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豆豆 谢依池
摘 要:琵琶作为我国最具代表的传统乐器之一,同时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都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紧密相连,是研究我国各时期社会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音乐创作和表演形式的自由度得到极大的提升,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琵琶演奏形式也需在传统的基础上作出改变,来满足现代听众的需求,为自身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琵琶;重奏;室内乐;音乐会
琵琶从古到今由西域传入中原,一辈辈的演奏家作曲家不断地传承、改良、发展琵琶艺术,使得今天的琵琶艺术达到空前的高度。在我们的传统曲目中,独奏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表演方式已经被大家所使用与熟知,但在审美越来越复杂和多样的今天,单一的表演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随着社会发展与文化提升而越来越高的审美要求。孕育而生了新的演奏形式——重奏。
重奏是指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组合器乐演奏形式。根据乐曲的声部及演奏者的人数,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以至多人重奏。重奏不同于独奏的单一性,乐器在独奏时,由于音域和音响效果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演奏出的乐曲只能形成有限的音乐气场。而重奏呈现的效果较独奏更为丰满。几乎所有人在听过重奏演出后对其喜爱程度是呈上升趋势的,重奏演出时,可以分配出独奏的份额,这使得在演出过程中听众可以享受多样的音乐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重奏这种表演形式越来越受欢迎,因为没有独奏的严肃紧张感,并且演奏者人数多,演奏技法不同,观众的目光和注意力会被不断的转移,可以减少倦怠感以及长时间观看带来的审美疲劳。社交软件的普及,重点时间被不断地缩短,导致现代人都出现了“短暂性快乐”症状,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无聊时间”就会在潜意识中认为曲目中这一段落是无聊的,而大部分独奏曲目都有这个问题。音乐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要顺应科技时代带来的进步发展,作曲家们和演奏者们应该需要一些调整。可以借用琵琶的丰富技法与音色来减少单一感,增强跨度。重奏的音响效果不似独奏单调,受众广,相对于经常听音乐会的观众,第一次接触专业音乐会的观众也能得到很好的听觉照顾。更多的人是从音乐类软件听各种流行歌曲,喜欢听传统音乐的人不多,喜欢传统民乐的大多是中年人、老年人,对于年轻人来说,传统音乐过于刻板无聊,在接受教育方式多种多样的今天,年轻人的审美多样,再加上欧美日韩文化的影响,大家的注意力分散到四面八方,觉得国外文化要更“洋气”,其实不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在骨子里的中国式的审美会慢慢占据主导地位。
琵琶从古到今在群众中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有非常多优美的琵琶曲,只是很大一部分人由于不会主动了解而错失了更丰富的音乐曲库。但只要是著名的旋律片段一出,大家一定知道这是琵琶的哪首曲子。怎么通过重奏这一形式来推广琵琶艺术,是我们所需要追求的。现场音乐会中包括专业院校和院团,其实在进行演出时,明显能感到琵琶独奏时除非是个人专业水平极高或者作曲非常优秀,其他时刻观众对于重奏或交响的反响是比独奏更好的。由于琵琶音色较独立,不易各方和谐融入,所以在重奏作品中作曲家要考虑配器与演奏时各乐器音色与和弦是否和谐,这加大了作曲的难度和要求。乐器首先有谱才能合曲,重奏这种表演形式必定依赖作品的创作,这也丰富了作曲家们的灵感,正是由于不停地尝试与发展,重奏作品越来越多。琵琶在民乐重奏里是不可或缺的,音色独特,和弦与技法丰富,几乎能满足所有民乐重奏的曲目演奏,而由多张琵琶组成的纯粹的琵琶重奏组,是近年来的一大亮点,琵琶由西域传来,音色受到西域的影响,非常适合弹奏国外作品,并且音域和音阶排列科学,使得琵琶能够弹奏和改编很多国外优秀的重奏作品,给琵琶重奏的发展助了一臂之力。
