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法新探

2020-12-03 16:00福建省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陈焕勇
青年心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统计图问题意识数学知识

福建省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 陈焕勇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可以大胆地想象创新。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极强,而这也能够成为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推动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对知识质疑,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因疑启思,因疑生变,数学教师就是通过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来实现和学生之间的心理相融与有效沟通。而学生因为好奇心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无拘束的课堂环境中,师生、生生之间可以通过游戏、比赛、讨论等多种课堂活动来验证学生的猜想,从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渐渐地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分辨问题,更是敢于质疑问题,而这也正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最佳时机。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师生与生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另外,教师在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时,主要负责引导和鼓励,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专门开设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需要选出一名组长,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游戏、小组讨论、组间辩论等活动。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统计图进行数学分析,选择最佳的统计图表进行绘制。教师向学生出示几组统计应用分析题,各个小组的学生通过讨论决定如何绘制统计表,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统计图,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增加了生生互动的环节,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如:根据我国2019 年的绘制最佳统计图和统计表,依照天津市2009 年到2019 年的公共人均绿地面积的使用情况数据绘制最佳统计图和统计表。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认为第一个统计表的组别应当为城市名称,依照数据将表补充完整,同时选择条形统计图为最佳;第二个统计表的组别应当为年份,依照数据将表补充完整,同时选择折线统计图为最佳。学生做出选择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讲述选择的理由,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什么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由此而提高学生对两种统计图的使用情况分析和对比,能够使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进行有效地巩固。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情境也可以细化成三类,分别是生活式的问题情境、冲突式的问题情境以及操作式的问题情境。这三类不同的问题情境,均可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中在创设生活类的问题情境时,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就是源于生活,所以为学生创设生活类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潜藏着的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发展问题,使学生将生活与数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感知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启发问题意识,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学会问“为什么”。

例如:在“圆”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到了圆的原理、半径、直径,用圆规画圆和圆的对称轴。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圆的知识记忆,可以为学生列举几个生活中的圆,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教师将问题转向学生,由学生思考圆在生活中还可以有哪方面的应用,这些应用都借助了圆的哪些特点等。由于教师将问题固定在了生活中,促使学生对以往的生活进行回忆,回顾用过的圆形器具或圆形物体,从而分析出它的应用原理,进而完成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让学生在往后的生活中,遇到圆形物体便自觉地将其使用原理与圆的特性相联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得到有效的发展。

数学教师除了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类问题情境外,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操作类的问题情境。由于数学学科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使用,教师往往会为学生添加数学实验来验证数学定理或求解数学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操作过程,激发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得出准确的数学答案,学生在此过程中,增加了对数学的体验感,面对操作中遇到的失败情况,也会不禁反问自己“为什么”“什么原因呢”,这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启发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上述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时间为学生准备操作活动,如让学生使用圆规画圆,并用直尺量取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从圆上一点穿过圆心到圆上另一点的距离。通过实践学生学习了圆的直径与半径,并在实践中得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乒乓球,在球上绑一根绳子。学生用手拽起绳子一端,使乒乓球在绳子的作用下甩起来,观察乒乓球的运动轨迹并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其运动轨迹为圆,而绳子的一端则为圆心,绳子长则为半径。学生在操作中,启发开放性思维,提出“为什么”进行思考,再结合圆的理论知识总结出以上结论,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冲突式的问题情境。该情境创设的前提是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将新的知识或新的问题引入到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认知范围内得到新的突破。通常创设冲突式问题情境,需要激起学生的“愤”“悱”等情绪,让学生对知识求知欲望变得强烈起来,从而使问题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辩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根据课程知识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制定辩论主题,如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 倍,所以同底等高的圆柱表面积一定是圆锥的3 倍。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真精神,经过辩论和验证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拓展提出的问题范围,延伸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当对问题的范围进行适当的拓展,这可以提高问题的探索性,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从课内转向课外,这有助于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的延伸。因此,教师不要只关注课内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将学生课下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课下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将数学知识做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到课下,并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课下实践探索中,从而使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又如: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作业可以是家庭形式或者探究形式,从而促使学生在课下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反思效率。另外,数学教师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学读物来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具象化思维形式很难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为了弱化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在问题意识培养中,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拓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问题空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培养,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推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统计图问题意识数学知识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学会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