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诸要素中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战争的物质基础,对战争胜负起着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为解决武器装备问题,人民解放军在依靠战场缴获的同时,还花大力气在各解放区发展军事工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军工生产能力,从而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947年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鲁南战役后华东野战军的后方力量开始逐渐集中于山东解放区,此后,山东解放区不仅成为华东野战军的粮食民工的重要来源,而且成为武器弹药的重要来源。1946年中央军委派黎玉、张云逸、薄一波等人到大连组织军工生产。在华东局的大力扶持下,1947年7月1日,大连建新工业公司成立,从此大连成为华东野战军武器弹药与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地。此外,随着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华东野战军在战场缴获的基础上,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部分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目前,学者对解放战争中后勤保障问题的总体研究不少,其中虽有涉及武器弹药供应的相关内容,但关于武器弹药来源的专题研究较少。本文拟从山东解放区军事工业、大连建新公司以及战场缴获三个方面来分析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的武器弹药来源,力求在充分掌握相关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问题作一番探讨。
“大连建新公司是我党组建的第一个大型兵工联合企业。所属工厂主要有:裕华铁工厂(炮弹厂)、宏昌铁工厂(引信厂)、钢铁工厂(大连钢厂)、化学厂(今大连化学工业公司)、机械厂(今大连重型机器厂)、制罐厂(今大连橡胶塑料机械厂)等。”①《张珍回忆录》,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60 页。“可以说大连建新公司是当时我党领导下的最大军工生产基地。”②中共大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大连建新公司兵工生产史料》,1988年,第35 页。1946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萧劲光到大连进行后勤筹划工作,在初步调查后,向中央军委提出在大连进行军工生产的意见。“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财委副主任朱毅率领60 余名干部到达大连”①《轻武器系列丛书》编委会编:《解密中国军工厂(兵器篇)》,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106 页。,成立华东办事处,主要任务之一是“运输大连生产的炮弹、子弹及采购军用物资到解放区”②中共大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大连建新公司兵工生产史料》,第61 页。。1947年7月1日,大连建新公司成立,朱毅任总经理,江泽民任副总经理。由于当时正处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时期,“山东战场又十分吃紧,炮弹(主要是一〇五榴弹炮弹)必须在大连生产”③中共大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大连建新公司兵工生产史料》,第50 页。。又因为此时的“华东局在山东益都一带,与大连只有渤海海峡之隔,海上交通虽有国民党封锁,但往来还是较方便的”④何长工:《何长工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第411 页。。基于此,为争取大连方面的支持,华东局大力资助建新公司的创办与发展。该公司成立于大连,但“隶属于华东局,经费由华东局提供”⑤《轻武器系列丛书》编委会编:《解密中国军工厂(兵器篇)》,第106 页。。1947年下半年,由于国民党军加大了对华东战场的进攻,致使大连与华东地区往来受阻,建新公司开始出现经济困难。为此,东北局当即决定建新公司各厂所需军费全部由东北局负责,但“生产的炮弹和发射药,全部运往华东,东北不要一颗炮弹,一斤发射药”⑥辽宁省国防科技术工业办公室史志办编:《辽宁军工史料选编(解放战争时期)》第1 辑,1987年,第113 页。。虽然“东北的作战也利用大连部分的军工产品,但建新公司的产品主要供应华东战场,对华东战场的胜利是有贡献的”⑦中共大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大连建新公司兵工生产史料》,第36 页。。
1948年初,何长工陪同贺龙、邓小平到大连炼钢厂视察。视察结束后,何长工说:“我们大连的军工生产支援了两个战场,一个是华东,一个是东北。”⑧张成江主编:《革命老根据地冶金军工史(1928—1949)》,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0 页。1948年大连建新公司生产的“包括引信和发射药筒的全装124 式75 山炮弹25 万发。这些炮弹经验收后,大部分分批运往华东战场,其余的运到华北和东北战场”。“建新公司的大连化学厂生产了几千吨硫酸和硝酸,除了作为炮弹配套的无烟火药的原料,还装船运出,供给华东、东北两解放区的火药厂。”⑨辽宁省国防科技术工业办公室史志办编:《辽宁军工史料选编(解放战争时期)》第1 辑,第80 页。可见大连不仅是华东战场的炮弹重要供给地,也是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为保证这些弹药源源不断运往华东战场,位于威海卫东南方向的俚岛,成为大连经过海上将炮弹运到华东地区的重要卸货码头。
