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意识·现代观念·理论建构
——评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2020-12-02 23:31
关键词:大系世纪戏曲

汪 杨

在《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1)《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及“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董健、胡星亮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版,共4卷7册,550万字,以下简称《大系》)的《导论》中,编者开宗明义:“其建构主旨,是不断地总结和探讨中国戏剧在现代化进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戏剧的未来发展提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其建构坐标,是把中国戏剧理论的现代化,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结合起来思考;其建构视野,是既承接历史、熔铸传统,又面对世界、指向现代,既是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又具有人类意识和现代精神。”(2)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2页。

这一学术愿景的实现有赖于《大系》在文献意识、现代观念和理论建构三个方面的深度探索与积极实践;也因此,《大系》为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研究做出了典范性的启示与独创性的贡献。

一、文献意识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的理论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5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经典》(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中国新时期小说理论资料汇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中国侦探小说理论资料(1902—1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中国新时期散文理论集萃》(武汉出版社,2006年)、《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经典》(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等等。相对来说,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在这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原始的文献、史料是学术研究的起点,凡成熟的学科、专业或学术方向必有稳定和结实的文献学基础。《大系》以开拓性的努力,致力于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史料收集、整理,显示出自觉的文献意识,对于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典范性的启示。

第一,《大系》涉及的门类齐全。所谓20世纪中国戏剧,包括话剧、戏曲和歌剧三种艺术形式。作为舶来品的“drama”在现代中国被指代为话剧,戏曲是中国戏剧的传统样式,而中国式的现代歌剧则是在戏曲音乐和民间秧歌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的歌剧形式发展成的戏剧形式。《大系》既收录有话剧理论的文献史料,又以同等关注度和开放性的视野去收集、整理传统戏曲现代改良及新歌剧创造与变革的理论资料。比如,第一卷收录有《戏本赶紧改良》《论戏曲改良》《论戏曲改良与群治之关系》《戏曲改良的浅说》《论改良旧剧》《改良戏曲谭》《说改良戏曲》《戏曲考原》《昆曲一夕谈》等关于戏曲的理论资料;第四卷上册收录有《繁荣发展中国歌剧之我见》《发展歌剧的必由之路》《关于歌剧创作的种种》《中国歌剧探索随想》《关于建设和发展中国歌剧艺术事业的思考》《中国歌剧,以何种面貌迎接二十一世纪?》等关于歌剧的理论资料。《大系》以话剧为中心,兼顾戏曲与歌剧,三种艺术形式并置处理,既避免了将戏剧简化或等同为话剧的片面,也符合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发展的实际。

第二,《大系》搜采的史料广博。《大系》所辑文献共计740余篇,可谓蔚为大观。从文献来源来看,《大系》多从最初发表的报纸、杂志和图书中选录,报纸有《国闻报》《清议报》《新民丛报》《京话日报》《广益丛报》《大公报》《宁波白话报》《安徽俗话报》《民报》《申报》《女报》等;杂志有《北新杂志》《新剧杂志》《俳优杂志》《梨影杂志》《每周评论》《新潮》《复旦杂志》《新青年》等;图书有《宋元戏曲史》《宋春舫论剧》《梅兰芳歌曲谱》《齐如山文存》《民众戏剧集》《咀华二集》《探索戏剧集》《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等。从文献作者来看,既有学者、作家、诗人、评论家,又有剧作家、演员、记者,如严复、夏曾佑、梁启超、胡适、陈独秀、周作人、郭沫若、曹禺、田汉、宋春舫等,《大系》所辑文献的作者(机构)多达440余位(个)。从文献种类来看,既有专事研究的理论家的论著,也有来自创作和表演第一线的剧作家、导演、演员的理论文章或谈创作的重要文献,还有官方的戏剧政策和文件以及其他论述戏剧的重要文章,等等。比如,第三卷上册收录有《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等戏剧方针与政策方面的文献。从文献立场来看,《大系》除了侧重、强调戏剧现代化的理论文献,也收录反对或抗拒戏剧现代化的理论文献,不同观点、立场的文献都有体现。比如,第三卷下册同时收录《历史剧是艺术,不是历史》与《历史剧是艺术,也是历史》、第四卷上册则同时收录《当代戏剧观念的新变化》与《〈当代戏剧观念的新变化〉质疑》等论争文章。

