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建三个中心为抓手,全面深化学分制综合改革

2020-12-04 17:26段利华陈本辉范晓梅周琬謦胡吉富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分制专业课程

段利华,陈本辉,王 斌,范晓梅,周琬謦,胡吉富

(大理大学,云南大理 671003)

2018 年5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基础地位,可谓“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然而,由于教育理念、政策导向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影响,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成果轻人才培养等现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受到制约,本科教育工作状况堪忧。基于这样的原因,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1〕。

为了有效解决当前本科教育中课程建不好、教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等突出问题,推进学分制改革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推进模块化课程建设与管理,丰富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选择学分创造条件。支持高校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加强校际学分互认与转化实践,以学分积累作为学生毕业标准。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2〕。

地方高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工作中,由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尚未完全树立,教师、课程、教学条件等办学资源及办学资金不足,教师和学生考核及评价机制不合理等方面原因,实施效果十分有限。大理大学是一所有42 年本科办学历史、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综合性本科学校,从2010 级本科学生开始实行学分制,初步建立了学分制管理和运行制度,并有效地协同推进了“学期制”改革、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建设、开展专业评估、实施助教岗位制等工作,2008 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结论,2018 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走在同类高校前列”,学校组织“开展校内专业评估,制定了专业质量评估‘校本标准’,形成了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机制;营造了潜心教学环境,实施教学质量奖和课程质量奖‘双百’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积极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同感强,归属感高,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讲授具有较高水准”。但是,总体而言,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的核心问题,即教和学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为理想的解决。为了破解这些制约因素,通过组建学生中心、教师中心和课程中心,完善激励、约束和评价机制等举措,着力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生刻苦学习、管理服务保障到位,实现“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课程精起来、专业优起来”目标,从而有效促进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校风好起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一、现实背景

2018 年和2019 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两年。2018 年9 月10 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并强调了人才培养为本;2018年6月21 日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作了重要报告,要求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强调了本科教育是根;2019 年教育部及各高等学校按照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要求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用“九个坚持”系统完整地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利在当代、关乎未来,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论述。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的讲话中提出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要求,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一流本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必须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内容。要主动担当、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1〕。随后,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 号)、《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 号)、《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9〕6 号)、《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8号)等文件,启动了一流本科、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2019 年10 月31 日《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要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领导的讲话及一系列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辨清了是非,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当前,中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着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诸多问题,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尚未得到有效践行,“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尚未有效形成,专业设置不能完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部分教师难以聚焦主业潜心教书育人,不少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愿意刻苦学习,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较少,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育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教学条件和环境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政策导向和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大理大学作为云南省一所处于非省会城市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按照云南省的统一安排部署,正在推进以深化本科学分制综合改革为抓手的教育综合改革,通过组建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课程中心,逐渐改变教师不能或不愿潜心教书育人、学生不能或不愿刻苦学习、管理服务不能有效保障到位等状况,着力破解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提高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基础问题,实现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课程精起来、专业优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校风好起来的目标。

二、三个中心的组建及其主要职能

(一)学生发展中心

协调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及与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政治工作等相关部门和各学院学生工作部门,整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辅导教师、学业导师等学生管理、服务队伍资源,组建学生发展中心。主要履行以下职能:①强化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发移动、远程服务系统和建设学生事务大厅,积极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高效、精准、及时的需求服务。②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积极探索从时代楷模、改革先锋、道德模范、业务骨干等群体中选聘校外辅导员,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能适应新时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③实施本科学生学业导师制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担任本科学生的学业导师,要求学业导师指导或引导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关注所负责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环节,指导或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专业、课程和授课教师,科学安排课程修读计划;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及时提醒学生优化学习进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④对选配的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及学业导师等学生管理和服务队伍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价,其所完成的工作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⑤完善第二课堂制度。以实现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机制,构建课内外衔接、校内外结合机制及提升学生素质修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利用社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学术科技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国内国际交流等载体,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为抓手,建立完善以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担当、实践实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工作成长履历、文体素质拓展、技能培训认证等为主的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发展中心

