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让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2020-11-30 08:59徐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生生活美术教学

徐华

[摘   要]教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途径,开展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只有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教学价值。文章就中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设置上要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生活;贴近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3-0013-02

教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途径,教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了,教学价值也就实现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了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落脚点,倘若教学目标的确立出了问题,则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强调教學目标的适宜精准化,教学内容的乡土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去解释美术学科专业知识,使晦涩难懂的经典艺术通俗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欲望。

一、注重教学目标的适宜精准化

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大不相同的。中小学教学虽然有总的教学目标,但细分的话,中学和小学的教学目标还是有明显差异的。小学阶段属于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阶段,目标设置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上课习惯、学习习惯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倾向于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完成制作,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式感悟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造型活动的快乐,从而对美术产生兴趣。初中美术教学则注重学生艺术素养与艺术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学习,以及对审美素养的培养都有较高的要求;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造型语言、艺术法则,并让他们使用材料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审美,以形成初步的审美判断力,提高感受理解及评述能力。

笔者是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曾经教授过多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情况比较了解。当前,大部分美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含糊、笼统,不够重视目标的设置,上课时比较随性。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同样的教学目标去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这样做并不能够有效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在绘画中永生》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艺术语言的美。初中生在学习了小学美术的基础上,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像对待小学生那样,只引导他们关注图画的外形轮廓、色彩搭配等;而应该引导他们结合外在的形式了解作品中蕴含的美术元素,以深化学生对绘画作品思想意境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欣赏外国肖像画的过程中,了解肖像画诞生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肖像画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教师应营造丰富的审美环境,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肖像画创作的基本程式和要求,并体会不同时期的绘画审美,从而获取丰富的审美体验。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多拉·玛尔肖像》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创作者毕加索的生平,让学生感受创作者的生活与时事的变迁,加深学生对作品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毕加索的作品中蕴含着不同的风格特征,从立体主义到超现实主义都有涉及。毕加索始终怀着与社会底层共苦共乐的创作心理。学生在了解了毕加索的生平经历后,就能更好地认识其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并能通过全面地审美思考,掌握欣赏外国肖像艺术名作的方法,感知作品中蕴含的审美价值。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程度不同于小学生,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区别对待。笔者在设置目标前一般会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主要明确他们对艺术的理解程度,对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过去的学习方式和途径,然后再综合学生的学情,在有效联系生活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这样便能够全面地、准确地优化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设计。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初中生很难理解具有较强抽象性的作品,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这样的作品是垃圾,没有欣赏价值。对此,教师应该理解他们,并仔细了解他们所处的审美认知阶段。心理学家认为:低龄儿童只能在动作中思考,他们的思维属于直观行动思维;再大一些的儿童能够借助实物进行想象,他们的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而青少年能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因此他们的思维属于抽象逻辑思维。按此发展规律,初中生应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又要尊重学生既有的对事物表面的感性认识。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应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同时,为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大胆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好身边的优秀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生活资源的教学价值,以扩大学生的美术学习范围。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笔者所在学校地处苏州,美术教师便可以将一些介绍江南文化特色的资料融入教学,如介绍江南的蓝印花布、苏州的园林设计、苏州的桃花坞年画、杭州的油纸伞、湖州的湖笔、宜兴的紫砂壶、盛泽的丝绸印染、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式的江南民居等的资料。教师可从学生身边收集资源,让日常生活走进美术课堂,启发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于艺术的花园里。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还要将德育渗透进美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设计与应用”章节的教学中,教师把盛泽本地的丝绸文化带进课堂。先介绍盛泽丝绸从默默无闻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辉煌,以及盛泽是如何从偏僻的乡间小镇转变为中国四大绸都之一的。再带领学生参观丝绸博物馆,感受丝绸的细腻、柔滑、典雅,了解丝绸作为“文化使者”,伴随着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渡重洋的故事。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丝绸这张名片植入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以自己是绸都人而自豪。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教学内容更真实、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更具说服力。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艺术源于生活”便不难理解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自会主动观察生活,热衷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逐步养成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能力。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美术课程内容包含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等。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每一种教学内容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在欣赏评述教学中,讲授法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但讲授仅限于照本宣科是不够的。仅让初中生的欣赏停留在作品画了什么,画得像不像、美不美的感性认知层面是完不成教学目标的。只有在讲授时渗透启发,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艺术语言、造型技法、构图方法等专业知识,才能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艺术素养,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例如,在欣赏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体是什么?布白有什么特色? 作者画这幅作品有何寓意?在欣赏徐渭的《墨葡萄图》时,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狂涂乱抹的笔触,用心体会感受作者作画时的情绪,思考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是中国艺术的审美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作品一枝一叶的表象,品味其背后的意味,理解画如其人的道理,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造型表現教学中,因美术的含蓄性,教师有时用语言讲解,反而讲不清楚。这时示范尤为重要。通过教师的现场示范,关于轻重、提按、转折、浓淡等技法的教学难题就迎刃而解了。示范能够直观地还原作者起笔、行笔、收笔的整个作画过程。学生通过眼看、心悟、手摹,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示范性教学始终没有被取代,这说明示范性教学是一种科学的、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师应当具备出色的示范教学能力 。教学中的良好示范,将有助于教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并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美术教师应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本,并有效联系生活,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

[   参   考   文   献   ]

[1]  唐彦静.小学与初中美术教学有效衔接的可操作路径与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10):75+77.

[2]  庞东.浅谈舞蹈教学中的示范性教学[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1):78.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学生生活美术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
历史课堂与学生生活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对“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探索
让课堂提问还原生活本色
如何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