第三,《大系》涵盖的地域完整。与诸多同类著作不同,除以中国大陆为主体外,《大系》首次将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的戏剧理论资料加以收辑。编者在《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1949—2019)》中曾言:“进入当代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等原因,话剧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澳门呈现出不同发展情形。”(3)胡星亮:《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1949—2000)》,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页。综观整个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形式戏剧的理论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形, 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的戏剧理论文献也构成了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部名为“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的文献集成式著作,收录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的戏剧理论文献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比如,《大系》第四卷上册收录有台湾《改变中的剧场》、《在后现代主义的杂音中》《在地勾勒出宇宙性的处境》《后现代剧场三问》《从传奇到当代》,香港《香港的当代剧场》等文献。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在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既有隔绝、排斥与竞争,更有交流、借鉴与互补,这也是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复杂性与丰富性的表征之一。

二、现代观念

20世纪的中国戏剧理论“是戏剧家借鉴中外古今戏剧和戏剧理论来表现现代中国社会现实,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而重新建构的一个新的、现代性的戏剧精神和传统”(4)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导论》,第28页。,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发展史,简言之,即中国戏剧理论现代观念的生成史。《大系》的编选工作,则始终以现代观念为统摄。

第一,《大系》渗透着“走向现代”的总体要求。“尽管‘现代建构’的阐释框架有本质主义的整合倾向,但是,它把握住了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也尽管‘现代性’阐释是西方理论,但是,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是从自身现代化需要出发去建构的。”(5)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导论》,第10页。在西方现代传统与中国古典传统“两大传统的阴影下”,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既有在西方戏剧影响下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的一面,又有根植本土传统的民族化特质的一面。同时,中国“戏剧和戏剧理论的现代化,是为了推进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6)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导论》,第29页。。“走向现代”的观念,主导着《大系》的编选工作。以“走向现代”为基准,《大系》的合法性、合理性才得以保障和确立。

第二,《大系》体现了“人学戏剧”的核心观念。传统戏剧“走向现代”的一个显在的标志是:“与过去或以戏剧侍奉神灵、帝王,或将戏剧视为工具、消遣等观念不同,现代戏剧站在人道主义和人的全面解放的立场,它更重视人的生存、生命与追求,更重视人的情感本体和人性深度。‘五四’以来中国话剧正是以此‘人学’内涵,迥异于中国传统戏曲而开辟一个新的时代。”(7)胡星亮:《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1949—2000)》,第11页。这就形成了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现代观念中最核心的部分——“人学观念”,换言之,现代戏剧即“人学戏剧”。《大系》所辑文献或正或反、或进或退、或远或近,无不围绕着这一核心观念。不同的是,“人学戏剧”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内涵和侧重并不全然一致。

第三,《大系》折射出“人学戏剧”的五个维度。“人学戏剧”作为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现代性的核心观念,可分解为个性解放思想、启蒙理性意识、现实批判精神、真实性原则和戏剧艺术自觉五个维度。其中,个性解放思想是基本维度,它要求“确立个人本位,尊重个人的主体性,实现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价值和尊严,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8)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导论》,第17页。;启蒙理性意识是保障人的解放思想的手段和方式;现实批判精神显示出强大的历史生机,每每成为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主潮;与现实批判精神相关联,真实性原则成为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审美体验现代性”;而戏剧艺术自觉使戏剧艺术文体独立和本体探索得以推进。《大系》的编选,多以这五个维度为潜在标尺,它们也为观察和理解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提供了一个有意味的和建设性的视角。

三、理论建构

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较少纯粹的关于戏剧本体、美学、形式的理论研究”(9)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导论》,第2页。,而较多体现在戏剧运动、戏剧译介、戏剧论争、戏剧思潮之中。因此,编者除了寻找纯粹戏剧本体、美学、形式的理论文献史料,还要从戏剧运动、戏剧译介、戏剧论争、戏剧思潮资料中挖掘带有理论倾向和理论特征的文献史料。《大系》并非文献的简单罗列,也不是史料的粗略编年,在理论建构的实践上,《大系》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第一,《大系》梳理出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发展进程。《大系》将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化进程按时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萌芽时期:1897年至1918年;第二阶段是中国戏剧理论现代性的确立与发展时期:1918年至1949年;第三阶段是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曲折和迂回时期:1949年至1976年;第四阶段是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复苏与重构时期:1976年至2000年。这四个阶段或四个时期的划分,其依据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化”源起、发生、发展、演变、节奏、力度与进程。因此,它并不完全与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的分期一致。这样的梳理使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获得一个科学、合理和清晰的线索和框架。