协调人事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组建教师发展中心。主要履行以下职能:①教师课堂教学准入。制定新进教师入岗前培训计划;组织新进教师培训并进行考核;组织新进教师参加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组织通过培训考核的教师承担助教岗位;组织对培训合格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能力考核和评估。完成并通过以上培训和考核后,获得课堂教学准入资格证的教师,方能独立承担课堂教学工作。②教师课堂教学退出。教师违反师德的有关规定;连续多次教学质量评估在同级同类教师中排后,且经过进修学习、承担助教岗位等工作后仍得不到有效改进;多人承担的课程实行挂牌上课,连续多次选课学生达不到规定要求;拒绝所在部门安排,不愿承担本科学生教学任务,或本科教学工作量无特殊原因达不到学校规定要求;发生严重的教学事故等。教师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出现以上情况,将根据问题性质和情节,采取暂停教学工作、取消课堂教学资格、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转出教师系列,甚至辞退等方式进行处理。③建立结构合理、满足需要的专兼职教师资源库。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聘请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其他高校教师等承担部分本科课程教学及社会实践指导工作;加强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集整合教师工作的各类数据信息,形成完整准确的教师考核评价工作信息数据库。④完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并有效实施。根据教师不同阶段成长和发展规律,建立每5 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基于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新技术支撑的“课堂教学革命”培训;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发挥教学示范作用;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以及在职研修等,激励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⑤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引导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学纪律,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建立完善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2〕。

(三)课程中心

通过整合教务处、教育评估中心等部门资源,组建课程中心。主要履行以下职能:①课程准入。按照课程建设要素和课程类型及属性,对预期进入课堂的课程进行审核和评估,把好课程入口关。②课程分类定级。根据公共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社会实践课和必修课、选修课及课时量等要素对所开设课程进行科学分类,再根据获得的校级、省级、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或等级认定、课程评估结果等)及教学质量把课程分为A、B、C、D四级,与教学绩效和教学职称、推优评优等进行合理挂钩,鼓励教师积极承担专业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③课程退出。选修课程连续达不到开课要求,或连续被评定为D 级的课程将退出课堂。④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完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机制,定期公布教学质量排前和排后的课程,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奖励制度,鼓励先进、激励后进。⑤课程及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引入和建设线上优质课程,与高水平大学合作开设远程网络教学,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等方式,丰富学生学习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课程和学习资源。

三、预期实现的主要目标

(一)让学生忙起来

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成长成才。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赋予学生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学习进程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提升课程广度、深度、难度和挑战度,取消“清考”,严格考试管理、严把出口关,让“混日子”的学生不能轻松过关,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并为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颁发荣誉学位。三是完善评价体系。推动“课堂革命”,强化课程思政,以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教师课堂质量;加大非标准化考试力度,综合性、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四是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实行辅修专业和辅修学位制度,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其他本科专业,为不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要求的学生的发展提供环境和机会。五是按学分收取课程修读费用,促进学生认真对待课程学习。

(二)让教师强起来

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潜心教书育人。一是把好教学入口关。建立教师教学准入制度,新进教师必须通过规范培训、备课试讲、承担助教岗位、获得教师资格等过程,获得课堂教学准入资格,方能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工作。二是建立退出机制。①师德一票否决。违反师德要求的教师,退出教师系列或转入其他岗位,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②完善激励机制。实行挂牌上课,首次选课学生人数达不到要求的教师,通过进修、承担助教岗位等提高教学能力,再次达不到要求的教师(没有承担其他课程)退出教师系列或转入其他岗位。③引入优质教师资源和竞争机制。建立兼职教师库,本校教师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的,通过引入“慕课”、线上课程,聘请兼职教师等完成课程教学。④强调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明确各级各类教师承担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课时要求,凡拒绝所在部门安排,不愿承担本科学生教学任务,或达不到学校规定的本科教学工作量的教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并根据情况进行暂停教学工作或转入其他岗位,退出教师系列等处理;连续三年不给本科学生上课的教师(教授、副教授),退出教师系列。三是奖优罚差。根据课程分类定级情况,与绩效分配、推优评优,甚至职称评审等挂钩;对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且取得显著育人成效的教师设立荣誉证书制度;连续评价为最低一级的课程退出课堂或引入其他优质课程资源予以补充。通过以上措施,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四是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明确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都负有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五是通过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