琵琶音色可模仿多种乐器,面板部位可模仿鼓声,弦相搅可模仿金戈之声等丰富多彩的演奏技法与音响效果,点、线结合的演奏方式使得多把琵琶能够呈现出小型多种器乐重奏的效果,比如《乐舞图》,这首琵琶二重奏,是由中国香港作曲家罗永晖先生创作,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通过音乐能够让听众越过视觉与触觉,找到古代飞天的神韵和精神,乐曲神秘欢快,通过大量的西域风格的旋律,鲜明地描绘出了敦煌壁画的神韵与丝绸之路的气韵。两个琵琶的声部旋律配合得恰到好处,指法流畅,音乐连贯,并且运用了琵琶敲打面板的技法。使得西域风格的展示更加深入人心,很容易让听众联想到古代神秘的异邦[1]、苍茫的大漠、古老的壁画,以及当时的人文风俗。
在排练的过程中,人员定好后重奏谱分发给各声部,先自己识谱练习,等待大家把自己的部分熟悉之后再开始合排。第一步先听整体效果,再从头到尾一点一点地抓细节。重奏重点是在于声部间的配合,因此在演奏中,没有独奏时的锋芒毕露与针对性。重奏显现地是包容和团结,个人风格不能太浓烈突出。要把精神与感情蕴藏于集体之中,各声部在排练的时候就应培养成员间的友情,能够一起排练是一种机缘,最好的结果就是大家成為朋友,一起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连接与各声部之间的是默契与交流,有时候是一个抬手动作,有时候只需一个眼神,大家便心领神会。重奏需要声部间用肢体动作交流,一个起势,大家就可以同步开始弹奏。重奏的排练一般需要按月计算,才能磨合出最好的音乐。表演前,要校对好每一个声部的音准,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声部的音准会影响整个演出效果,重奏演出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大家负责。在舞台上平时排练的成果就展示出来了,在关键的地方大家眼神互相交流后乐曲又继续平顺地往下走,直到最后一个音结束,通常会有整齐的结束动作。
重奏的难点在于各声部负责的部分难度差别不大,这就要求几个重奏员专业水平要相近,并且所有声部演奏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验演奏员的听觉与配合,在完成自己声部的情况下,要熟记其他声部,并且各声部需要保持高度一致。节奏的配合也是难点之一,重奏作品一般时长在几分钟内,有些作品在一段快速音乐结束后,另一声部要紧接进去。这要求演奏员高度集中,并且要做到无痕迹链接。舞台表演时要保持大家音准节奏始终一致,并且需要保持高度的默契,使得作品完成度更高,更加具有大局观和集体荣誉感。
琵琶重奏面临的问题是大家重视度不够,可以演奏的完整作品还不多,这还需要专业院校或者文艺团体更多的支持,多举办重奏比赛,增强大家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比赛中被大家选中并授予奖项的。在平时的音乐会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重奏的比重,或举办专门的重奏音乐会,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奏,爱上重奏这一表演形式,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适当地加大重奏课的力度,让学生们了解并参与进来,从校园时期就开始锻炼合作力,为以后进入专业乐团打一个良好的基础。重奏的练习过程中,也可以促进乐手专业水平的进步,在各个声部之间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练习氛围,督促自身,为了齐心完成一部作品而不断地拔高自己。一种表演形式的兴起与繁荣,离不开前期所经历的发展与沉淀。重奏作品从拿到曲子到上台完成演奏的时间绝非几日之功。在日常的排练中,带领重奏组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演奏程度及协作能力来确定一到多声部的人员的排列。一声部通常担任相对重要演奏部分,自身发挥的地方占比较多,在平时的排练中起到指挥的作用,带领其余声部的排练。在排练中不仅是乐曲上要统一,在声部关系中要达到和谐,重奏组成员也互相和谐统一。和谐是任何集体事宜做好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对于音乐这一倾注情感较多的专业。在声部成员关系稳定的条件下,排练会更加顺利地进行。