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王曼秋
情境教育在母语学科(语文、数学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英语教学,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受制于儿童词汇量,难以创设如母语学科中形象生动的情境。我所在学校为情境教育发源地,本着问题导向,针对如何将情境教育有效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这个问题,做了以下思考:
我以长期教学实践为基础,探索发现将分层、开放教法融合运用于情境教学中,能降低非母语环境实施情境教学难度。我将此教法融合模式简称为“Love”教法,这里“Love”是由四个教法单词的首字母组成。
其中L 为Layered,中文意思为分层。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分层能够最大限度关注“个体差异”,可以根据难度设置梯度分层,平滑难度曲线,引导部分后进生能逐步融入情境、参与情境、热爱情境;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如禀赋、爱好等)设置个性分层,探索实现多情境并行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情境活动的积极性。
O 为Open Teaching,中文意思为开放式教学。情境教育本就是开放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探究和学习。在实践中,要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包括开放的定位、开放的目标、开放的模式、开放的过程、开放的评价等),将情境创设与开放教学活动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活动中敞开心扉、深度融入,最大限度动员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寻找到学习的乐趣。
V 为Valid Teaching,中文意思为有效教学。实现有效教学是教者们研究解决前文提出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有效教学的指标有很多,我认为最直观、最核心的指标还在于学生本身,他们对融合课堂是否欢迎,参与融合课堂活动是否积极等。当然,这里的“他们”不是指的优等生,而是全体学生,这也是有效课堂的应有之意。在实践中发现,“Love”教法与催化剂一样,能推动全体学生与情境教育发生深刻的化学反应,实现“有教无类”,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E 为Extend,中文意思为延伸至全程,是指通过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教学管理延伸至学生学习每一个环节,进而达到学习目标。情境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要以教学全过程管理的思路统筹教学活动,与分层开放相结合加强课前、课后管理,这样能让学生更好融入情境课堂、巩固课堂所学,有效提升情境教学成效。
“Love”教法分开可看成四个教法的首字母组合,合在一起则是“爱”的英文表述,这也是“Love”教法的核心观念,那就是要有爱,既是对教育事业的爱,也是对儿童的爱:本教法横跨多个教法,如何统筹教法融合,实现1+1>2 的目标?这里需要克服的问题很多,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无法完成;情境教育关注儿童的成长,是基于爱的教育范式,与“Love”教法融合实施更是为了关注每一个儿童、创设更好的情境,这是对儿童的爱的现实体现。因此,我认为破题的方向是“Love”教法,是融合,而破题之钥则是爱,应为爱而融,构建情境高效课堂。
要紧扣破题方向,明晰操作路径。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坚持以儿童为主体、以情境为主题、以融合为主线,方能实现最优效果。
一是以儿童为主体。无论是情境教育,还是“Love”教法,都尊重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教法看,情境创设要贴近儿童所知,让儿童能迅速融入情境;无论是从难度还是儿童禀赋进行分层,都要充分考虑儿童接受程度;开放活动要符合儿童身心特点,让他们乐于参与其中;统筹课前、课后管理,也是为了让儿童能更好融入教学。从操作看,一是时间,要把课堂还给儿童,一堂融合度高的情境课堂必是儿童参与度高的课堂,必须将课堂时间交还给儿童,让儿童成为课堂的主角;二是内容,必须兼顾儿童的认知特点、个体差异设置教学活动,让儿童课堂体验更好。
以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上 Unit5 Our New Home 第三课时为例,课前我让学生以自己家为模板(学生最为熟悉),尝试用英语(There be/ We have … in the …等句型结构)介绍自己的家以及家中物品的摆放位置。课中,我创设了“介绍我理想的新家”的情境,为了使学生有情境感,我在网上购买了1:50 的家具沙盘模型(包括床、桌子、椅子等常见家具),以小组(约10 人1 组,共4 组)为单位,小组内有的来搭设卧室、有的来搭设客厅、有的来搭设书房等(按照个人喜好自然分层),针对完成的模型,与另一小组用Where is…?/Where are…?进行互相问答,并相互给予评价,期间我除了必要的语法指导外,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参与热情极为高涨。课后,我以“Dream House”为题,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方式,可以是一篇英语作文,可以是一幅画(以英语注释画的内涵)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是以情境为主题。情境教育是儿童喜欢的教育范式。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无论是运用分层还是开放教学方法,都应以降低儿童参与情境活动门槛或创设彰显个性情境活动为目标,不能冲淡情境主题,不能喧宾夺主;无论是加强课前预习管理还是做好课后复习及评价管理,应紧扣能让学生在课堂迅速融入情境教学、巩固情境学习所得开展,通过良好的预习、复习等填平非母语天然沟壑,最终实现打造情境高效课堂的目标。
