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斌,王怀章
(天津市蓟州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900)
生猪养殖过程中猪只的繁殖性能直接关系到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是生猪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在美国生猪养殖产业中,随后开始全球蔓延,在近十年时间中,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疾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给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本文对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疾病的患病症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生猪的健康养殖以及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带来帮助。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疾病又称为猪流行性流产及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由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所导致,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是一种含有囊膜的RNA 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呈现为球状,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的粒子直径在25~35nm 左右,病毒的核衣壳直径在40~45nm 左右,核衣壳上长有5nm 左右的突起。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疾病会导致母猪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以及产出弱仔等情况,断奶仔猪感染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会出现呼吸困难,耳部发绀,采食量和生产性能显著下降的情况,患病程度严重的会导致仔猪的死亡[1]。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患病猪只的口鼻分泌物、精液、粪便排泄物等均具有病毒传播的能力,空气传播以及患病猪或者感染猪的流动转群等是主要病毒传播方式。患病母猪所分娩的仔猪以及粪尿、饲养用具、啮齿动物以及家禽和野生动物等均是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的传染媒介。患病猪主要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通常可以达到40℃左右,患病猪精神状态萎靡,采食量显著下降,同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的症状,患病猪的耳后、腹部以及外阴皮肤出现青紫色。患病母猪空怀期时间加长,妊娠母猪在感染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后流产、早产、死胎、弱仔、木乃伊、产后无奶、胎衣发育停滞等频发,同时导致初生仔猪活动能力失调,腹泻、肌肉颤抖、仔猪面部水肿、体表皮肤发紫等,死亡率可以达到80%以上[2]。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的预防措施可以从生猪引进的严格检疫,生猪养殖栏舍的清洁卫生以及保健措施等方面进行。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中建议严格采取自繁自养的管理措施,避免外来生猪的引进,若必须引进生猪需要进行严格的疾病检疫工作。其次是保障生猪养殖栏舍的清洁卫生,定期的进行栏舍的消毒灭菌工作。最后可以通过在生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添加剂等进行药物保健,以提高生猪自身机体的免疫功能,以抵御外来病原菌的入侵[3]。
生猪养殖过程中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疾病的防治措施需要考虑各个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考察,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包括生猪养殖场的建设位置、生猪养殖栏舍的结构以及猪只的引进等方面。现阶段对于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疾病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治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大面积传播的重要方式。在出现了患病猪之后及时对其进行隔离饲养处理,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出现继发性感染的情况,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蔓延。可以采取疫苗紧急接种的方式保护尚未感染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其他猪只,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免疫抗体可以在猪只体内保持一年以上的活性,随后转换为阴性[4]。
生猪养殖过程中急性暴发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疾病的猪群血清学检测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的阳性率非常高,对于外源引进的易感猪只以及新产出培育的后备猪可能引起发病,在猪只机体出现抗体后患病猪的疾病症状显著缓解,但是通常病毒会在患病猪只的机体中存活6 个月左右的时间,严重威胁了其他生猪的养殖健康,所以猪只混群饲养前需要严格考察生猪的疾病状况和疫情程度。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对于氯仿和乙醚非常敏感,同时对于温度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在57℃的环境中48h 即可完全灭活,使用30%浓度的安乃近注射液和广谱抗生素可以有效地缓解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症状。患病猪只出现腹泻情况时需要给患病猪补充电解质,同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VE 和微量元素硒,以保障患病猪的营养物质供给和机体电解质平衡。对猪场中仔猪进行推迟补铁、剪齿、断尾以及阉割等工作时注意减少猪只的应激情况,猪只应激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给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带来可乘之机。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治疗过程中注意将空怀母猪的配种时间推迟,通常建议在21d 内不要进行母猪的配种工作[5]。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疾病严重损害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通过了解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疾病的特点以及传播方式可以有效进行防治,为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