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丽
摘 要 “三变”改革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激活农村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立足于“造血”,重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公平,增权的同时也是赋能的过程,更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于此,结合“三变”改革的应然状态,调查研究推进过程中的实然状态,以期发现其中的创新做法和现实差距,为更好推进“三变”改革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深化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三变”改革;供给侧;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6.053
1 精准脱贫的根本要求是增强内生动力
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劳动致富,因此长期以来致力于以为贫困人口提供发展机会和增强能力的方式开展扶贫活动,其他保障式、救助式扶贫措施都是针对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有特殊致贫原因如灾害和大病等的贫困人口而言的,如果一个贫困户内其成员有一定劳动能力,还是要坚持以发展生产和参与就业为主要脱贫路径。
内生发展动力是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精准扶贫目标实现的根本标志。一方面,脱贫的标准不只是物质满足,而在于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和思路,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结合;另一方面,确保脱贫效果的稳定性和长效性要求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具有主动参与扶贫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1-2]。
2 增强内生动力要从供给侧发力
与需求侧扶贫不同,供给侧扶贫是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立足于“造血”,增强内生动力。这就要回到精准扶贫的内涵如精神扶贫、资产收益扶贫、金融扶贫等中去。通过资源变资产,增加贫困群众的资产性收入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资金变股金,构建政府、市场、贫困户之间共同参与扶贫的有序格局;通过精神扶贫,使农民变股民,树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和信心。“三变”改革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让农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方式最终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以摆脱贫困,这与增强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理念高度契合,即从供给侧发力扶贫。
“三变”改革有以下3点优势。1)有助于建立政策性金融扶贫机制。把分散于相关部门的政策扶贫资金资源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投入,发挥规模和整体优势,为贫困户提供最持久、最稳定、最可靠的收入来源。2)有助于建立商业性金融扶贫机制。减轻贫困农民致富贷款利息的负担,放大扶贫资金的总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做法,极力满足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资金,推动金融产品创新。3)有助于提升金融扶貧的效率与公平。有了股金的农民变股东,自负盈亏,主体意识增强,从源头上化解内生动力不足[3-4]。
3 “三变”改革从供给侧扶贫的关键问题
在“三变”改革全要素中,资源变资本是根本性问题,资产经营只是全过程的一个环节,产权安排和收益分配是资产经营派生性问题。但是目前,由于市场还不完善、支持的政策也不健全以及实践方面并没有成熟的经验,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中的产权安排和收益分配仍然会对其成效产生关键乃至决定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以及贫困群众的获得感,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就是通过产权的配置来实现对收益的重新配置。
在产权安排上有以下3个关键问题:1)明确恰当的扶贫性产权投资来源,并进而探索扩大资产收益扶贫规模和范围的可行性;2)为尚不存在市场定价的资源类资产合理估值或定价;3)保障扶贫性投资的完整权益。
在收益分配上,目前有5种分配方式:1)资产租赁与固定分红;2)“固定分红+按比例分红”并行;3)按比例分红与吸收股本;4)实物分红;5)年限分红。其中,值得关注的有2个问题。1)扶贫性资产收益的确定方式及收益率的确定。扶贫性资产收益与资产属性挂钩往往是特定性的。但收益率受固定或最低收益率的规定,使得企业在亏损的情况下仍要支付固定股息,企业和贫困户更像借贷关系,从市场化经营的角度看很难持久。2)扶贫性资产的股权持有和收益二次分配问题。一些地方探索改变资产收益分配的“食利”属性,要求贫困户以力所能及的方式通过贡献取得劳动收获,这更符合社会主义劳动致富的观念,但是需要解决二次分配中的合理性问题,并通过完善基层扶贫治理机制来加以保障[5-6]。
4 “三变”改革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进一步思考
作为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办公布的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泾川县从申报到名单确定再到部署推进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探索试点的城关凤凰、泾明白家、窑店练范3个市列“三变”改革试点村已全面完成试点任务。主要的做法有:1)对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以及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2)为了让农民的资产升值,利用国家政策和平台公司投资农村建设,提升农民资产的稀缺度;3)引导农民按户进行差异化配股入股龙头企业,通过探索创新5种“三变”+特色产业改革模式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试点完成时,3个村共292户692人入股分红42.52万元,150人实现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增长8.12万元,带动全县101个村参与“三变”改革,论证储备“三变”改革项目58个,参与农户4 141户,其中贫困户3 835户,整体工作进展顺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惠,也极大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但调查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1)对“三变”改革的认识不平衡。没有充分认识到“三变”改革的价值除了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外,还是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实现橄榄型分配格局等的主要抓手,观念跟不上改革发展形势,改革创新不足。2)改革政策需要进一步深化。如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入市、农村房屋财产抵押无政策支撑,估值和定价难,农民资源变现不确定。“三变”改革项目引进后,由于林地使用限制、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得不到新增用地计划指标等原因,难以办理农业地转用审批手续,导致项目落地难。3)产权交易体系建设不平衡。农村的各类产权要素因为体系建设不平衡,不能实现规范、有序流动,影响改革红利释放。4)新型经营主体不强。大型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少,田园综合体建设受限。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不高。5)扶贫投资的保值增值和退出权益难以保障。一些项目重建设、重分配、轻经营、轻管理,导致资产收益分配具有不确定性。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6个方法解决。1)深化对“三变”改革的认识。深刻学习领会农村“三变”改革作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运行机制、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我国要整体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重要举措,及时研究解决区域内重大问题配套改革举措和政策机制。2)加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集体资产股权等信息档案,以“三变”激活资源、产业、主体、机制等要素,持续推进“三变”改革纵深发展。3)加快农村产权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了使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有序顺畅,要持续加快涉及流转交易的产权评估、产权交易、产权金融服务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并在理清资产权属和资源要素确权登记的基础上,运用区块链技术整合部门资源,利用各地大数据平台,开发农村资源要素信息化平台系统,以此实现农村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合作共赢。4)加强经营主体培育,推动“三变”改革健康发展。为了有效提高农村资产的价值和有效当期收益,推动大规模经营化率,要持续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采用PPP模式,以“平台公司”为支撑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要运用融资、项目、保险、财政奖励等措施大力支持具有实力的企业作为“三变”改革经营主体提高运营能力,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三变+”模式,立足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丰富资源,不断发展特色产业、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经营主体,充分激发市场活力。5)持续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基层扶贫治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采用设立风险补偿金、政府支持购买农业保险等方式为经营主体保驾护航,构建大扶贫格局;按照新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完善扶贫治理机制,规范制度,保障收益后的二次收益分配公平。6)总结经验,加强宣传培训,全面推进。一方面,要进一步总结各地成功经验,探索更多改革模式,使好的经验和改革模式能够转化成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加快对农村群众涉及“三变”改革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确保乡(镇)、村组和农户知晓。但“三变”改革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改革理念。已有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各地情况不同,不必照抄照搬。
参考文献:
[1] 王东京.扶贫当从供给侧发力——从调查发现的三则令人困惑的扶贫案例说起[J].新西部,2017,419(26):87-88.
[2] 纪霞.“三变”改革助推金融扶贫实现脱贫攻坚[J].山西农经,2017(20):19.
[3] 檀学文.以“三变”改革推动资产收益扶贫与精准脱贫[J].改革,2017(11):47-49.
[4] 張绪清.农村“三变”改革助推精准扶贫的政治经济学解析———基于六盘水的地方性实践[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7(1):89-99.
[5] 桑瑜.六盘水“三变”改革的经济学逻辑[J].改革,2017(7):70-77.
[6] 中央党校农村改革调查课题组.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探索—贵州省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工作调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11):87-91.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