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研究与反思

2020-12-01 03:13张宇霖
卷宗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心理教育留守儿童

摘 要:近几年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留守儿童无法带在身边照顾,长此以往,留守儿童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和照顾,使孩子面临很多安全和教育隐患,如辍学、拐卖、意外伤害等现象常有发生。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与关怀,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耽误学业。留守儿童的问题小到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大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教育对策;反思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大批的外出务工下催生了一些列问题,最为突出和关注的就是留守儿童问题。父母在家庭生活的长期缺失,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与家庭功能的缺失,造成留守儿童在这种生活模式下产生不适应的生活窘境。父母教育的长期缺失,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1)不满生活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独立性较高,大多数留守儿童对自身的生活现状不满。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照顾与关爱,造成在学习生活中缺乏父母的参与。这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生负面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导致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出现不满意的负面情绪。

2)性格孤僻,有抑郁倾向。很多留守儿童由监护人在农村照顾,由于年龄差距较大存在一定的代沟,长此以往会出现沟通障碍,导致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由于父母和长辈的关注度不足,再加上负面情绪长期累积,导致留守儿童性格怪异,不愿与他人交流,出现沟通和认知的社会障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陪伴,长此以往会产生孤独感,这种负面情绪长期累积会向抑郁发展,这种抑郁倾向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如对学习不敢兴趣、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沟通。

3)出现厌学情绪。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监督和指导,更缺乏日常教育。长期累积,很多留守儿童会出现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发生。另外,很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作业辅导和督促学习。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他们的学习表现也无法得到父母的及时认可和表扬。由于儿童学习的自控力较差,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把控,长此以往出现厌学情绪,不按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导致学习下滑。长期累积,留守儿童会彻底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和辍学的念想,从而在学习上自暴自弃。

2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情感交流的匮乏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长期家庭成员的残缺,无法感受家庭的教育与熏陶,让留守儿童随意成长,缺乏道德、责任心的建立,造成生活失去方向,迷茫而又没有理想,长此以往形成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出现压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时需要父母与子女展开情感交流缓解压力。但是由于留守儿童无法面对面的与父母进行深入沟通,负面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化解,不良情绪长期的累积,导致心理健康发生扭曲。

2)学校教育存在不足。学习对学生的管理仅局限于校园范围内,学生放学离校后,在学生双休或寒暑假期间学校处于无法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现象。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而感到孤独和冷清,因此产生恐惧感。如果这种烦恼长期得不到倾诉,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很多学校虽然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但是没有实施有效的措施,只有学生的心理问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学校才会采取谈话的方式应对,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3)社會环境的影响。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也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所以创设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与教育,辨别是非的能力缺乏正确的指引,导致很容易受到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腐蚀,直接影响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策略

1)激发留守儿童的自身潜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广泛配合。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忽视留守儿童的自身潜能。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要想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该从留守儿童的内部因素着手。引导留守儿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自我评价,发现自身的长处,规避自身的短处,改善自卑建立自信,提高自控力和受挫能力,做事有头有尾不鲁莽,鼓励留守儿童挖掘自身的闪光点,敢于表现自我。

2)家庭履行培养义务。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度。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教师、监护人之间保持良好的联系与沟通,时刻把握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的动态,加深对孩子的了解。经常与孩子保持通话,通过与监护人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和举动,并且及时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主动与孩子的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模范作用,虽然留守儿童与父母朝夕相处的时间有限,但是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重视对孩子人格的建立。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鼓励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要积极友好,可以有效弥补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缺憾。在人际交往中,要满足留守儿童相互之间的尊重与爱。

3)学校肩负起教育重任。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并且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进行记录,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身体情况,并且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与父母或者监护人进行沟通。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学校根据教师队伍开设特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建设助人为乐、感恩等意识。进行有效的家访,通过家访,教师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整体情况于家长或监护人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将孩子的在家情况反映给教师,进行双方沟通,从而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出现的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

4)政府发挥关键性作用。政府要积极落实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基础建设。许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乡镇由于教育资金不足,学校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宿舍,有的学生因为贫困选择走读,这对留守儿童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政府要提供充足的资金建设完善的寄宿设施,让走读的留守儿童能够住校,让他们得到学校和同学的帮助和监管。

5)社会公众给予帮助。村委会和居委会深入调查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包含家庭住址、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及监护人的情况,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详细信息。充当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如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家人。利用媒体,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社会各界的帮助,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广泛招募志愿者,鼓励在校大学生踊跃参加,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从根源帮组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爱而心存感恩,长大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高慧斌.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略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2]王斌.大数据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3]蔡重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孙秀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7(30).

作者简介

张宇霖(199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研究方向:心理学。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心理教育留守儿童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