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强化造林技术促进生态平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2020-11-30 08:51赵桂荣吴海洋赵海燕
种子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生态平衡造林技术有效策略

赵桂荣 吴海洋 赵海燕

摘   要:通过介绍我国在进行有关强化造林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阐明在造林工作环节中的关键技术,提出强化造林技术促进生态发展的相关策略,以更好地促进我国造林工程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造林技术;生态平衡;发展;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9-0081-02       中图分类号: F326.2;S718.5       文献标志码: A

林业资源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之一,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能够良好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增加相应的工作岗位,为周边的群众提供一定的就业条件。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林业资源发展,必须不断地提升造林的技术与水平,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提升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1   强化造林技术促进生态平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造林工程未能实现技术革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企业及各产业的发展提供发展的动力,营造发展的有利条件。而从目前我国造林工程事业发展的过程来看,我国对造林技术的研究力度不够,造林技术的水平较低,在已有的造林技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改革不充分,未能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设备与方法,使得当下的造林生产未能满足我国工程造林事业的发展需要。例如,在机械设备的引进方面,先进的机械设备能够优化生产工艺的流程,提高造林的技术水平,提升整个林业造林的管理质量。若未能及时地跟随时代的潮流和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则会导致营林造林的效果难以得到提升。

1.2   管理方法不当

传统营林造林的管理方法与理念往往难以确保造林技术真正地发挥作用。例如,管理者在进行营林造林的管理过程中,如果未能在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人文状况的基础上,就盲目地进行营林造林,则会导致各工作难以实现针对性的开展,各工作的開展也将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只有采取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将归纳出的条例与规定实现合理的应用。

1.3   没有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造林工程是一项具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每一步操作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但是从目前我国营林造林的发展来看,管理者未能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情况及自身企业情况而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未来发展情况进行错误管理的现象有很多。具体而言,要想实现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目标,需要管理者能够既考虑经济性,不能一味地节约,要确保各项硬性指标达到发展的基本要求,又要讲究科学性,在实施林业工程的造林管理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用合理的相关技术与方法,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以后进行适当管理方法的选择,使得整个造林工程的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造林植树工作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2.1   树种的选择

树种的选择是造林技术的关键要素,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及气候特征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的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因此,要求造林工程的相关负责人能够及时地考察当地的环境状况,对当地的温度、湿度、土壤盐碱性、气候特点等进行深入的了解,确保选择的树种能够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2   造林技术的选择

现阶段我国的造林技术与方式主要分为植树造林、分殖造林及播种造林3种。其中,通过植树造林技术能够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加快树木的生长速度,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方运用该技术栽种树木,可以实现树木的快速生长,从而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的环境状况,实现大面积的营林造林。分殖造林主要指的是通过人工扦插等方法,利用树木的枝干种植树木,要求造林的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分殖造林的关键技术,而且其技术投入及操作的难度系数较大,往往需要专业的造林人员才能够进行。播种造林是指通过飞机等运输工具,将种子播撒到指定的种植区域进行种植。播种繁殖方式虽然具有节省人力的优势,但该方式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考虑温度、湿度等因素,同时需要对播种繁殖的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能力培训,保证树种的成活率,减少树种浪费。

2.3   林地的清理

林地的清理是促进我国造林工程工作开展的保障,在造林工程正式开展之前,林地清理人员要将林区内的落叶、杂物等清理干净,同时工作人员要将林地清理出来的杂物运送到空旷的位置进行清理。并且在栽植的指定区域清理挖好的树穴,在清理的过程中,由于需要进行杂草等的清理,因此,对于使用药剂进行杂草处理的化学方法,其使用的要求与剂量是十分严格的,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严防因药物的残留量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2.4   林地的整理

林地整理的相关人员要结合造林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正确的林地整理方式,促进树木的生长。吉林省林地的整理主要有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等方式。穴状整地适用于各林种、树种和立地条件,尤其是山地陡坡、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的造林地整地。穴状整地一般采用圆形或方形坑穴,大小因林种、苗木规格和立地条件而异。带状整地则适用于山地缓坡、丘陵和平原地区各林种的造林地整地,但不适用于风蚀的地区。山地、丘陵带状整地应沿等高线进行,其形式为水平阶、水平槽、反坡梯田等。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地及需要蓄水保土的旱地造林地整地。鱼鳞坑为近似半圆形状的坑穴,外高内低,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短径略小于长径。林地整理时间一般在上一年秋、冬季节或造林前30 d开始,容易发生冻害的地区或土壤质地较好的湿润地区也可以随整随造。

2.5   种间密度的控制

种间密度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不同树木之间的养分互补,营造多种树木的混合林,能够有效提高林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多元化,同时能够稳定该林区的生态系统,提高抗灾能力。因此,要求技术人员能够控制种间密度,并结合各类树木品种的特性,合理地进行搭配。在进行种间密度的设计时,技术人员要根据设定的间距进行树木的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要实现各种树木之间的互利共存,保持林区的自然形态,在控制间距的基础上营造自然形成的现象。

2.6   施肥工作

樹木的生长需要大量养分的供给,天然土壤中的养分往往不能够满足树木生长的需求,因此,林区的树木施肥是造林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能为人工种植的树木提供充足的营养,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分析该林区的土壤成分,结合树木品种,选择合适的养分类型进行补充。施肥应做到适时、适度和适量,一般来说,对于刚人工种植的幼苗,在幼苗种植后的30 d左右为施肥的最佳时期,在幼苗生长的第2年和第3年需要在夏季对幼苗进行再次施肥,给予幼苗生长更多的养分。

3   强化造林技术促进生态平衡发展的相关策略

3.1   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都会造成大量树木的衰弱和死亡,严重影响森林资源的安全和质量。因此,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科学地进行监测、加强植物检疫均是重要的防控措施。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方面,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药物防治要实现100%无公害防治。防治过程中,要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活史,选择最佳时间进行无公害防治,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同时,技术人员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要实现全覆盖。技术人员还要依据监测成果,结合当地气候、温度等实际情况,定期发布预测预报成果,做好防控预案,不断提高测报准确率,避免发生较大的灾害,进而保证森林资源健康安全。

3.2   提高造林技术

我国林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同时还需要严谨、科学的造林技术给予保障。因此,这就要求林区的负责人能够提高林区的造林技术水平,加大对先进造林技术及产品的引进,引入科学的造林理论与经验,探究科学的林区管理,实现林区管理的发展目标,更好地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修复和保护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

3.3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建设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林业发展也是如此,只有专业的人才开展科学的植树造林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造林的技术与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优化当地的生态系统。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应重视林业的发展,重视林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设,鼓励更多热爱林业的建设者能够加入林业产业,扩大林业建设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不断提高林业工作者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及栽植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达到促进生态平衡的目的。

综上所述,造林技术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林业工作者应该重视造林技术的改进与引进,通过先进的技术更新,实现对林区正确有效的管理,实现生态环境优化的整体目标,促进地区生态平衡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平衡造林技术有效策略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浅析我国供电企业服务营销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