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许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产教深度融合的要素与高职教师“双师能力”的现状分析,并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与地方汽车产业的融合为例,详细阐述了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方式提升高职教师“双师能力”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产教融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 ;高职教师;“双师能力”
一、新时代产教融合与要素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产教融合提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高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质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新时代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与健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全面推行。例如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开发教材、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学生全过程的实习实训都有合作企业的全面参与;在生产性实习实训中,鼓励学校引企驻校、企业引校进企或者校企合一等方式;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鼓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职工到学校回炉深造。这种深度产教融合,结合了我国过去的教育治理体系和国外现代的办学体制,创新了体制机制。产教融合新时代,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完全“对接”,工程师与大学教师共同育人,企业员工与学生共同学习,大学科研创新为企业产业升级支撑,企业产业的发展为高职院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高技能和创新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发展动力,最终形成一个供求协同的人才良性循环。
高职院校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要素主要有专业融合,教学融合、师资融合三个方面。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是产教融合的必要条件,是产教融合的基础。教学融合是产教融合的重点,只有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没有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教学环节融合,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就只能算是一种形式上的连接。教学要素与产业的融合,要抓住下面几个重点:一是学校的教学标准如何与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融合。二是教学过程如何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融合,三是教学的评价方法如何与企业的产品验收方法融合。如何实现教师与产业的融合,是产教深度融合关键点。产教融合中,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人,從学校方来说,只有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技能与科研服务能力,学校能帮助企业技术攻关、或研发新产品,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这样才会真正进入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阶段。
二、目前高职教师“双师能力”的现状
打造一支“双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教师的“双师能力”的界定,教育界都没有权威的说明。笔者认为,通常具备“双师能力”的教师应该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二是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新时代“双师能力”的教师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能够将专业理论与实践两者有机结合,并随行业、专业的发展而实现能力的动态提升。
在新时代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双师能力”存在普遍不高、甚至缺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历来的教师招聘过程中偏重学历,新引进的教师多数缺少企业的历练过程;由于体制的限制,企业中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因其学历和职称的限制,难以引进到学校。因而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高技术技能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结构不够优化。二是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技能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急需提升。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现有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导致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提升“双师能力”受到制约;即使有少数教师下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能力提升,但时间短,所顶岗位技术成份不高,“双师能力”的提升同样受到制约。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双师能力”提升的可行方案
(一)校企共同组建教师队伍
学校与企业共同打造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是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本。高职院校要从校企合作入手、加强产教融合的深度,将企业的技术能手引进入学校教学岗位,通过人才的跨体制流动,学校与企业共享人才资源,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产品和课程,实现协同合作育人的目标。在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下,引进行业、企业的技术能手、工匠大师作为学校专业教学团队的一部分,既能充实和完善现有教师队伍,有利于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学校专任教师“双师能力”的提高,更是高职院校优化“双师能力”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方式。
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现有教师68人,所有教师都通过了“双师素质”认定,通过多年的校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已达到100%;现有企业兼职教师36 人,兼职教师来自湖南省内汽车行业的专家、汽车服务企业的技术厂长、汽车4s店的技术主管等,都具有汽车行业一线的丰富实践经验。学院聘请他们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与专业群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如参与专业与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校内的实训课程、校外的实践教学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指导与答辩等环节。此外,引进湖南致远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校办厂,工厂员工也是学校的兼职专业教师,学校的专职教师亦可定期下厂轮训。通过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我们实现了两个转变,一个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二是从学校教师到企业员工的转化,专职教师的技能水平、科技服务能力也显著提高。
(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企业的参与才能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为有了企业的参与,才能确保学校的教学标准与企业、行业的职业标准对接,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学校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与企业产品的验收方法对接。
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与湖南兰天、华美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行业知名专家以及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校企联合、协同指导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专业建设,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遵循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中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向汽车服务行业企业调研、向专业教师调研、向外校专家学者调研的三个阶段完成。在方案中为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70%,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而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校企共同建造专业实践性教学平台
校企共同建造专业实践性教学平台,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同时也是实现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从教育的本质上讲,某个专业的技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技能实践中反复练习而会的。教师所教的只是操作程序性方面的知识,也就是可以言传的明言知识,而更多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需靠学生反复练习,从中去体会、不断琢磨而得。因此,工作技能形成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工作场所中的“做中学”。专业教师只有对所教专业和对应生产岗位的生产过程非常了解,才能熟练地将生产过程对接教学过程,并按照企業的生产过程,合理地组织、设计、安排并实施教学过程。
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通过多年的校企业合作建设,拥有一流的实践教育基地。近几年先后引进了戴姆勒铸型教育项目,东风雷诺R-MVP校企合作项目,由企业提供设备与技术,在学校建有2 0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实习车间,为学生提供了高水准的实习基地,也为教师技能水平提升提供了优质、实用的平台。
(四)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是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专任教师与汽车服务企业技术能手、工匠大师组成的兼职教师,通过从汽车服务行业、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入手,分析行业各岗位所需求的能力体系、知识单元和教学领域,并将知识单元、能力体系转换成教学中的科目课程,以此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实现学校的专业群众与企业的产业链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职业标准对接、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汽车服务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我们深入省内的汽车服务企业调研,按照“岗位、能力、知识、课程”四步方式开发课程,通过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将企业在工作标准中要求的“学会做事”,落实为学校在教育标准中的“把事做好”。
(五)校企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衡量技能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标杆。企业生产成果的最终体现是具体的产品,同样的道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实现学习效果的评价。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要改变原来固有的考试评价方式,引入企业对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广泛推广以作品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方式。
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与汽车服务企业积极进行共同评价的探索与实践。首先,在实践教学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创立了能力递进式的行业认知、课内实训、阶段顶岗、综合实践、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环节都有合作企业的师傅担任专业导师,实习课程的成绩主要由企业导师根据企业标准评定,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顾志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2):99-102.
[2]张桂梅,张平.高校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2.0时代[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