粟裕曾感慨地说:“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⑩中共大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大连建新公司兵工生产史料》,第32 页。1947年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使用了建新公司生产的10 万余发炮弹。此战不仅消灭了国民党军进攻山东的一支精锐部队,而且使山东战局开始发生改变。1948年8月,济南战役前夕,“东北局已拨付700 余吨物资准备发往山东”,“29日,第一批物资抵达,计山炮弹成品2026 箱,8104 发;半成品2199 箱,8796 发;无烟药85 箱,8500 包”⑪蒋胜祥主编:《杨立三年谱(1900—1954)》,第191 页。。“淮海战役时,大连建新公司炮弹工厂生产了七五炮弹23 万发、掷弹筒炮弹引信228000 只、迫击炮900 门”⑫淮海战役纪念馆编:《淮海战役史料汇编·支前卷》下,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54 页。。而解放战争中阵地攻坚战所迫切需要的钢质后膛炮弹——75 毫米山炮弹和野炮弹,由于其他解放区不具备生产条件,因此成为大连建新公司主要军工产品。阵地攻坚战作为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期间的主要战争形式,后膛炮弹的使用对于阵地的占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连建新公司生产的75 毫米钢质后膛山炮弹(以前各根据地生产的均为前膛铸铁炮弹),绝大部分支援了淮海战役,经海路越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源源不断地送到山东半岛东端的俚岛(我军隐蔽的专用码头)。再由山东支前大军成千上万的小推车(一个小推车运两发炮弹)运往淮海战场前线各兵站,为华东地区的解放,为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①《张珍回忆录》,第160 ~161 页。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东临黄海,西毗中原,南与华中接壤,北连华北平原。它控制着胶济铁路全线,横断津浦路,陇海铁路东段也在其控制下,是华北、华中之枢纽。这里农副特产和煤、铁、稀有金属藏量丰富,生产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军事工业的发展虽因战争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仍为华东野战军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部分地区相继解放,并接收了一大批日伪兵工厂,同时各地区积极开展革命生产竞赛活动,进而促进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1945年秋“胶东兵工总长召开兵工生产会议,确定以弹药为主的生产方针,并进行生产专业化调整”②山东省军工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国营山东机器厂兵工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山东人民军工史资料初稿(1937—1949)》上,1988年,第98 页。。1946年6月,胶东军区后勤部召开兵工会议,“为争取解决在大兵团运动中连续战斗的军火供应,决定进一步贯彻以弹药生产为主的生产方针。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生产。并继续以提高生产技术来提高生产能力”③山东省军工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国营山东机器厂兵工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山东人民军工史资料初稿(1937—1949)》上,第32 页。。此后胶东军区不仅改进了子弹生产设备技术,改革了模具淬火技术,也改进了冶铜技术,提高了子弹质量,以致废品率大大减少。除此之外,兵工总厂工业研究室成功研制出信号弹、燃烧弹、烟幕弹、照明弹、电雷和定时炸弹等,并进行了大批量生产。“根据胶东军区统计,全区1946年共生产‘一〇〇’迫击炮19 门,迫击炮弹34122 发、子弹931658 发、掷弹筒弹70506 发、各种炸药59424 斤。”④王东溟:《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7 页。这一期间渤海军区军事工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46年7月份,渤海军区军工处将原有的实验人员同渤海行署工业实验室人员合并。在蒲台城组建军工处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对生产火药和自制的炸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帮助一厂改进硫酸生产方法,提高了硫酸的产量。为扩大各种火炸药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⑤山东省军工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国营山东机器厂兵工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山东人民军工史资料初稿(1937—1949)》上,第33 页。“1946年渤海各军分区兵工厂总计生产手榴弹525000 枚、地雷3800 个、炮弹3000 发、子弹120000 发。”⑥王东溟:《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第47 页。