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逻辑意蕴

2020-12-01 16:10
南都学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防控

汪 兵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1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推进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就包括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观点。而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不仅是全面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不断凸显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时代价值的有效路径。目前国内学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习近平关于医疗卫生改革重要论述的探讨和解读上(1)这方面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焦剑发表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的《习近平关于全民健康事业的重要论述及启示》以及李慧发表于《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3期的文章《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的研究》等。其中,前者主要从健康时代人类发展前途、健康与人的全面发展、健康中国治理、全球健康治理体系等方面研究了习近平关于全民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后者主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价值旨归,发展大卫生、大健康的新健康理念等方面阐释了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若就整体研究视角来看,学界还缺少对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形成脉络和时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专门探讨。基于此,笔者拟从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形成脉络、实践路径、理论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逻辑意蕴。

2.3.3 植骨融合 切除手术融合的脊柱棘突,用特制骨刀去除椎板皮质骨形成松质骨的植骨面,洗手护士及时将切除的棘突软组织清除,将骨组织修剪成火柴棒样的骨条备用。将4~6包同种异体骨骨条用生理盐水浸泡20 min 2次,其间换水浸泡,将火柴棒样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条混合放置于松质骨面上完成植骨。在两根棒之间放置2组横连接,一般选择在手术融合区域的两端放置,使整个装置成为一个框架结构,增加稳定性。彻底止血,洗手护士准备1 000 mL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由于盐水量较多,洗手护士注意观察自体血回输装置,及时进行血细胞清洗及回输,清点物品,逐层关闭切口并用无菌敷料、宽胶布加压包扎[4-5]。

一、逻辑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形成脉络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具有体系结构的理论和学说,不仅有其形成的发展过程,也有其建构的基本范畴。就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形成脉络来看,同样也是经历了一个逻辑生成的过程。我们梳理和考察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深刻体察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形成的内在轨迹和演变特点,而且也能够凸显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认知的思维特质和思想个性。总体来看,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形成的基本脉络,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培养深刻理解不同文化内涵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具有把握现实、面向未来、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远见卓识,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优秀品质,通过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具备自觉抵制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迷失、信仰危机等不良思想文化渗透的能力,具备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在学好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有忧患意识,要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切实懂得国家强大的意义。

(一)初步发展阶段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发表的重要讲话要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重大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其中,关于对人民的责任,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2]70从“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话语阐述中可以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健康追求目标上有了新的认知,有着更为具体的体察和展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国优秀医药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的传承、研究和发展,提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5]373,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国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审视,明确了新时代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发展中医药事业实际上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必须包括发展中医药文化。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17]115我国中医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治疗病人的运用过程,也充分显示了中医药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应对社会公共安全和防范重大风险的挑战中,科学技术的运用往往能带来迅即有效的解决办法。2020年年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充分彰显出科技力量的威力。相比传统的人工记录、填表统计、排查筛选等方法,把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发现、决策、处置等诸多环节,成为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显著特征。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子大数据,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动态的人员流动信息,服务国家对整体疫情态势的预测预警,为地方政府应对疫情的精准防控和精准施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总体来看,这次疫情防控工作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效果的考量。

2014年12月13日,在考察江苏省镇江市世业镇卫生院时,习近平指出,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4]。习近平的讲话要点透露出三点信息:其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牵涉人民的健康问题;其二,推动实现城乡人民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其三,医疗卫生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此外,习近平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在江苏调研期间,还首次对“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出了阐述[5]22。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改革等诸多民生问题已构成习近平系统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重要因子。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6]的目标。2015年11月25日,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刘延东宣读了习近平的重要指示,指示强调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7]。结合2020年习近平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的重要论述,可以看出他始终关注人民健康问题,并且,还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四点:第一,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第二,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第三,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第四,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8]366-368。2016年10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的行动性文件,颁布的目的就是深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设备管理方面引入物联网让设备管理在智能跟踪、监管、定位以及控制功能实现中体现出了更高的价值。物联网与物理实物的成功连接让设备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也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深化发展阶段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9]39,明确了继续深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安排和相关措施。总体来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表现在战略方面的顶层设计,还体现在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如果对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作历史考察,可以看出,从2015年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2017年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不仅深刻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提升人民健康质量和水平,也直接凸显了习近平对新时代人民健康问题所作出的深度理论思考。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10]21。而且,在这个制度保障中,还鲜明地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10]21。这不仅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和全力维护人民健康的坚定信心与坚强决心,而且也再次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来寻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路径。

自2020年1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多次会议,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2月14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11]。由此可以看出,自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做好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疗工作以及疫情的防控工作。

2020年3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指出: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15]。这深刻地启示着我们,大数据等技术的使用要想充分发挥作用、更好造福群众,必须建立起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面向全社会的数据服务体系。因此,要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助推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能动作用。

二、逻辑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实践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将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把党的领导权和执政权转化为制度力量,不断优化制度建设和制度供给。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优化政府职责体系”[10]13。就制度供给的角度而言,就是要强化政府的制度创新和供给能力,在创新行政方式和提高行政效能的基础上把制度建设和制度改革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完善政府运行的施政规则,通过国家法定程序为社会组织和成员、市场主体等设立和创新行为规则。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主要内容,就是建构更为科学和完善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9]39。展开来看,就是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改联动”,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解决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人民健康发展需要之间的张力与矛盾。

