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 张新主 陈兰兰
[摘 要]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繁杂,对高中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文章主要针对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困难,将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3-0034-03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讨,后来因为二战的影响发展成为对战后创伤心理的治愈。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才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它与传统心理学的区别在于它以人的主观意识、性格特点以及人如何积极地融入社会为研究内容,重视人内心的积极感,强调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关注人的优势以给人力量,同时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力量,积极心理学应该将其激发出来,使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保持积极的良好心态。
积极心理学有三个支柱,分别是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極的社会组织关系。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感官和心理两方面;积极人格可以概括为六种美德,分别是: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卓越;积极的社会组织关系是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直接来源,它主要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课堂环境等。
二、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分析
1.高中地理学习难度大,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
高中地理知识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中地理有很大比重的理解性记忆的知识,比如太阳辐射、锋面的性质及特征、晨昏线等,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这些知识要求学生有大量的储备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之上筛选信息进行理性分析。
第二,高中地理中的很多知识是需要进行理性思维分析的,比如说地方时的换算、根据经纬网判断地区、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空间思维的培养以及各种判读图表的能力等,这需要具有一定的地理素养和理性思维,对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比较难。
第三,高中区域地理的内容考验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地理包含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其中自然和人文也分别包含一定的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区域地理的要素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后还要注意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能力的培养。以上特征容易导致学生在初学高中地理时就丧失信心与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
2.不科学归因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习得性无助是指学生努力学习仍得不到好成绩后,将失败的原因归于不可控的因素。学生在初二时完成生地会考,便有整整一年时间没有接触地理知识,再加上进入高中后,物理和立体几何等一些先行性知识未学,学生在尝试学习却仍然学不懂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短暂性习得无助,它表现为学生在某一次地理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下定决心努力补习,可在后续的考试中还是没有取得好成绩,这样学生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厌烦甚至害怕地理。第二类是长期性习得无助,表现为学生由于前面的知识没有打好基础以至于影响后续的学习,此时学生感觉到自己无论如何都学不好地理因而表现得自暴自弃或丧失动机,甚至完全放弃地理学习。第三类是识别性习得无助,表现为学生在遇到特定类型的题目比如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极昼极夜的计算时,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做不出来而不愿意去做。这些心态都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
3.学习环境的影响
首先,中学地理不属于中考的内容,仅在会考中有一席之地,因此学生自身没有很重视地理,认为地理只需要考前突击即可,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在地理的学习之上,而这种思想很容易带到高中。进入高中的学生,一开始对地理不在意也会导致后面的学习越来越困难。
其次,正如古人所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先哲以简短的八个字向我们阐述了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成为学生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对学习有足够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通常会在喜欢的老师的课堂上表现得更为认真,愿意去听这个老师的教诲,也会产生更多积极的教学互动,因此自然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爱屋及乌”的作用。当学生讨厌某个老师时,会在该老师的课上表现冷漠,不愿意听课,严重的可能会蓄意挑战老师权威,影响课堂秩序。
最后,班级氛围也会影响教学。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强调集体教育,他认为学生会受到集体的影响,可以通过集体来教育学生,比如一个好的班集体能激励学生进步,让他们竞相成长,良好的班风也能凝聚集体的力量、规范学生的行为。因此,学习的环境也会对地理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知识本身、学生本身还是学习环境来说,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较多的困难与挑战,很容易丧失学习地理的动力和能力。教师让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直面这些挑战,不仅对于学生目前的学习有帮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应对困难的品质,所以将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尤为重要。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积极性
首先,将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地理学与学生的生活非常紧密,学生往往会对与生活有关联的知识感到格外有兴趣。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公转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观察路边的太阳能路灯,然后讲解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直射点的变换,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太阳能板朝向的放置原因。还有网上的南北差异也可以从地理的角度来进行解答,比如“南米北面”就是因为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差异导致的。当地理教师善于将学生平时接触到的现象与知识相结合,学生就会对地理产生一种亲切感,增加学习地理的主动性。
其次,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现在的学校教学设备都比较完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讲授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比如说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是怎样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大气是怎样环流的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掌握其变化特点的事物,如外力作用是怎样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的,也可以借用多媒体快速且直观地展示出来。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展示优美生动的图片及画面帮助学生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无法感知的地理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加利用多媒体,但也要注意多媒体只是教学手段,不要过分依赖。
最后,增加实践教学的机会。我们身边有许多关于地理的资源,比如当地的河流、土壤、工业区位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或者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地理设计,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去接触这些事物会比教师一味地在教室讲解效果更好。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运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地理不难,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其乐于学地理、勇于学地理。
2.改习得性无助为习得性积极,培养学生积极人格
积极乐观的人格会更容易成功,因为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人具有良好的心境,做事更加有坚持性。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比如学生考试失利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以往的成绩进行积极的归因,如果学生成绩一直不理想,可以让其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一些像努力程度这种可以控制的因素。如果学生只是连续几次成绩不理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失败的原因归为运气好坏等外部因素,减轻学生的自责感,哪怕这些归因不太真实,但是可以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这对学生日后的生活也非常有利。
教师在帮助学生训练积极归因的同时,要克服学生的自利性归因。自利性归因是指学生在取得成功时认为这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是在失败的时候认为是外部因素导致的。学生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就容易钻死胡同,并且不利于日后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强心理和学习坚持性,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适当给予学生心理上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最后,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体验成功。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当学生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能取得好成绩时,他们听课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地理小测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信。
3.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这种影响悄无声息但很深远,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等。
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平等,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民主的班级氛围,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教师应该学会鼓励学生,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与状态,不丧失学习的动力,还可以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比如合作交流能力、学习态度、作业完成度等,尽量多给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另外,教师要掌握与学生交流的正确方法,在注意语气和用词的前提下尽量多与学生沟通,这样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能及时获得教学反馈。
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树立良好的班风可以先从班干部做起,做好班干部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发挥带头作用,教师要制定赏罚分明的班规并严格持久地坚持下去。在教学环境上,可以在教室贴一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标语。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关系上,地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任务,比如高中地理必修Ⅱ中的内容不同区位的选择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这样既能学习地理,又能促進学生间的交流。班级气氛是一个班的灵魂,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教师要重视班级氛围的营造。
总而言之,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不仅要教书,发展学生的智力,也要育人,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将积极心理学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也能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形成积极的人格,有利于终身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邹洪伟.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发展趋势[J].管理观察,2019(27):85-86.
[2] 席居哲,叶杨,左志宏,等.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6):149-159.
[3] 邓金云,杨晓红.积极心理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5(12):16-19.
[4] 王艳喜,雷万胜.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当代经纪人,2006(4):106-108.
(责任编辑 谭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