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材料,大天地
——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材料的应用

2020-12-02 18:01江苏省常熟市昆承幼儿园翁艺蕾
青年心理 2020年32期
关键词:平铺纸盒纸杯

江苏省常熟市昆承幼儿园 翁艺蕾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和研究的桥梁。建构活动对小班幼儿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是幼儿发展智力与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选择以来源于生活的低结构材料作为幼儿的建构主材,探索建构游戏的开展与实施。

一、优化环境,挖掘材料潜在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教育,处处有资源。低结构材料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基本简单材料,它是一种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纸箱、包装盒、木板、易拉罐、鹅卵石、棉花……经过巧妙利用就可以挖掘材料的潜在价值,成为建构活动的基础。

(一)构建材料库,创设自由游戏空间

1.低结构材料的收集

低结构材料种类丰富,我们以绘本《收集东西》为切入点,让幼儿初步了解哪些是可利用的低结构材料以及低结构材料如何运用到游戏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我们所收集的材料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材料库的管理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一开始,我们通过直观的图片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但随着材料的增加,新问题开始出现:纸盒、牙膏盒等包装盒虽然外形特征有差别,但是其实质的属性是相通的,仅通过图片不好区分。于是我们与幼儿商议后,决定由原先的图片记号改为颜色标记(将统一属性的材料用同一颜色进行标记):分为瓶罐类、纸盒类、木质类、插塑类、生活类。幼儿自由地运用已有经验管理低结构材料库,在不断的探索发现中,各种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二)巧用环境资源,丰富建构游戏技能

环境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建构区有一片很大的墙面,如何充分利用这面墙,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构造技能,在建构区搭建简单的三维物体。幼儿的建构不应是教师教授的结果,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去尝试学习。基于以上原则,教师可以利用建构、墙面、屏风等适合展示的地方,将基础的建构技巧以图片的方式呈现,方便幼儿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借鉴。

二、多维角度,形成与材料的互动

(一)反复探索,掌握材料建构技能

小班幼儿建构水平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只对建构的动作感兴趣,没有明确的建构目的与内容。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建构技能几乎为零,最感兴趣的是将建构材料一层一层地垒高。结合以上特点,纸杯成了我们首选的建构材料。第一次接触纸杯,幼儿只是将它拿在手中把玩,假装有水进行角色游戏。随后在整理的过程中无心插柳,将纸杯进行了叠套,从而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了纸杯的垒高游戏。在经过几天的操作探索之后,对于简单的逐层垒高幼儿都已经很熟练了,个别幼儿开始探索纸杯平铺的游戏。将叠好的纸杯逐个拿出整齐地排列在桌面上,铺满之后再次将纸杯逐个进行垒高,如此反复,乐此不疲。同时还出现了纸杯交错垒高的初步探索:在晨间游戏中,寒寒拿着纸杯进行着平铺游戏,当把纸杯摆满了桌子之后,她的手中还有剩余,她尝试性地拿出一个纸杯放置在了两个纸杯之间,发现纸杯并没有掉落,于是她继续放了第二个第三个……第一个“纸杯墙”就此诞生了。有了这次的成功尝试,幼儿对纸杯的建构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逐个垒高到逐个平铺再到交错垒高,这表明幼儿的建构技能在反复的操作探索中获得了发展。

纸杯墙在班级中很是流行,但是这样单个的纸杯墙并不牢固。在多次倒塌之后,幼儿开始寻找问题所在:个别尝试在底部利用两个纸杯叠在一起的方式往上垒高,但他们发现这样的方法效果不大。有部分幼儿开始尝试将两个独立的纸杯墙拼搭在一起,在尝试的过程中延伸、加宽等技能得以使用。虽然各种方式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牢固性的问题,但是幼儿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学习思考并掌握了新技能。

(二)多维空间,放大材料建构价值

建构是多维度、多空间的活动,我们的建构活动鼓励幼儿离开桌子去更大的地方进行。教室的空地面、户外等都是很好的活动场地。纸砖是幼儿利用率最高的一种建构材料。纸砖平面大,有利于幼儿利用平铺技能进行建构,他们尝试着将纸砖一块一块拼接起来进行建构,随着建构活动的发展,场地面积无法满足他们的建构需求,幼儿开始学着转弯、垒高、拆分,建构小型房屋,后期幼儿在室内利用纸砖无法完成长距离、大面积的建构作品。随着我园课程游戏化的进一步开展,我们将建构游戏搬到了室外。在空旷的操场上,幼儿能够尽情地进行建构,将纸砖一块一块拼接贯穿整个建构游戏区。原本受空间限制的纸砖,也得以发挥它隐藏的实力。搭建的飞机没有足够大的停机坪也不再是难事,利用纸砖平铺围合,停机坪的大小都由幼儿自己做主。

