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绂佚文《汀州府志序》考释

2020-12-04 07:41应孔奇
关键词:序文方志乾隆

应孔奇

(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近日,在查阅乾隆《汀州府志》[1]7-8时,发现了一篇署名为李绂的方志序文。此序文的落款时间为“乾隆十五年次庚午仲秋中浣”,而《穆堂初稿》《穆堂别稿》分别刊刻于乾隆五年(1740)和乾隆十二年(1747),因此该序文未被收入进这两部文集。目前,学界在对李绂的各项研究中,均未有人提及此篇序文,故而有必要对其进行考析。为便于说明问题,现将原文摘录如下:

汀州府志序

《周礼》:“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志者,列国之书、诸侯之事也。说者谓后世变史称志,自陈寿始,不知寿盖有微意存焉。其称三国者,不与魏以统之正也。其称志者,明乎魏非天子之事也。特与蜀有宿怨,削谥称名,是其褊心耳。今考其书,志、纪、传共六十五卷,名虽为志,实则史也。至后世省郡方言,乃微与史异。史有美刺、是非、褒贬、赏罚,志则有彰善而无瘴恶,其不同者一也;史事繁而言钜,志事杂而言琐,其不同者二也。史多言君道臣节,志则守下不议上之义,无敢一语及于朝廷;所言者区区守土之臣与称职与否耳,不同者三也。若夫序事之辨而不华,质而不俚,体大思精,义远法备,则志与史一焉。

史难,志亦岂易言者耶?汀志修于崇祯十年,距今百二十载矣。官其土者,有所不为,亦有所不暇;而郡之能文章、有操守者,往往瞻顾于父母桑梓之邦,欲任劳任怨而不敢也。如是,则典章文物、土地人民,听其推移暗汶,寖久寖没,后之君子,又何以考文献乎?

汀郡守芝田曾公,思郡志残缺,有不容姑置也。乃延孝廉永福黄君惠、南昌万君祚东、上舍生南昌李君良燥、张君时、新建万君承菼主其事,摹漫漶之废版,搜尘蠹之残牍,征信于通志、邑志,采于大夫、士、庶人之口,其难其慎。越一年而草志成。芝田走价数百里,嘱予厘正而润色之。予惟芝田之尊人慎斋先生生同乡、仕同地,其忠荩经济,有古名臣风,予每入告,必以其名闻。乃出为牧伯,入为星郎,蹭蹬撼轲,终不尽其用。今长公于惠和政流之暇,纲张目举,旋及夫志。予老矣,喜见故人子之克世其业也,故不敢辞,乃取草志翻阅之,文直事核,信乎可传之百世而不朽也。特以汀原属吾抚之山洞,其山川、土地、政事、人物,予颇习闻其要领。因不自揣,略为点定,以从当道诸名公之采择。且以复芝田曰:“公知此一志也,其尽乎为政之道乎? 仰观天象,则思所以弭变而迎祥焉;俯察地理,则思所以增高浚深,设险而守固焉;考风俗之得失、赋役之繁简,则思所以整齐而绥安之焉。睹学校,则思礼教;睹兵制,则思和衷,睹政事美恶、人物盛衰,则思严取舍、广培植焉。于以上报天子,下绍家学,均于志乎取之,又岂区区为一郡征信之书已耶?是为序。

乾隆十五岁次庚午仲秋中浣,赐进士出身、予告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临川李绂撰。

1 李绂及曾曰瑛《汀州府志》简介

李绂(1675-1750),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人。历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礼部侍郎等职。著有《穆堂初稿》《穆堂别稿》《朱子晚年全论》《陆子学谱》等,参与了多部方志的修纂,比较著名的有《广西通志》《八旗通志》《畿辅通志》《重修临川县志》,所作的方志序文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十分可观,在方志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汀州,隶属于今天的福建省。汀州修志共有七次:南宋孝宗时期的《鄞江志》、开庆元年的《临汀志》,以及分别在明代弘治、嘉靖、崇祯和清代康熙、乾隆时期修的《汀州府志》。乾隆《汀州府志》由时任汀州知府的曾曰瑛主持修纂。史料有关曾曰瑛的记载不多,如《大清一统志·地理类》:“曾曰瑛,字芝田,南昌人,乾隆十一年任台湾淡水同知……寻擢汀州知府,后调台湾府。”[2]如《德序》(德舒):“乾隆戊辰(十三年),南昌曾君曰瑛奉命来守是邦。”[1]11如《单序》(单德谟):“太守曾君莅汀三载,政通人和,复独留心斯举,爰捐赀藏,事越两岁而告成。今以才贤调任东宁,行有日矣……乾隆十七年壬申长至日……”[1]9-10

综上可知,主修者曾曰瑛的仕宦经历主要在福建、台湾一带,于乾隆十三年(1748)至乾隆十七年(1752)任汀州知府,并于乾隆十五年(1750)主持修志事宜,历时两年完成。

2 佚文考证

首先,从时间及称谓上看,这篇序文的落款时间为乾隆十五年,李绂的卒年也是乾隆十五年,因此在时间上李绂有完成这篇序文的可能。《熊序》(熊为霖)称:“是书为永福黄迪轩孝廉等属草,又质定于同乡穆堂前辈。”[1]12-13,这与李绂在序文中所说“芝田走价数百里,嘱予厘正而润色之……因不自揣,略为点定”[1]5相一致。此外,“穆堂”是李绂的别号,故而《熊序》也为该序文的真实性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佐证。

