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为先导 读思结合 有效拓展
——“如何激发四年级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的思考

2020-12-03 09:00
名师在线 2020年31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文言文教师应

郭 蓉

(江苏省南京市鑫园小学,江苏南京 210007)

引 言

文言文自从进入小学语文课程以来,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部分教师教法陈旧呆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效率低下。对于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教科书做了准确定位,明确了四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初步接触文言文,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由此可见,我们在学生初学文言文时,要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树立其学好文言文的信心。但具体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笔者对此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趣”为先导,有效衔接,降低陌生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文言文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1]。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少年,要为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文言文的美,只有认真学习了才能领略到。

在教学新知之前,教师应依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学生相对熟悉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经历和原先的知识基础,将旧知与新知进行有效的衔接,降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陌生感,从而引导他们顺畅进入文言文学习的新天地。

(一)情境代入,有声有色

在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再结合课文创设激励学生阅读的情境。文言文《精卫填海》收编在四年级上册的神话单元,在这篇课文之前是《盘古开天地》。两篇同为神话故事,但文体却不同。在学生学习完《盘古开天地》后,教师可出示文言文《盘古开天地》原文节选,使学生通过阅读比较,初步认识文言文,了解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然后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同学们,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文言文仅用不多的字数就表达出相同的内容。那么在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将通过学习文言文,来了解一个有趣的故事。”从而引入《精卫填海》的学习。

教师也可以出示精卫填海的配图或视频,请学生先说一说这个故事,进一步拓宽学生知道故事的途径,从而引出故事的出处《山海经》,接着出示《精卫填海》原文,激发学生一读究竟的兴趣。

(二)旧知迁移,还原语境

引导学生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大意后,教师可以运用以旧知推新知的方式,提示学生熟悉的“故”“溺”“返”等词的意思,关注学生的先行经验,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的生长点,降低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和学习的难度。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孤立解释一个词,如“少女”一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一样,可根据“词”与“句”“段”的关系还原语境,整体感知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炎帝之少女”是指炎帝的小女儿,这样句意就通顺了。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其意义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文章的时代背景来理解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

(三)方法回顾,突破难点

理解文言文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但学生在接触文言文之前,已学习了多篇古诗,积累了古诗学习的经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突破理解文言文内容这个难点。文言文惜墨如金,每篇文章字虽少,但含义颇丰。教师应引导学生一句句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能囫囵吞枣,要把基本功做扎实。

例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考注释,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讲故事,并把故事讲生动,通过想象人物说的话,揣摩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的讲述中。

二、读思结合,分层递进,获得初步语感

文言文教学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诵读,即朗诵与背诵。教师应将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和情趣,使其感受音韵和节奏之美,体会文章的精神内涵。

(一)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初学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尤其重要。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特别是个别易读错的字音须注意;其次要会正确停顿,教师可引导学生练习读好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语意停顿,有些难读的句子,教师应适当给予点拨。例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初读时,学生不容易进行正确停顿。教师可结合插图提问:是什么把树枝压弯了?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读好语意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停顿并不是真正的停顿,而是声音的延长。这样的要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不应要求学生刻意模仿,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自己体会,读出吟唱的味道,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学生具备这样的感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会进一步提高。

(二)品读精思,迁移运用

品读文本是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发现和表达,学生会从品读中自主探究文本内容,增强思考的深度,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感知。文言文中语言的含蓄、语调的抑扬、句式的整散,大都适合“意会”,只能靠反复品读,从朗读中琢磨和体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让学生分组谈论各自对文章的理解,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例如,《精卫填海》一文仅仅三十几个字,学生如果缺少自己的感悟,一定读不出文言文的韵味。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品读时关注插图中精卫的动作、飞翔的姿态和大海的汹涌澎湃,想象海上环境的多变、精卫在填海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感悟。学生只有这样带着情感去朗读,才能品出文言文的韵味。

(三)熟读成诵,体会感悟

读书志在明理。一篇优秀的文言文,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或者人物可贵的精神品质。在学生读懂故事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一谈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并与同学交流,求同存异,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这样学生就能学以致用。

结合课文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较开放的话题。例如,读了这个故事,你联想到了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类似故事进行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由点到面,有效拓展,激发学习兴趣

“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小学阶段编入教科书的文言文数量较少,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那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博大的在课外,应做到课内而发,课外受益。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其学习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为学生升入高年级乃至中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推荐阅读,从一篇到多篇

教师可结合课文,引领学生阅读一些难度层次差不多的文言文。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精卫填海》后,教师可相机介绍《山海经》这本古籍,并推荐学生阅读著名的夸父逐日、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在学生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后,可推荐其阅读《世说新语》中的《陈仲举礼贤》《锅巴救命》《王右军年减十岁时》等。此外,教师也可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论语》,通过这样的推荐为学生打开另一扇学习的大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渗透语法,从一句到多句

在教学《精卫填海》中的“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一句时,笔者抓住了其中一个教学点“游于东海”,先让学生了解“于”就是“在”的意思,接着点拨学生通过调整词序通顺地说出句意“在东海游泳”,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于”在此句的用法是引出动作的处所。之后,笔者出示《司马光》课文中的“群儿戏于庭”一句,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处“于”的用法是一样的,然后让学生尝试说出这句话的意思。接着笔者继续追问:“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还出现过‘于’吗?”带领学生比较“霜叶红于二月花”中“于”的用法。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到“于”的意思和用法不止一种。最后笔者适时进行总结:“是的,‘于’的用法有很多,也不仅仅是我们所学到的这两种,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你们还会了解到更多的用法,遇到更多像‘于’这样有趣的词。”笔者通过这样一词多义的语法渗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学以致用,从一篇到多篇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文词语与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给小视频配音,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改编。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课外拓展阅读的文言文、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改编成有趣的剧本演一演、评一评,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想象文中之景、体味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道。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简短凝练的文言文给予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与感悟。

结 语

文言文学习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陌生而又充满挑战。任课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契机,在教学中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出发,由浅入深地因势利导,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降低学生的陌生感,使其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并激发其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做好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积累优秀的语言材料,为其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文言文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文言文阅读专练
刘静云作品选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精卫填海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精卫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