鲁南军区、鲁中军区与滨海军区这一时期的兵工生产品种和能力都有成倍增加,为战争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武器弹药。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对山东进行重点进攻。因此山东地区的兵工厂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滨海军工被迫不止一次停产转移,但即使是在转移途中也坚持生产,经常处于边生产边转移的状态中。“1947年11月份之前,仍生产‘81’迫击炮弹5292 发,‘82’迫击炮弹56220 发,手榴弹80655 枚,拉雷1403 个,地雷7470 个,修配山炮47 门,修配轻重机枪274 挺,修配步短枪2162 支。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做出了贡献。”⑦山东省军工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国营山东机器厂兵工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山东人民军工史资料初稿(1937—1949)》上,第40 页。除滨海军区外,鲁中军区、胶东军区都不同程度受到战争影响。但即便如此,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鲁中“驻朱位的兵工厂在战斗激烈的前线山下。边生产边将产品运往前线。所造的20 余万发炮弹及手榴弹,在孟良崮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⑧山东省军工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国营山东机器厂兵工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山东人民军工史资料初稿(1937—1949)》上,第40 页。。1947年上半年,由于胶东形势较稳定,其生产的特重的加长迫击炮弹,改进了弹体弧形弹带,使射程达3 千米,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发挥了积极效用。8月,国民党军再犯胶东根据地,胶东各兵工厂一面突击生产一面备战。尽管这一年胶东军区受到国民党军进犯与破坏,但“各种产品产量大大超过1946年,有的炮弹产品超过1946年的45倍”①山东省军工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国营山东机器厂兵工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山东人民军工史资料初稿(1937—1949)》上,第44 ~45 页。。而地处黄河以北的渤海军事工业由于有黄河为屏障,没有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破坏,成为山东的大后方,军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1947年渤海军区生产“炮弹(各种口径)137862 发,枪榴弹28260 发,手榴弹249228 发,信号弹164425 发,子弹172440 发,硝化甘油炸药57196 斤”②王东溟:《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第220 页。。这些炮弹保障了华东野战军的军火供应,对于战略反攻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48年4月,山东除济南、青岛、烟台等大城市尚未被解放外,其余城镇、乡村都已解放。胶东、渤海、滨海、鲁中和鲁南等战略区连成一片,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办事处和华东军工部决定在博山建立从炼铁、炼钢、机器制造到弹药生产的军工生产基地,山东军工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5月6日,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办事处工矿部在博山成立。7月在博山召开华东人民兵工座谈会,确定了兵工生产中心任务,决定成立三个军工局,即鲁中南军工局(第一军工局)、胶东军工局(第二军工局)、渤海军工局(第三军工局),并提出各军工局的生产方向。胶东局主要从事钢炮弹、平射武器以及重迫击炮弹制造,渤海局从事子弹、轻迫击炮弹以及加重弹的制造,鲁(中)南局从事轻迫击炮弹及子弹的制造,且各军工局的一切建设首先都要以服从军工生产需要为标准。1948年山东军事工业在“一切以战争需要为第一位”的号召下,山东解放区“年产各种炮弹121.97 万发,子弹503.52 万发,炸药44.06 万斤,及时地供应了我军。在攻克潍县、周村、张店、兖州、泰安、济南等城市中,这些弹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③王东溟:《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第222 页。。