(三)让课程精起来

建设“金课”,淘汰“水课”。一是把好课程入口关。建立课程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课程进入课堂。二是淘汰“水课”。对课程进行分类定级,让无创新性、无挑战度、教学质量不高的课程退出课堂。三是建设“金课”。设立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鼓励申报国家级、省级课程建设项目(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等),逐步加大一流课程和精品课程比例,提升课程质量和影响力。四是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及时引入与学科前沿动态、经济社会需求动态等相关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充分把握新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方式转变的特点,将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相融合,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提高课程学习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四)让专业优起来

建立人才需求预警机制,推动本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实现全校本科专业基础厚实、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一是构建科学、系统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①需求导向。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坚决淘汰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2〕。②实行大类招生。科学设置大类招生类型和形式,选读学生达不到要求的专业取消本年度设置,连续两年达不到要求的专业在下一年度中暂停招生或取消设置。③加大学生选专业力度。一定范围内取消专业转出学生限制,探索在相同或相近专业类中高年级学生选专业办法,选读学生达不到人数要求的专业取消本年度设置,连续两年取消设置的专业在下一年度中暂停招生或取消设置。二是不断提高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建设水平。鼓励申报省级、国家级专业类建设项目(如一流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增强专业影响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鼓励教师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四、小结

2019 年8 月5 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徐州医科大学承办的全国基础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研讨会致辞中强调: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老师,改到难处是校长。8 月12 日,吴岩司长在首届新结构经济学师资培训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质量要真正地提高起来有三大关键要素:专业、课程、教师。所以,要努力打造“三金”:“金专”“金课”“金师”,即打造一流的专业、一流的课程、一流的教师。如果一个学校的“三金”“三个一流”随处可见,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好学校。从吴岩司长的讲话可以看出,课程改革(革命)推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而“课程革命”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教材(内容、形式和载体)、校长(学校管理团队:政策制定者和资源保障者)和学生(学习主体),其核心是要全面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即通过政策制度的引导与保障、教师“引导者”作用的有效发挥、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切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质量与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是对学校长期以来习惯了的“生态”进行的重大变革,其“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实处是教材,改到痛处是老师,改到严处是学生,改到难处是校长”,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和资源的再分配,必将是一场艰难而痛苦的攻坚战!“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最早出现在美国,初衷是顺应学生兴趣、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其推行为美国高校较早确立“学生中心”价值理念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前,我国高校普遍施行的学年学分制已不能很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学分制的弹性建设,减轻对学年制的依赖,实行完全学分制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4-5〕。完全学分制的施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打破了我国高校既有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的固有模式,必然面临高校课程、管理模式、师资建设、质量评价等多重内质性问题的挑战,需要高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立足自身实际,剖析现实困境与问题,探索具有校本特色、中国特色的学分制改革模式。对地方高校而言,以推动“三个中心”建设为抓手,深化学分制综合改革,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深化学分制综合改革,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紧紧抓住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个要素和政策导向及评价机制改革这条主线,切实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校风好起来,全面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分制只是一种教学管理和运行制度,全面深化学分制综合改革也不见得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但它终究是一种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重要探索。我们深信,只要坚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及使命,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本着为学生成长成才负责的精神,以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为基础,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良性发展,就一定能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谱写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奋进之笔”。

猜你喜欢
学分制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