在排练的过程中,由于大家的成长环境以及所学乐器不同,会感受到不同人对于音乐不同的解读,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对音乐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大家感情会越来越深,或许中间会有意见上的分歧,但最终会导向一个良好的结果。并且在重奏的练习中,自身的专业以及配合度会得到大幅度地提高。重奏排练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专业知识过硬,良好的音乐审美、协调能力。因为从拿到新谱再到演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作曲家能写出作品,但是指导各声部出色的完成演出离不开指导老师,先要选择和召集各个声部的合适人选,并且要考虑整体声部部员的和谐程度,这不仅是专业上的考量,还需要训练各声部的舞台肢体表达。从拿到谱子开始,指导老师会先检查各个声部的单独完成情况,确保大家能完整演奏自己的部分后,再一点点地精雕细琢。
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下,不仅是表演形式更多元化,各类乐器的演奏技法都在不停地前进与提高,这给重奏提供了便利和提升的空间。其实还有很多的表演形式,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创造,重奏是现时期很关键的一种形式。除了琵琶二重奏,还有琵琶四重奏,如作曲家王丹红老师创作的《梦入江南》。此曲创作于2014年,音乐取材于江南民歌和评弹。展现了琵琶幽雅的韵味,灵动的音色和豐富的律动。粉墙黛瓦,水绕桥横,江雨霏霏,乌篷摇梦,音乐形象地描绘了无处不在的江南。
琵琶不仅可以和民族乐器合作,还可以和西洋乐组成重奏。在西洋乐中音色柔和的乐器和琵琶组成重奏会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弦乐类乐器、手风琴等都能与琵琶成为优秀的重奏组合。琵琶独特的音阶排列可以弹奏很多西洋乐重奏的作品,解决了一部分曲目过少的困扰。像弦乐这类的线性乐器,能很好地弥补琵琶颗粒性较强的问题,因为在人的手速下,还无法做到无痕迹长音,缺少了一种吟唱的优雅与连续感,而琵琶在与其他乐器组成重奏时,有线性旋律进行铺垫,完整感和美感都会上一个台阶。没有乐器是完美的,我们要寻找乐器的缺点,发扬乐器的优点,让它们互相补足,产生更美的音乐共鸣。
现在专业音乐院校也渐渐开始重视重奏的教学与实践了,最明显的表现是老师或学生自发组成的重奏组的数量变多,添加了重奏课和重奏考试等,这就督促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互相吸收知识。同时以重奏形式演出的音乐会也变多了,多学多实践才能有长足的进步。不足的是作曲部分没有跟上,作曲系大多还是写传统西洋乐曲目较多,重奏需要了解的乐器不仅限于少量的西洋乐和民乐,而是学会融会贯通,如何配器把乐器最优越的一面和最好听的一面展示出来。
一个完整的重奏作品,从排练再到演出。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把一切规律有序地连接在一起。不仅是专业院校,业余的演出团体也可以尝试重奏这一演出形式,从每一个小点到整个音乐的发展,重奏的出现就像是礼物,送给热爱音乐的人们。琵琶重奏为琵琶这一乐器带来了新的活力生命,不断地使琵琶开发出更多的演奏技法和音色。督促琵琶演奏者们自己尝试着创作新曲,增强作曲能力与旋律想象能力,通过一种演出形式的进步,可以看出现在大家已经不满足于现状,想要更好更优秀的舞台演出与音乐表演。重奏的出现是必然的,是满足于人类的本能需求的。而重奏比赛可以长期推进重奏与琵琶艺术发展,当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群都是有惰性的,需要通过一项刺激去唤醒大家的能动性。现代生活与工作中,阅历很重要,在参加比赛后会有飞跃性的进步,无论是在面对舞台、还是自己内心时,会多一份淡定与从容。适当启用奖励机制,从而刺激更多的新作品的产生。从现阶段来看,重奏以后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很多比赛开设了重奏组专业的重奏作曲比赛,以此刺激整个形势的进步和发展。琵琶作为有代表性的乐器,结合重奏会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不管是什么乐器都好,总有最适合的演出形式,用对演出形式会让舞台表演加分不少,保证演奏水平的情况下,尽可能去想象乐器与音乐无限的可能性,去开拓去创造。经过琵琶重奏的训练了解了什么样的声部合作是正确的是和谐的,在排练时演出时大量的时间和各个声部演奏者在一起也培养了美好的友情。做好部分与整体的和谐统一,在细节方面做到精益求精。