以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下 Unit8 Birthdays 第三课时为例,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几个关键词(When,Where,Who,What…)来想一想自己是怎么过生日的,为学生参加课中情境做铺垫。课中,我以视频方式展示多个生日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邀请学生上台来讲述自己如何庆祝生日,针对学生差异,紧扣生日情境设置了梯度的提示(1.你的生日是什么时间?2.你最想得到的生日礼物是什么?为什么?3.结合本课内容,展示你最擅长的生日庆祝方式,可以是英文歌、舞蹈等等。4.通常你是如何过生日的?5. 分享你最理想过生日的方式,学生可以任选提示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用表格的方式来记录展示者们不同的庆祝方式并学会用英语来进行总结(In my class, five students have their birthdays in June. Two of them have big cakes, three of them eat noodles…), 在结束时,我总结:父母在你生日的那一天会用各种方式让你们开心,那么,你们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吗?课后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日,并尝试用英语设计一个让他们记忆深刻的生日活动。在整个设计中从学生最喜欢的生日入手,创设自然的情境,有的学生甚至带来了自己生日当天的照片与同班同学分享,在欢乐的情境中学生们巩固了英语知识,也回忆了美好的过往。
三是以融合为主线。在实践中,融合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教法的融合。在厘清教法内在逻辑及关联基础上,以此法之长补彼法之短,实现叠加效应。二是时空的融合。时间融合方面,课前、课中、课后应作为有机整体考虑。要合理设定预习任务,为课中学生参与情境活动预热;要摈弃机械式、重复式、对错式等不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作业和评价方式,转而布置多个开放性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延续课堂教学的热度。空间融合方面,要打破教室概念,把情境创设到操场、到舞台、到每一个情境的原生空间,回归情境之本意。
以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下Unit3 Asking the way 第三课时为例,原来我想带着学生来到靠近学校附近的路上上这一课,但考虑交通安全问题,后选择在操场上进行,在课前预习必要句型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去操场、如何去多功能教室等”创设真实的问路情境,4—6 人一组自由组合,不参与问路对话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评价对话、纠正对话中出现的错误。开始我还比较担心,离开教室的学生会过于兴奋,影响教学效果,但实践证明担心是多余的,除了一开始个别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很快也被小组其他同学劝回到教学活动之中),其他学生均能将兴奋度转化为参与活动的投入度,实现了事半功倍。课后,作业是“向朋友介绍如何去你家”,方式不限,有的画了用英文注释的地图,有的与小伙伴拍摄了情境对话视频,让学生在个性作业中巩固了课中所学。
实践是解题的最好方法。问题源于实践,我也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研究,并通过应用于实践,检验成果成色,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的反复,提出了以爱为融的方向、三主为要的路径来解答这道题。在解题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收获,概括为四个有益:
一是有益于弥补教法系统缺陷。在实践中,我发现多教法融合能弥补部分教法的系统缺陷。具体而言,一方面,分层、开放等教法在实践中有着系统的缺陷:分层教学易使学生贴上“标签”,挫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放式教学对于基础薄弱学生难度较大,应用面不广;另一方面,非母语学科创设情境难度较大。我在研究中发现,教法互补运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情境目标,合理设置分层任务,以分层易化开放、易化情境,为儿童进入情境搭建台阶,使参与小学英语课堂的情境活动不再是少数优等生的特权;以开放的理念定义分层、活化情境,模糊分组概念,避免单一唯成绩论分层,给予学生选择难度、自主参与的主动权,让每个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二是有益于丰富情境教育内涵。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和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此次探索选择在小学英语领域开展研究,为情境教育在英语学科的应用提供佐证和参考,丰富情境教育学科研究内涵;同时,我在实践中,将分层开放等教法与情境教育融合运用于教学之中,探索融合的可行路径和操作要义,丰富情境教育跨教法融合研究内涵。
三是有益于儿童专业终生发展。情境教育是关注儿童发展的教育范式,将情境教育引入小学英语教学,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合理运用分层开放融合教法,并实施教学全过程管理,能关注到全体儿童(非个别优等生),有效引导儿童参与情境活动,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感知英语的美好,为今后儿童专业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有益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这也是我的切身感受。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也是促使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素养的契机。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围绕跨教法融合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全过程管理等重点,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自己。
最后,我想用一段感想作为总结。《说文解字》中对“教育”有着明确的解释:教即“上所行,下所效也”,育即“养子使作善也”。要能达到“善”的目标,必须以“子”为中心,关注他的发展,这个过程中自然离不了“爱”。此次问题的探索,就是爱的实践,是呼应教育本源的实践,期望能为情境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索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