(一)不断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不仅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系的基础概念之一,也是人们深入认识社会发展的一条内在理路。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一切社会进步都源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概括来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12]。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还把人民健康权益看作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8]367近年,有学者提出健康生产力的概念,认为健康生产力就是改善人民健康水平,创造健康财富的能力;通过对健康生产力理论的建构,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伦理价值标准的统一[13]。笔者以为,这一观点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深化与拓展。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并决定着生产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阶段,基于社会实践的重大变化,科技创新处于关键地位,对社会生产和政府管理方式起着变革推动作用。早在2002年,习近平就指出:“建设省级政府公众信息服务网,重点在医疗等领域开发建设信息应用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府政策信息和交互式办公的信息服务系统。”[14]这是他在深刻把脉世界信息技术潮流和正确把握政府公共管理方式变革基础上的准确展望。

若把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作整体性的审视,有两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其一是重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其二是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作中出现两次“well of faith”的表述,用“well”(井)比喻信仰,意指永不枯竭。间隔22页再次出现这个比喻,相互照应,令读者由安娜记录政治活动和理念的红色笔记想到记录小说《第三者的影子》创作过程的黄色笔记,将小说的“情爱”与“政治”两大主题关联起来,可谓作者莱辛在整部小说创作中埋下的一根暗线,也是这部错综复杂的文学有机体的一道筋骨。译者却在“井”这个意象第二次出现时将其隐去,只保留“信心”,从而割裂了文本的内在逻辑,译文阅读的审美趣味和理解深度遭遇阉割。

总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践行党的宗旨,始终坚持把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人民健康;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习近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5]370“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5]370

(二)提升制度供给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本质,带领全国人民不断通过实践创新来回答时代所提出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有力的实践支撑。

当然,具体从制度供给的视角来看,习近平主要从两个方面作了重要阐述。其一,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准确把脉。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疗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5]37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医疗卫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范围,进行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注重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其二,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在健康中国和法治中国双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公民的健康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尊重的义务,着重从政治权利角度表达了健康权的要求;二是保护的义务,着重从民事权利角度表达了健康权的要求;三是实现的义务,着重从社会权利角度表达了健康权的要求。实际上,这也表明了在世界现代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三波浪潮中,党需要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手段来治国理政,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2020年2月5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16]。

(三)重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深港通”开通之后,从深市向港市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以及深市对港市冲击具有较强持久度,看出深市处于两地市场的引导地位,传导过程中波动的风险会被放大。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内地股市制度的建设,预防股市风险的传染输出和国际炒家的风险输入,重点完善公司退市、信息披露等股票市场机制,从而降低深圳股市波动的风险外溢。

2013年8月20日,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的谈话时,习近平强调,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及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致力于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3]。在这里,习近平的谈话要点透露出三个方面的信息:其一,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始终把促进人民健康和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摆在重要的位置,体现其执政为民的理念;其二,借鉴其他国家的医疗卫生改革成果,通过深化本国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实际难题;其三,把实现我国人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作为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指标。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形势准确把握而提供的“中国方案”,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展现。2020年1月28日,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指出,要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18]。2020年3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要积极同各国加强科研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15]。习近平2020年4月16日晚在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时,再次提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两国应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19]。从中可体会到习近平人民健康观所凸显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

“小黑,小黑,”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很圆润。这条叫小黑的狗立马从门角的洞口钻了进去后,又踅回身来用眼睛陌生而又充满敌意地瞪着我。

三、逻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内在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此外,我国还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等复杂交织的局面,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这就要求党和政府要尊崇人民的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全方位全周期地维护人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要执政理念不仅是基于中共执政实践发展的具体提炼,而且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改变,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始终没有改变。这两个没有改变,始终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一是一切为了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五大发展理念等诸多创新理论的提出都贯穿鲜明的群众导向、民生导向,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2]70。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9]37-39。2020年1月28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强调,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18]。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130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阶级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明确地诠释了究竟“为了谁”的重大命题,是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展现。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物业管理企业也逐渐的从大城市普及到了中小城市,随之而来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争夺资源,物业管理公司都想尽办法来扩大资源,物业管理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大,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力。除此之外,监控线延长带来的管理上的困难也可想而知,相应的管理成本也会随之增长。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各级党委和政府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等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扶贫,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亿万农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5]370提升医疗健康水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点,是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首先,要“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为,坚持政府主导,落实领导责任,保障责任”[17]103。其次,还要注重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道路”[17]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维护人民健康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已成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实践课题。其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党确保人民健康权益实现的重要安排。目前正处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等问题,为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贡献出中国智慧。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20]2020年2月26日,习近平指出: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1]。2020年3月6日,习近平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22]。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当前经济工作[23]。这深刻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在做好当前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也要重视经济的全面复苏,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形成脉络、实践路径、理论意义三个方面挖掘和梳理其丰富的逻辑意蕴。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品格和理论高度,贯穿着立场鲜明的政治思维、目光深邃的历史思维、深刻精辟的辩证思维、依法治理的法治思维、科学前瞻的创新思维、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问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这项民心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并不断推出相关举措。习近平指出,这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5]373,既深刻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集中表述和充分提炼。我们常讲,中国梦的本质体现为人民的梦,即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它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衡量指标就是人民的健康。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有助于拓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维度,使其领域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实践上进一步牢固树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在卫生与健康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深入、持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防控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战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马海德简介
抗战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傅莱简介
代表勇担当 防控显作为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