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2020-12-01 03:12张惠娟
青年时代 2020年25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校园环境道德教育

张惠娟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总体上积极向上,但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不足,家庭教育不到位,大学生自身心理不成熟等因素影响,也存在着理想信念意识淡薄,诚信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观念强烈,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校外社会实践的作用,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动,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道德教育;家庭教育;校园环境

一、引言

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这就强调了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2]这进一步阐明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意识淡薄

理想与信念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理想信念就像一盏明灯,能够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但是,一些大学生目前的理想、信念意识十分淡薄,他们对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毫不关注,却对影视明星、娱乐八卦津津乐道;他们沉溺于网络游戏、追剧看剧、点外卖,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高校校园出现信仰真空的现象。

(二)诚信意识淡薄

部分大学生不讲诚信现象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各大高校每逢考试就制作展板告诫考生不要作弊,并且通过监控器实时监控,甚至还有专门的老师场外巡考,但仍有学生作弊。二是剽窃抄袭。在大学里,老师布置作业就抄袭、让写论文就复制粘贴等现象司空见惯,“好文章是抄出来的”被很多学生奉为“至理名言”。三是骗贷拖贷。为了国家的助学贷款,有的学生甚至想方设法开具假证明。部分缺乏诚信的大学生为了拖延还贷,毕业后东躲西藏,令银行、学校特别头疼。四是履历造假。为了找到工作,一些大学生在个人简历上弄虚作假,大做手脚。

(三)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观念强烈

独生子女在当代大学生中占据多数,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几代人把关注和焦点都聚集在他一个人身上,一切都以孩子为主。这样安逸的生活环境,容易使孩子形成盲目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只考虑自己,而忽略他人的感受;缺少集体荣誉感,认为班级荣誉与自己无关,对于班级活动总是能躲就躲。甚至,一些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走读,从来没有体验过集体生活,进入大学以后,往往不能与室友和睦相处,容易产生一些摩擦和争吵,大学生因为一些小争执而作出伤害室友行为的事件屡见报端。

(四)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

大学生在接受了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之后,在道德认知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他们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但在实际行动上却不能落实。大学生知道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要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但实际上依然沉溺于网络游戏、网上追剧等;渴望生活在和谐安定的氛围之中,却又不想被约束在各种制度之下;认同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却不能肩负起自己应承担的道德责任等。尤其是当遇到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时,往往知行不一。因此,高校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自觉将自己掌握的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当代大学生存在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营造了新的社会环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新能力,促使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观念并不都是合理的,其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利己主义等观念被部分人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致使一些大学生过于注重物质、关注经济利益而动摇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全球化与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五花八门的东西源源而来,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也更加多样,这有利于大学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更好地接受新事物,但随之出现的暴力等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这些负面因素会潜移默化地削弱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二)学校道德教育存在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他教育方式很少或者无法发挥作用。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教学内容滞后,与社会脱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教学只拘泥于课堂,理论没有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德育教育队伍中,有些教师道德素质较低,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只会念课本上的死知识,却缺乏对大学生行为上的引导,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这些都不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不能讓他们成为道德知识的真正践行者。

(三)家庭教育不到位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所有大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许多家长在生活上过于溺爱孩子,没有一点原则,孩子做了错事也是百般袒护,这导致孩子过于依赖父母,自理能力差、情感脆弱、容易受挫、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只会一味索取,而不知感恩,一旦有要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可能会冲破道德底线行事。同时,家长在学习上对孩子期望过高,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甚至采用棍棒式教育,逼迫孩子学习,往往忽略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类家庭教育方式,不仅对孩子成长成才没有益处,而且会加重孩子的负担,甚至使其产生心理问题。

(四)大学生自身心理不成熟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年龄都在18至23岁之间,是从未成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虽然在智力上得到发展,但是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还不能完全承担起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崭新的大学生活,使大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渴望独立,极力想要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束缚,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控能力等,在处理问题时依然要求助于父母和老师;他们的抽象思维迅速发展,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但思考问题时容易带有主观片面性;他们的情感日益丰富,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也在逐渐增强,但在遇到复杂情况时,还比较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总之,在大学时期,众多的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出现道德问题,甚至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

要重点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度重视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首先,课程内容必须要与时俱进,如将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在北大的讲话等时政热点与教材紧密结合,只有这样,这门课程才能保持先进性。其次,授课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有所不同。再次,为了提高课程的有效性,老师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不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互联网息息相關,他们每天都会关注网络上报道的新闻,甚至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有利于他们了解国内外形势。但有些学生不顾道德法律的约束,在网上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引导学生。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社会氛围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所以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校园内的宣传板报、悬挂的横幅标语、各学院展板上的宣传语、食堂的广告栏张贴的图片、宿舍文化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以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学校食堂倡导光盘行动等,可以让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良好的校风、学风。同时,作为整个社会中的一分子,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无法规避的。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应当共同努力,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其潜移默化之下,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充分发挥校外社会实践的作用

校外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又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对社会、国情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到工厂参观实习、参与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劳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到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结合自身实际作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并逐渐将其转化为思想认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动

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因此,加强高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动就显得非常必要。高校不仅要积极鼓励大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而且应该把社会各界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专家、精英、劳模等请进高校,让大学生通过听讲座、参加交流会等形式接触社会,明确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除此之外,由于高考是面向全国招生,高校学生可能来自全国各地,距离原因再加上大学也没有家长会,过去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几乎为零。现在,通讯工具的普及与发展,有力地解决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建立家长群,方便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进而更好地了解学生。

(五)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不只是要面对学业上的问题,还会遇到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选择问题、恋爱与婚姻问题等。随着面临的问题日益增加,需要解决的难题也越来越复杂,心理比较脆弱、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教育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仅仅依靠老师传授,心理辅导也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程、邀请心理学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设立心理辅导室等,让大学生了解心理保健的基本知识,从而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提高处理问题的情商,促使其人格健全的发展。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与伟大复兴。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后备军,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0-07-01]. https://www.sinoss.net/2016/1209/74975.html.

[2]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07-01].http://www.china.com.cn/19da/2017-10/27/content_41805113.htm.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建设校园环境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