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教学内容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目前职业导向已经成为高职教学中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应尽快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过程中,以达到提升思政教学效率的目的。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职业导向 高职思政教学 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教育本身是带有相当程度的职业导向性的,这也是其自身特性。而思政教育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有效融入职业导向性,那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样一来,高职思政教学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在新的形势下为学生的发展打造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
一、目前高职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职业导向性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职思政教学也是将职业导向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但是相应的教学效果却并不是十分可观,这很大方面是因为教学内容中有关职业导向性的关键还是没有找到。究其根源,发现问题在于一些高职院校只是将职业导向作为教学口号,而不是将其真正融入到思政教育过程中去,所以才导致了这一结果。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高职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究竟是更趋向于职业导向还是思政导向是各个高职院校必须要考虑的一项问题,这决定了今后教学工作开展的大的方向。以湖南来讲,该地区的高职思政教育偏向思政导向的较多,而偏向职业导向的只有一少部分。无论是以思政为导向还是职业为导向,都必须要在一开始便明确这一目标,不要朝令夕改,导致高职思政教学效率低下。
(三)教学方式落后
职业导向性要求高职思政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如果只是一味地采取纯教材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质的提升。
二、从职业导向出发进行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的策略
(一)实现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重点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思政教学实施改革创新的重难点就是教学中缺少有关职业导向性的本质内容。针对这一现象与问题,相应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对高职思政教学内容实施进一步的优化。对此,在今后的高职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做到思政与职业相结合。这样一来,思政教育的专业特色也会展现得更加明显,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思政教学职业导向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教学目标,深度融合思政職业导向
职业导向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并不是冲突的,职业导向可以作为一种引导方向,指引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政治素养。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需要使学生在接受相应的思政教育的同时将职业导向理念贯彻到底,以满足院校的职业教育要求,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概括来说,高职思政教学需要在思政导向的前提下把控好职业导向,分别从两个方向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强化工作。有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就应当受到更高程度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从思政导向来看,相应思政内容的教学会使思政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锻炼自己综合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对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
(三)改进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思政教学质量
教学方式如果过于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针对教学方式提出的改进与优化一直都是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职业导向要求思政教学方式改革应当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重点,无论是对教学方式做出怎样合理的调整,出发点与围绕的中心点必须是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现思想道德素养与政治素养以及职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提升。因此,高职思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还需要以更加现代的途径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例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实现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引导学生以职业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得到提升。另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会为思政教师的教学提供多种便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为学生提供更加详细的思政知识与相关的职业岗位信息,便于学生查阅与阅读。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思政教育已经远远不同于以往。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职业导向成为高职院校中的重点内容,为了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基本的职业核心能力,思政教学需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改进教学方式等途径进一步实现职业导向的融入,这才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含春,向立宏.思政课改革与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258.
[2]任梓铭.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索[D].西部索质教育,2017308):66.
[3] 肖芸.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探索[D].河南教育(高教),2013(0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