(三)自由组合,优化材料建构形式

幼儿在尝试操作低结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的建构主题与建构方式,通过相互交流、模仿借鉴、分享获得,进而对材料进行组合建构。如纸杯建构的纸杯墙不牢固,当新材料纸盒投入之后,问题得到了解决。利用底部接触面更大的纸盒建构了牢固的底部之后,再利用纸杯进行一定程度的装饰,从而完成了城墙的搭建。将纸杯作为底部,一一平铺开去,再有序的排列上纸盒,三环高架也就完成了。在早期阶段,幼儿游戏时更多地愿意以纸杯为主,纸盒只是进行简单的辅助,但是随着游戏的推进我们观察到幼儿游戏材料的变化以及建构形式的丰富。以纸盒为主的建构作品开始增多,并且纸盒的摆放方式也更加多样,建构中与纸杯的搭配也更加完善。通过不同材料之间的组合碰撞,幼儿的建构作品也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

三、观察分析,巧用策略促提升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幼儿的建构不是教师教授的结果,而是幼儿艺术表现、创造性游戏的结果。因此,在建构游戏中,我们更多的是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以适宜的方式进行介入。

(一)“前”支持引发兴趣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建构游戏,在新材料投放之前我都会先引导幼儿认识这一材料,了解其相关特征,引起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建构游戏的兴趣。例如:在引进户外建构的儿童凳这一材料之前,我先在教室中放了一些材料,让幼儿能够自由地观察、运用。一开始孩子只是用来坐一坐,并没有想到凳子也能够进行建构游戏。在幼儿充分接触之后,我与孩子一起观察总结凳子的外形特征,启发幼儿进行思考:这一材料能够进行建构吗?一开始幼儿都抱着不可以的心态,于是我请了几个小帮手一同来进行尝试。幼儿将几个小凳子叠了起来,这像什么呢?“火箭!高楼!”孩子不约而同地喊道。这样一来,幼儿有了新的认知:凳子这一材料也能进行建构。

(二)“中”支持启发反思

游戏支持不等同于“教”,而是通过多种策略助推幼儿的游戏。幼儿的建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我发现幼儿出现问题或是寻求帮助时,我会选择变身为幼儿的共玩者,与他们一起去解决,也就是平行示范的方式。通过我的建构行为,幼儿能够产生共鸣,从而获得问题解决的突破口自己尝试去解决。在学习掌握围合建构技能初期,底部的圆形基础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独立完成圆形的摆放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某个晨间游戏时,我尝试以小工匠的身份加入建构,并完成了方形基础的建构:将纸砖一一连接,围合成一个正方形之后,继续往上建构,个别幼儿参与到了我的建构之中,并观察到了建构的不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方形底部成了围合建构的常见模式,在一次次的建构中拉长延伸,出现了长方形、圆形等各种造型的底。

(三)“后”支持促进提升

游戏后的支持体现在游戏评价方面,我们主要采用作品分析式评价。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幼儿作品的各个时段进行拍摄记录,便于在游戏结束时对幼儿进行介绍以及评价。建构活动后客观有效的评价,对推动幼儿建构活动深入开展以及建构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一次的户外建构中,有个小女孩很执着地进行着家的建构,我发现了她建构的家与众不同:开始出现对称技能。在游戏结束时,我展示了她的家,并请她来讲述自己的建构故事与意图,从而总结概括出了对称这一技能。

小材料,大天地。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增加了孩子的认知,也培养了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更使得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建构技能的发展,更要通过建构让每个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猜你喜欢
平铺纸盒纸杯
拆装纸盒
纸盒里面捞小鱼
亲自动手做顶皇冠就算落单也不孤单
见证奇迹之纸盒烧水
清扫机器人对光伏发电量的提升分析
清扫机器人对光伏发电量的提升分析
当心,纸杯可能有毒
可折叠3D魔方
纸杯提气球
折叠纸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