中国自古以来追求“禅”意,这是一门独特的文化,重奏可以结合禅文化来达到一种新的乐曲演绎境界,形式上回归纯粹,乐曲上追求留白与深度思考。这不同于“无聊”音乐,首先在作曲上不必追求太过复杂的组合,大道至简。配器可选用古琴、洞箫等可以演绎场景化内容的乐器与琵琶结合。琵琶在音色的处理上,可温柔、可激烈,能够增加乐曲的气氛,从秀美江南弹到金戈铁马的战场。表现力丰富,是民乐重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在乐曲上可以营造一种独特的禅意氛围,再到灯光舞美乃至演出场地的选择,不必束之音乐厅,可以在山水之间。一场好的演出是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与动力的,任何事物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不断地更新知识,开拓目光,思考事物的关联性和更多的可能性,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音乐事业可以与娱乐业相结合,现在面向大众推广力度最大的就是各个主流媒体端口推出的节目,可以让重奏与现场节目或影视相结合,拍摄相关的专题节目或者把一个重奏作品的产生过程,用影视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大众更乐于接受,想要推广的团体或个人但没有平台的,完全可以借助如今兴盛的自媒体。面对大众可以采取简单的重奏演出形式,现在社会年轻人的主流是“80后”“90后”,这一代人生于中国发展腾飞的时代,大部分人从小都接受过音乐的系统学习,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高,普遍生活压力大,需要抒发压力的方式,很多人就会选择听音乐。如何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民乐,就是用他们熟悉的方式来表达,改编流行作品增加推广方式都是很好的选择。还有一部分是出于中年期的人群,这群人通常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如今社會的中流砥柱,有稳定的工作与家庭更有富余的收入,对于这部分人群,可以在周末带上家人,走进音乐厅好好享受周末的家庭日。对于老龄化情况日益加重的中国来说,让老年人有所养有所乐是非常重要的,这一代人喜爱有年代感的歌曲。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重奏组的出现,可以让每一个年代的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爱上音乐。现代推崇传统文化,琵琶等民族乐器的加入,让世界文化大融合时代中的传统中华文化能独树一帜。
我们国家发展迅速,新的音乐观念还未完全稳定,学习音乐的人要多做尝试,听众也需要尝试,只有经过无数的选择与徘徊之后,才能真正找到合适的方向与喜好,重奏的领域才开拓了一小块,可以从古代的文献中寻找和还原古人的音乐,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早在人类繁衍之初,就已经开始创作音乐,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团结使得人类战胜了无数困难,走到今天,在地球之外用电波发送音乐到深空宇宙,寻找外星的回音。所以我们离不开音乐,离不开这生活的调剂品,为音乐探索出的演出形式,也是在为人类的发展与繁衍生息做出贡献。音乐欣欣向荣的发展,正是反映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团结是兴国之本。我们可以借由这股东风,让学习民族乐器的人能够通过重奏这一新的演出形式,更好地提升专业水平也好,提升思想境界也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无论是作曲、表演方式,与器乐都是互相依托的,只有越来越好的演奏技法与音色,才能刺激作曲家们创作灵感。作曲家们的优秀作品也能让器乐发展得到大步的提升。让中国的民族乐器——重奏这种新兴的演出形式被更多人所接受、喜爱。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华乐大典·琵琶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