松,教师也能够更加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可见,教学互动的慢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教学耐心,更体现出教师良好的教学智慧。通过教学互动的慢,学生逐渐在慢的互动学习中明白应该如何学好数学,并且能够积极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由此在慢的教学互动中培养自己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在教师的有效互动慢教学方法下,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得到提升。
在初中数学的课本中,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课本中常常会设有例题。其实,例题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知识点,并且由此理解数学知识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当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不仅要注重例题的讲解,还要注重例题的慢讲解,通过慢速度向学生讲解例题的每一个结构,让学生了解例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确保学生在慢理解例题的基础上掌握数学课堂知识。可见,只有在课堂中慢慢地把例题讲解清楚,学生能够彻底理解,在后续的知识传授中,学生才可以轻松地汲取数学知识。
例题在初中数学中基本上是一个榜样的存在,一道例题解得好,教师的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对于该例题印象深刻并深谙其中的道理,那么学生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做到精且慢。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害怕例题不够经典而选择多个例题讲解,经常是学生还没听懂,教师已经讲到下一题了,或者是这道题还在消化中教师就已经说新的知识点了,学生还在努力理解,但是已经忘记刚才教师讲的例题的解法了,只能拼命记笔记,但只记了笔记却没有听到老师的思维过程,还是无法将例题内化,看到解法却不知道如何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例题时,一定要循序渐进,每一个定理的使用都应该留给学生一到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定理。讲解例题结束后还应该问学生还有哪里是不理解的,如果不懂可以马上提出来。初中学生的精力有限,很少会有学生把课堂上有疑惑的问题重新在课后提出。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课堂上讲例题的脚步,让学生有一定的反应和内化的时间,只有把经典的例题转化好,学生才能提高正确率,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例题的慢讲解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理解思考时间。在教师慢讲解的例题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一步步教学指示展开更有效率的知识应用学习,由此在慢讲解的例题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自身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教师已经给学生讲解完知识点后,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作业的布置能够对学生提高数学成绩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作业布置完以后,教师要注重讲评的及时,因为在作业中教师可以很容易发现学生在哪些学习方面比较薄弱,从而再次展开有针对性的错题讲解复习教学。而由于作业中常常会出现学生知识点薄弱,掌握不全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也要做到慢。
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完《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我就会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关于勾股定理的图形问题解决题目。在布置完作业以后,我会及时开展一节讲评课,然后在讲评课中采取慢指导的教学方法,慢慢教导学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并且,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会的题目,然后请一些会做的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步骤。在学生讲解完自己的做题方法以后,我还会再开展知识回忆的教学,由作业慢讲评来帮助学生从做题的角度来理解知识点,并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作业讲评课的开展能够非常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并且教师采取的慢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一些后进生,让后进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有效的教学方式是顺应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放慢脚步,让学生有自我感悟、自我反思的机会;放慢脚步,让教师不再被外部压力所累;放慢脚步,家长不必太过心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操之过急,只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