第二,《大系》展示了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内部结构。《大系》将文献史料进行了分类与归置,在每个阶段和时期,针对不同的理论主旨又以编年的形式分为不同专题。比如,在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萌芽时期,归纳了东渐之西潮、改良戏曲、创造新剧、中西戏剧碰撞、新旧戏剧比较、戏剧本体理论等理论思潮等专题;在中国戏剧理论现代性的确立与发展时期,归纳出东渐之西潮、新旧戏剧论争、“爱美的”戏剧、国剧运动、戏剧与时代、戏剧大众化与民族化、戏剧现实主义、戏曲改良、创造新歌剧、历史剧讨论、建立现实主义演剧体系、戏剧本体理论等理论思潮;在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曲折和迂回时期,归纳出戏剧方针与政策、戏曲改革、创建中国话剧演剧体系、“第四种剧本”论争、历史剧讨论、新歌剧讨论、“社会主义戏剧”、“京剧革命”与“样板戏”、戏剧本体理论等理论思潮;在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复苏与重构时期,归纳出东渐之西潮、“问题剧”讨论、“戏剧观”争鸣、话剧探索与变革、戏曲探索与变革、歌剧探索与变革、演剧探索与变革、小剧场戏剧、历史剧新探、戏剧本体理论等理论思潮。这些专题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真实和全面地记录了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足迹,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内部结构因之得以呈现。这是《大系》理论建构的重头戏,最见学术功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几乎都是编者对文献、史料原创性的发现与整合。

需要说明的是,《大系》尤其注重收集、整理戏剧本体理论的文献史料。从萌牙时期为戏剧独立性、合法性呼吁和论证,到确立与发展时期的初步成熟和体系化,到曲折时期的推进和迂回,再到复苏时期的深化和完善,编者均“立此存照”。比如,第一卷收录《原戏》(刘师培)、《戏曲考原》(王国维)、《论新剧》(季子)、《论戏剧与文学之关系》(柳鹃)、《说戏剧》(姚华)、《新剧之三大要素》(昔醉)等;第二卷收录《戏曲在文艺上的地位》(宗白华)、《戏剧改革之理论与实际》(欧阳予倩)、《什么是“戏剧的方法”》(洪深)、《中国剧之特色》(苏少卿)、《戏剧之基本原理》(向培良)、《旧剧新诂》(焦菊隐)等;第三卷收录《对京剧表演艺术的一点体会》(梅兰芳)、《国剧要略·演法的特点》(齐如山)、《戏剧语言》(老舍)、《漫谈“戏剧观”》(黄佐临)、《戏剧的特征》(李健吾)等;第四卷收录《音乐在戏曲中的作用》(何为)、《话剧表演艺术特征》(叶涛)、《论中国演剧观的形成》(夏写时)、《京剧的形式意味》(蒋锡武)、《京剧与传统文化》(王元化)等。

何为戏剧?戏剧何为?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于戏剧美学原则、创作形式等本体理论的探讨,既是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中最珍贵的部分,又是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最本质的部分。《大系》对戏剧本论理论的强调,在实践上也把戏剧理论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区分了开来。同时,如果把四个时期戏剧本体理论的文献资料合而观之,就会发现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优点和特点、力度与限度、贡献和遗憾——而这也是《大系》如此编选的收获之一吧!

第三,《大系》呈现出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基本特征。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生成、演变有其特殊的内在机缘与外部环境,受戏剧与社会、中国与世界(西方)、传统与现代三重关系的制约。自诞生之日起,中国现代戏剧不可避免地与政治、社会现实发生关联,这构成了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第一个特征。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是在中国与世界(西方)戏剧理论“既冲突碰撞又交流融会的关系之中发展”的,既要是“中国的”,又要是“世界的”,是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第二个特征。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既有追求现代化的“焦虑”,又有古典传统的承续与认同,则成为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第三个特征。

陈寅恪曾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10)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第266页。《大系》以其文献意识的自觉、现代观念的统摄和理论建构的实践,成为一部收集材料、研求问题并预流时代的宏篇巨著。对于20世纪中国戏剧史及文学史研究、建构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与美学体系、促进21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和繁荣,《大系》必将提供不可替代的参考与借鉴。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系》的《导论》中,编者对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的思考高屋建瓴、深入透彻并且新见迭出,其中隐含另一部学术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史》,——我们期待它早日问世。

猜你喜欢
大系世纪戏曲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李叔同卷:印藏》评介
“盛世修典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My School Life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世纪中国梦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