其次,从人物关系上看,李绂在序文中提到:“予惟芝田之尊人慎斋先生生同乡、仕同地。”曾曰瑛(字芝田)是南昌人,通过查阅乾隆《南昌县志》同治《南昌府志》发现都有一条这样的记录:“曾逢圣以子曰瑛贵赠中宪大夫。”[3,4]可以看出,曾曰瑛的父亲是曾逢圣。曾逢圣,江西南昌人,例监,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吴桥[5]。雍正四年九月二十二日,直隶总督李绂称“曾逢圣三任直隶,亦属才能素著之员”[2]。《覆奏直隶忠节疏》:“又据调任知府曾逢圣呈据魏县知县……”[6]《清史列传》:“雍正五年三月,直隶总督宜兆熊等疏参原任大名府知府曾逢圣、原任清苑县知县王游亏空钱粮,以上二人均绂所保荐,令明白回奏。”[7]《清史稿》:“五年春,直隶总督宜兆熊劾知府曾逢圣、知县王游亏空钱粮,上以逢圣、游皆绂所荐,命诘绂。”[8]《清代七百名人传》:“与蔡珽表里为奸,奏大名府知府曾逢圣操守并无不好,罪十五。”[9]《光绪江西通志》:“会直隶知府曾逢圣、知县王游、李先枝皆以事获罪,三人绂先后所疏荐也。先枝坐科派罪尤重,上震怒,乃削绂职事,下刑部议。”[10]由上可知,曾逢圣是李绂任直隶总督时的下属官员,这样李绂与曾曰瑛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即属员之子。

最后,从序文内容上看,此序为方志序文,内容多体现为方志思想,这与李绂早期的方志主张也是一脉相承。首先,对于“方志属性”的看法,他认为应当归于史类。该序文中提到:“志者,列国之书、诸侯之事也……名虽为志,实则史也。”[1]7-8与他在《重修临川县志序》中所说的“志,固史之属也”[6]408的观点是一致的。其次,对于“志才关系”的理解,他认为修好地方志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既要有“修志之志”也要有“修志之才”,二者缺一不可。该序中提到:“官其士者,有所不为,亦有所不暇;而郡之能文章、有操守者,往往瞻顾于父母桑梓之邦,欲任劳任怨而不敢也。”[1]7-8这与李绂在《余庆县志序》中所说的“然吾观天下郡国之志,或迫于功令,勉强而为之,若州与县则往往有开辟数千百年而未尝有成书者,虽通都大邑犹然,其小者缺略尤甚,岂皆一无足志耶?毋乃司是土者,有其才而无其志”[6]584的观点显然也是一致的。另外,李绂认为修志应当重视资料的来源,凡是对修志有用的资料,都应收取。如该文中所言“摹漫漶之废版,搜尘蠹之残牍,征信于通志、邑志,采于大夫、士、庶人之口”[1]7-8,李绂在《行查各府金石碑刻檄》也有同样的表达,即“断碑残文,但有数字,悉行摹搨,以备收录,录入志书”[6]636。

通过以上时间、称谓、人物关系、方志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断定,这篇序文是李绂晚年所作的。

3 序文的价值

第一,卒月考。序文的落款时间为“乾隆十五岁次庚午仲秋中浣”,其中的“仲秋中浣”是指八月中旬。关于李绂的卒月,翻阅史料,鲜有记载。《清史稿》和《清代七百名人传》中只提了一句“十五年,卒”;《清史列传》未加记录;全祖望的《临川阁学李公神道碑名》也仅仅是说“乾隆十有五年,阁学临川李公卒于家”[11]。而其他诸如袁枚、李元度、张舜徽、徐世昌、冒怀辛等人说法大抵也是如此。此序文的发现,可以更准确地推断出,李绂的卒期应当是在乾隆十五年八月下旬至十二月之间。

第二,考据学。李绂于考据之学,用力甚勤。方苞评价李绂时曾说:“其考辨之文,贯穿经史,而能决前人之所疑。”[11]文中提到:“说者谓后世变史称志,自陈寿始,不知寿盖有微意存焉。其称三国者,不与魏以统之正也。其称志者,明乎魏非天子之事也。特与蜀有宿怨,削谥称名,是其褊心耳。今考其书,志、纪、传共六十五卷,名虽为志,实则史也。”[1]7-8此于《三国志》名称之考辨,可为一家之言。

第三,方志学。褚赣生在其《李绂方志理论研究》中认为:“李绂将地方志混同地方史,就模糊了它们各自的体裁特点。”[13]此佚文中,李绂对于“志史关系”问题的理解是相当充分的。他认为:“至后世省郡方言,乃微与史异。史有美刺、是非、褒贬、赏罚,志则有彰善而无瘴恶,其不同者一也;史事繁而言钜,志事杂而言琐,其不同者二也。史多言君道臣节,志则守下不议上之义,无敢一语及于朝廷;所言者区区守土之臣与称职与否耳,不同者三也。若夫序事之辨而不华,质而不俚,体大思精,义远法备,则志与史一焉。”[1]7-8

最后,李绂阐述了对方志的理解。他认为:“公知此一志也,其尽乎为政之道乎? 仰观天象,则思所以弭变而迎祥焉;俯察地理,则思所以增高浚深,设险而守固焉;考风俗之得失、赋役之繁简,则思所以整齐而绥安之焉。睹学校,则思礼教;睹兵制,则思和衷;睹政事美恶、人物盛衰,则思严取舍、广培植焉。于以上报天子,下绍家学,均于志乎取之,又岂区区为一郡征信之书已耶?”[1]7-8

4 结语

经上述考析,我们可以断定:乾隆《汀州府志序》应是李绂的亲笔之作,该序文中所提及的主要人物皆有据可考,思想内容也与李绂的早期思想一脉相承。因此,该序文的发现,对于李绂的生平、思想,特别是其晚年方志思想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序文方志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Development of a battery-operated floating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de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刘禹锡诗序研究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魏晋南北朝序文刍议
萧伯纳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