为全力支援淮海战役,“华东局于1948年10月初设立支前办公室,并于11月4日正式成立华东支前委员会”④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军事志》下,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04 页。。12月26日,有四方代表(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参加的联合支前会议在徐州召开,会议决定“战场的东南两面归华中区负责供应;战场的北面由山东供应;战场的西南面由豫皖苏供应”⑤《刘瑞龙回忆录》,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2 ~153 页。。淮海战役历时35 天,其间所消耗弹药量大大超过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历次战役的消耗量,“淮海战役开始至十二月止,经后方各军械部发出之弹药总数,计三七口径以上各种炮弹七十一万五千三百六十四发,各种口径子弹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四千七百六十发,炸药七十二万五千斤,手榴弹一百〇七万二千八百四十七发”⑥《张云逸传》编写组、海南省档案馆编:《张云逸年谱》,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第388 页。。淮海战役中华野所需的弹药武器,除战场缴获外,其余大部分依靠解放区的兵工厂生产。而华东地区兵工厂主要集中在鲁中南、胶东和渤海地区。“到1948年7月,华东地区仅山东就有26 家兵工厂,兵工产量大幅增长,产品种类也有所增加。”⑦淮海战役纪念馆编:《淮海战役史料汇编·支前卷》下,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50 页。除这三个地区外,山东其他地区的兵工厂在淮海战役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工厂就立刻恢复生产。“淮海战役时,仅有400 多人的济南工业局第五机械厂生产了400 万发七九和六五子弹,60 多挺轻机枪,修好了上万支破损步枪和几百门火炮,及时送往前线,有力支援了淮海战役。”⑧淮海战役纪念馆编:《淮海战役史料汇编·支前卷》下,第57 页。以淮海战役为例,由表1可知,华东野战军共消耗子弹2060 万发,炮弹72 万发,而表2显示山东两年来供应前方子弹约974 万发、炮弹约251 万发(迫击炮与各种钢炮弹),通过表3可计算出野战军在1948年1月至3月收入各种炮弹总和(军工生产部分)约为69 万,对比数据可得知,在子弹供应方面山东两年来的供应量远不足一场战役的消耗量,在炮弹方面山东军工业并不能完全满足野战军的供应需求,从另一角度可看出除军工生产供应外,战场缴获也是华东野战军武器弹药的重要来源。
表1: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主要战役弹药消耗统计表①王东溟:《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第230 页。
表2:1948—1949 两年山东供应前方军火统计表②王东溟:《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第232 页。
表3:华野1948年1月至1949年3月收入弹药(军工生产部分)统计表③根据《华东军区、三野后勤军械部收入弹药表》(1949年11月18日)整理,淮海战役纪念馆编:《淮海战役史料汇编·支前卷》下,第52 ~53 页。
战场缴获作为解放军筹措武器弹药的重要途径,既可满足部队的武器装备的部分需求,又可以适当减轻人民负担,是自土地革命战争以来人民军队获得武器弹药的重要来源。1947年1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报告中指出,“以俘获敌人的大部分兵员和全部武器弹药、装备补充部队,实行“以战养战”的方针”①王东溟:《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第231 页。。1948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征求对军火生产的意见时提出,“我们以为武器仍靠缴获。制造新的步枪、迫击炮等既费钱,也不一定好,不如着重修理缴来的枪炮为好,以便节省这方面的经费和生产力,集中使用到最迫切需要的军火制造上去”②《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关于征求对军火生产的意见致各区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1948年1月13日),《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4 册,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第276 页。。华东野战军历次作战中尤其在较大规模的战役中,缴获有大量武器弹药(参见表4)。以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为例(参见表1、表4),莱芜战役中解放军消耗子弹130.4 万发、炮弹1.2 万发,而缴获子弹264 万发、炮弹2.6 万发;孟良崮战役中消耗子弹200 万发、炮弹3.4 万发,缴获子弹208 万发,炮弹0.7万发,对比消耗量与缴获量,足见战场缴获的武器弹药不仅可以补充自己弥补战场损耗,以及解决武器弹药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下一次作战提供了物质准备。1948年9月,济南战役胜利后,中央军委致电饶漱石、粟裕等人指示关于缴获弹药的处理时说道“济南解放,弹药缴获甚多,必须统一处理才能减少浪费和适应今后的需要”③《中央军委关于济南战役缴获弹药的处理致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等电》(1948年10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后勤工作·文献》第3 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第511 页。。济南战役中缴获的大量武器装备,对于供给华野作战需求,以及随后发起的淮海战役来说,都会在相当程度上产生积极的意义。
表4:解放战争期间部分战役缴获敌人武器弹药统计表d
