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连台本戏《铁旗阵》演出情况载录订误

2020-12-01 16:10杜雨桐
南都学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末段清宫终场

胡 胜,杜雨桐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叶长海先生在《中国戏剧学史稿》中提及,如果说“明代戏剧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创新,那么,清代的主要贡献在于集成”[1]。集成性这一特点,在清宫连台本戏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朱万曙给予其“前代叙事文学的‘蓄水池’”这一评价,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此特征。作为专门为内廷演出而编创的剧本,“宫廷大戏的产生标志着宫廷演剧活动的重大变化”[2]。如此规模宏大、卷帙浩繁的连台本戏,在清宫内廷当中曾经演出过不下三四十部。在这些连台本戏里面,《铁旗阵》“稍逊风骚”,不仅与《劝善金科》《鼎峙春秋》《忠义璇图》《升平宝筏》等“内廷四大本”难相企及,即便是和同演杨家将故事的《昭代箫韶》相比,亦难望其项背。因此学界对于《铁旗阵》的关注和研究远远不够。但“戏曲史的研究应该更加重视这批宫廷大戏;小说史的研究应该重视这批宫廷大戏;清代的文学史研究,同样也不应该忘却这批宫廷大戏”[3]。特别是对于那些此前未给予充分重视与探讨的大戏,即如《铁旗阵》者,应该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对于《铁旗阵》相关演出资料的整理,是据升平署档案记载进行的纠正和补充。

一、《铁旗阵》演出记载的讹误

“依据目前已知文献粗略估计,清宫连台本戏数量可能多达30—40部。”《铁旗阵》和《昭代箫韶》同为清宫连台本大戏,亦皆敷衍杨家将之故事,且二者之间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这在清宫连台本戏中可谓独树一帜。但是《铁旗阵》,或许因为其体量并未像《劝善金科》《升平宝筏》《鼎峙春秋》《忠义璇图》等“内廷四大本”那样达到十本二百四十出的体量,情节接续亦不首尾贯通,没能够呈现一个完整的样貌,是以近来虽受到关注,但却观者寥寥。但从清宫档案记载的演出频次来看,《铁旗阵》也算得上是内廷内上演率较高的连台本戏。王芷章《清升平署志略》、周明泰《清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两书,是后人研究清代宫廷戏曲必看之书目,两书当中于《铁旗阵》的演出情况皆有记载。但是,碍于当时客观条件所限,关于《铁旗阵》演出情况的载录存在错讹和遗漏。

吴晓铃先生在《古本戏曲丛刊》九集序言中指出,“清内府抄本今存,藏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笔墨不精良,当是伶工爨习所用。其书铅黄涂改甚多,而且贴去之处不少”[4]。有鉴于此,《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选取周明泰据此本移录的几礼居抄本为底本,并校以原本,影印而成现今通行之《古本戏曲丛刊》九集本《铁旗阵》。全剧共十五段一百零三出,各段首出第一页钤有“上海图书馆藏”印记,每页标注有“几礼居”三个字。每页书录八行,抄写字迹工整。此本第一、二、四、七、八、十一、十五等七段每段各八出,第五、六、九、十、十二、十三、十四段等七段每段各六出,第三段五出。剧本内容主要敷衍杨家将等北宋将领伐南唐始末,故事始自杨继业之七子杨希在天齐庙擂台打死国舅潘豹,终于南唐国主李衮归降臣服,其中先后穿插有杨希和杜玉娥、呼延赤金,杨顺和孙玉英,杨景和柴媚春等三段成亲韵事。故事情节大体依傍明代纪振伦校阅的《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的前半部内容。

首次关于《铁旗阵》演出情况的全面梳理,见诸周明泰先生于1933 年3月刊出的《清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一书。在书前的序言里面,周先生指出“《铁旗阵》及《昭代箫韶》演于道光时者二次,演于咸丰时者一次,演于光绪时者一次”,并在该书第六卷详细辑录了这四次《铁旗阵》的相关演出信息,包括演出时地、出目、时间及当时演出时的开团场剧目[5]。1937年,王芷章先生继《北平图书馆藏升平署曲本目录》《清代伶官传》之后,紧接着推出《清升平署志略》。《清升平署志略》对清宫连台本戏的演出情况也进行了梳理。在提及《铁旗阵》之时,王先生指出“《铁旗阵》计亦曾演四次”,即:“道光十五年七月初七日演起,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终场(共十五段);道光二十三年四月初八日演起,十月十五日终场;咸丰五年七月初一日演起,十二月十五日演至十一段中辍;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演起,十二月十五日终场(此次改段为本,亦系翻成皮簧演唱,每本四出,仅及旧作九段而止)。”[6]

