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经沧桑的非遗变得鲜活生动

2020-12-02 08:54:53葛明铭
非遗传承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院团曲艺背影

葛明铭

10 多年前,“非遗”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或是文化长河中一朵随流而去的明日黄花,而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则时不时地出现非遗那历经沧桑的背影。我们发现它正转身面向我们走来。这个历经沧桑的陌生背影其实正是我们文化基因的母体。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和文化形态多样,因此非遗的宝库充盈而瑰丽。已经发掘整理出的非遗项目已令人目不暇接,而还有更多在沉睡中的非遗等待我们去唤醒。

我多年来关注和从事传统戏剧、曲艺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看到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得到了从上到下的重视,不再是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剃头担子一头热”了,如今院团、专业演员、民间艺人都对非遗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政府每年通过非遗传承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给予传承单位和传承人专项资金帮助,把非遗保护工作落到了实处。在政府部门资助下,一些“年久失修”甚至行将湮没的书目、曲目、剧目得到了挖掘、整理、出版、演出,一些鲜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一些得到资助的民间曲艺老艺人,激动地形容自己是“枯木逢春”。一些非遗保护单位的非遗表演道具破旧不堪,得到资助后重新制作更新,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社区群众面前,赢得了社区群众对非遗进一步的好感。

在政府资助非遗传承项目的工作中,精准扶持和讲究实效至关重要,比如在对传统戏剧、曲艺院团和民间非遗申报主体的非遗专项资金的申请、评审、发放中,如何精准地“雪中送炭”,减少“锦上添花”;如何“突出重点”,避免“排排坐吃果果”的平均主义等,需要政府非遗管理部门和评审专家做得更细、更实、更精准。

近年来,随着非遗传承单位和传承人数量的不断增加,探索和研究非遗保护工作中的新问题、新要求、新方法,成为政府非遗保护部门和传承人新的课题,比如非遗的社会利用,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实效,非遗传承与商业运作的良性结合,非遗传承单位在日常的传统戏剧、曲艺演出活动中加强非遗元素,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等。

让非遗项目鲜活起来,让非遗有趣起来,也让非遗年轻起来。在保存非遗传承项目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让非遗走近年轻一代。

当非遗那个沧桑的背影转过身来走近我们时,我们会发现它的可亲可敬,一代又一代的艺人、匠人的文化智慧通过非遗传承,会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变得更有文化情怀和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院团曲艺背影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戏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4:18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文学与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1:26
两个背影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36
背影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0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曲艺(2021年1期)2021-01-15 10:53:12
背影
当代工人(2020年12期)2020-07-23 11:44:04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戏曲研究(2018年3期)2018-03-19 08:47:58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艺术家(2018年10期)2018-01-25 08:28:24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