以淮海战役为例,由表5和表6可知,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相比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损耗数,特别是在长短枪缴获方面,在第一阶段的缴获数额已经远大于中野、华野的共损耗数,而在弹药方面淮海战役中野战军实际消耗数还是较大于缴获数量的,再加上缴获的武器装备有损坏,因此仍需要其他途径的补给与支援。由于淮海战役的每一阶段都有大量的缴获,故前一阶段的缴获将会为下一阶段的战斗提供一定比例的弹药支援,“边缴边打”成为解放军在战场筹集武器弹药的重要方针与原则。例如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华野解放徐州后,中央军委即致电华东局、华东军区:“现徐州既已发现许多弹药仓库”,“华东、中原均可先从徐州缴获中取用”⑤《中央军委关于在徐州立即组织军需物资统一接管分配委员会等问题致华东局、华东军区电》(1948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后勤工作·文献》第3 册,第564 页。。12月8日华东局指示,“目前后方空虚,不可能抽出部队随你们行动,到达前方如有必要时当由野指就近拨予”,“部队弹药、枪支及其他物资补充,基本上应从前方缴获中解决,并须尽量节约民力物力”①《张云逸传》编写组、海南省档案馆编:《张云逸年谱》,第381 页。。由此可见,在后方弹药紧张时,战场缴获是解决部队弹药短缺的有效方法与重要举措。
战场缴获虽是解放军获得武器装备的重要来源,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致使战场缴获的物资无法充分地发挥作用。例如在一些战斗胜利后,有些兵团“只顾自己的需要而放松对重要物资和军用品的保护,有些部队对于缴获后的汽车和重要武器装备加以损毁,甚至有些部队为了争战利品而发生纠纷,闹得有意见、不团结”②《关于战斗物资处理和战场纪律的训令》(1947年4月14日),《张震军事文选》上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第240 页。。朱德在1948年12月的军工、军械会议上也指出“过去缴获物品都不注意,账上记很多,但枪炮在那里谁也不知道,丢就丢了,缴来的真正用上的连一半也没有”③《朱德在军工、军械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948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后勤工作·文献》第3 册,第589 页。因此这就存在一个问题,虽然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但是却不能将这些物资完全应用于下一阶段战役中,这实际上就浪费了一部分资源,不仅会增加各解放区兵工厂的负担,也会对战役结果产生消极影响。虽然华野为应对这一问题在1948年6月新订了关于处理缴获物资暂行条例,强化“一切缴获归公”的基本意识,并规定由缴获物资处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搜索与收集缴获物资,但即使在解放战争后期的淮海战役中,仍有无纪律现象发生。粟裕在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指出,“第一阶段缴到山炮八十多门,是如何处理的,至今还没有得到报告。还有几千挺机枪、几万条步枪,也不知如何处理,有的纵队把武器向后运。中央军委指示要我们将缴获的武器补充中原部队,我们也要拨出十几门野炮加强海防,但我们缴到的炮不知哪里去了,难以完成任务”④《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和华野一九四九年六大任务》(1949年1月20日),粟裕文选编辑组编:《粟裕文选》第3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749 页。。刘瑞龙在日记中写道,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军工部全库整理混乱,弹药、武器缴获数目混乱,这些都需大家好好检讨,必要时应追究责任”⑤刘瑞龙:《我的日记:淮海、渡江战役支前部分》,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第109 页。。因此建立军械工作的相关制度与组织机构,规范武器装备的运输、保管与补充工作,不仅有利于保障部队作战,也有利于真正发挥战场缴获这一重要的武器装备获得来源的优势与作用。
表5: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战绩统计表(部分)f
表6: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损耗统计表(部分)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淮海战役》,第337 页。
周恩来曾指出:“大规模的战争首先不能离开兵工生产。武器主要是敌人输送给我们的,但弹药还需要我们自己的补充。”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77 页。解放战争时期,武器弹药作为主要物资,是影响作战胜利的重要因素。以淮海战役为例,根据表格数据,大连建新公司对华野的武器弹药供给相比于山东解放区与战场缴获方面,其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是对华东战场的工业原料的补给以及武器弹药的供应仍不可忽视。表1和表6显示,淮海战役中华野消耗各种炮弹57 万发,各种枪弹1560 万发,炸药9.6 万斤,以及可能消耗手榴弹40 万枚,而淮海战役中山东可供应华野(除去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消耗量)大约各种炮弹有110 万发,子弹207 万发,炸药39 万斤,手榴弹500 万发以上。从战场缴获来看(以济南战役缴获为例),缴获炮弹55.6 万发,子弹1121 万发,炸药130 吨(26 万斤),再加上淮海战役中的不断缴获,综合这些数据可知,这三个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支援着淮海战役,互相弥补了战场弹药的短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华野武器弹药的需求,保障了战役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