二、《铁旗阵》载录情况的订误

《清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和《清升平署志略》两书,皆记《铁旗阵》在清宫曾经四次演出。但是仔细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关于这四次演出的具体时间,两书所录存在两个明显区别:一是道光十五年(1835)这次演出的终场时间,前书中记为道光十六年(1836)九月十五日,后书中记为道光十六年九月十四日;二是光绪年间的这次演出时间,前书中记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后书中记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看的同样一批材料,又是关于同一个剧目,为什么两书会存在如此不同?难道说,碍于当时客观条件所限,此两书在抄录或刊印过程中有所讹误,那么谁的记载才是正确的呢?这个问题看似细微,但十分有必要弄个清楚明白。因为此两书几乎成为后代研究者眼中关于清代宫廷戏曲研究必看的经典书目。比如,此前关于《铁旗阵》仅见之《〈铁旗阵〉“把子记载”研究》[7]和《清宫连台大戏〈铁旗阵〉研究》[8]两篇研究文章,文中在谈及《铁旗阵》的演出时间时,前者直接援引《清升平署志略》的结论,后者则全部依傍《清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所记。如果这一讹误不及时纠正,很有可能在后代的相关研究著述中一直流传下去。

为此,笔者翻阅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和《京剧历史文献汇编》(1)可参见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版;朱家溍,丁汝芹《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中国书店2007年版;傅谨《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宫文献》,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并将其中关于《铁旗阵》演出情况的记载摘出,按次整理,以便观览。具体如表1所示。

结合表1,再来看《清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和《清升平署志略》两书关于《铁旗阵》演出情况的记载,其中之错讹所在一目了然。前书存在一处讹误,即将咸丰年间的那次演出时间误记为咸丰五年(1856)。咸丰五年的升平署档册,现存《旨意档》《差事档》《日记档》《花名档》各一册。其中,并没有丝毫关于《铁旗阵》的演出记载。咸丰年间的《铁旗阵》排演信息,仅见于咸丰六年(1856)的《差事档》和咸丰七年(1857)的《日记档》《恩赏日记档》,其中,《差事档》所记录演出相关信息完整全面,《恩赏日记档》则仅有三条相关记录:“二月二十六日,金环传旨,问十三段《铁旗阵》有鞭炮无有?回奏有鞭炮。”“三月初一日(该日承应十三段《铁旗阵》)平顺传旨,问预备鞭炮多少?回奏,鞭炮一百个头、炮章五个。旨,交下鞭一千头一挂,着破库用。”“三月十四日(十四段《铁旗阵》)旨,着司房台下两边放鞭一千头、大炮竹十个,随升平署《铁旗阵》上放。升平署在后台地井上放鞭一百头、炮竹五个。”[9]后书除了咸丰五年这次的演出时间与前书犯了同样的错误之外,同样讹误地将光绪三十二年的这次演出时间记为光绪二十三年。

另外,虽然不见咸丰七年的《差事档》传世,但是同年的《日记档》中记载了从第十二段到末段的排练情况:正月二十四、二十六日,早晚学唱对十二段《铁旗阵》;二十七日,早晚学站十二段《铁旗阵》。二月初二日,早晚学过十二段《铁旗阵》;初三日,晚学响排十二段《铁旗阵》六出;初四日,晚学过《铁旗阵》第六出。二月初十、十四、十六日,早学唱对十三段《铁旗阵》;二十日、二十三日,早晚学分别站、过十三段《铁旗阵》和十三段《铁旗阵》五六出;二十一日、二十五日早晚学和二十七日早学,过十三段《铁旗阵》;二十七日,晚学老爷过来响排十三段《铁旗阵》。二月十六日和三月初二日晚学、二月十九日早晚学,唱对十四段《铁旗阵》。三月初三、初四日,早晚学站十四段《铁旗阵》;初五、初六日,早晚学过十四段《铁旗阵》;初七日早学和三月十二日晚学,过十四段《铁旗阵》;十三日,早学老爷来响排十四段《铁旗阵》。四月初二日,早晚学唱对末段《铁旗阵》;初三日,早学唱末段《铁旗阵》,晚学站末段《铁旗阵》;初四日,早学站末段《铁旗阵》八出;初四日晚学、初五日和十一日早晚学、初七日早学,过末段《铁旗阵》八出;十二日,早学老爷来响排末段《铁旗阵》;十四日,早学过末段《铁旗阵》把子[10]。如此紧锣密鼓的排演,再结合《恩赏日记档》中的三条记载,这次从咸丰六年持续至咸丰七年的演出,应该也是完整演出了《铁旗阵》十五段。从排练的日期,加之咸丰六年的演出大体在每个月的月初和月中来看,以此推算,第十二段的演出时间应该在咸丰七年二月,很有可能是在二月十五日;末段的演出时间则很有可能是在四月十五日。因为从五月份开始,内廷即开始着手排练《昭代箫韶》。

除此之外,从表1中的记载来看,《铁旗阵》在清宫内廷的演出,绝不止两书中所记之四次。除了两书中已经指出的四次,《铁旗阵》还有一次完整的演出和一次不完整的演出。道光三年(1823)的这次十五段完整演出,在时间上比两书中提及的四次还要早,从四月初八日演起,十二月二十九日终场。那次半途中辍的不完整演出,情况与其他五次都不同。其他的五次演出时间大体都在一年或两年之内,每段(本)之间的演出间隔也比较短。这次不完整的演出,从道光十五年(1835)十二月二十九日演起,演至道光二十年(1840)十二月二十四日,时间跨度达到五年之久,除了第四段是于正月在敷春堂演出之外,其余六段都于年末在寿康宫演出,每段的演出时间间隔接近一年。因为道光十九年(1839)的《差事档》不见流传,《恩赏日记档》又只记录了当年正月到六月的情况,是以看不到演出六段《铁旗阵》的记载。但是,据同年的《日记档》记载:正月初九日,早晚学过六段《铁旗阵》;十二月十六日,晚学站六段《铁旗阵》;十二月十七日,早学过六段《铁旗阵》毕,对把子,晚学过六段《铁旗阵》把子;十二月十八日,早学过六段《铁旗阵》;十二月十九日,早学响排六段《铁旗阵》;十二月廿二日,早学过六段《铁旗阵》排场、把子[11]。依据此前的演出规律,加上如此频繁的排演,以及道光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演出七段《铁旗阵》的记载,不难推断在道光十九年十二月中二十二日之后的某一天里,演出了六段《铁旗阵》,是以将此条补入上表,以见这次演出的完整过程,只是无法确知究竟是哪一天及具体演出情况。

综上所述,《铁旗阵》在清宫内廷共计演出六次,其中,演于道光时者四次,演于咸丰时者一次,演于光绪时者一次。每次演出的起止时间具体如下。

第一次:道光三年四月初八日演起,十二月二十九日终场(共十五段)。

第二次:道光十五年七月初七日演起,道光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终场(共十五段)。

第三次:道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演起,道光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演至七段中辍。

第四次:道光二十三年四月初八日演起,十月十五日终场(共十五段)。

第五次:咸丰六年七月初一日演起,大约咸丰七年四月十五日终场(共十五段)。

第六次: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一日演起,十二月十五日终场(此次系翻成皮簧演唱,较原来昆曲本为简略,且每本四出,仅及昆曲本九段而止)。

三、余论

关于《铁旗阵》的研究,在廖藤叶《〈铁旗阵〉“把子记载”研究》之后,卢光月和张转先后完成硕士毕业论文《清宫连台本戏〈铁旗阵〉研究》《清宫连台本戏〈铁旗阵〉演出研究》,前者从编撰、体制、版本、情节、主题、人物、演出等方面,对《铁旗阵》的相关情况进行全方位研究,后者以为前者在演出方面的研究多有讹误,遂在剧本创作、版本考述的基础上,重点对《铁旗阵》的演出研究进行了重新梳理探究。回顾既往研究史,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现有的研究虽各有所获,亦皆存在不够全面系统的问题。本文与之相比,从细微处入手,据升平署档案记载所录,对相关记述进行纠正和补充,是对《铁旗阵》相关演出资料的纠谬。可以之为切入点,深入清廷演剧发展之中,实现以点的突破带动面上的发展。既是开展个案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清宫戏曲剧本研究所作化整为零的“蚕食”式研究的尝试和努力。

清宫戏曲乃为场上之戏,其以舞台演出之功,与其他清宫戏曲一道有力推进了表演技艺的精进。本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认清其在清宫演出中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文献资料基础,立足具体文本的研究仍有很大空间,也将推动清宫连台本戏研究朝着更为全面系统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末段清宫终场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清宫饽饽桌
清宫传奇大戏《锋剑春秋》考论
一溪清水引风凉——清宫戏水指南
球星之路(二)
聂卫平为爱改变多情少妻成功改造“末段”丈夫
聂卫平回归阳光生活,少妻改造“末段”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