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20-11-30 08:32
现代交际 2020年23期
关键词:雨课堂思政师生

(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首要教育目标的关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可替代,必须重视强化。新时代,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融入大学校园生活,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校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复杂变化,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功能弱化,课程内容吸引度下降,立德树人目标难以实现,教学效果令人担忧。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对思政课提出了“八个坚持”的要求[1]。这充分说明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新要求,也说明在新时代条件下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紧迫性。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既要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又要解决好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抬头率不足的问题,这是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必须直面的问题。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日益多元化,新媒体技术正在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进程。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教学改革创新,许多身处一线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创新研究实践,而使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辅助高校思政课教学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一、使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软件系统的角度上来看,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手机端、桌面电脑端和远程服务器。其中,手机端和桌面电脑端直接服务于师生教学,远程服务器则用于支撑系统的运行和教学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及决策。“雨课堂”通过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赋予“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以全新的体验,快捷免费地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包括师生多元实时互动,教学全周期数据分析等。“雨课堂”的软件界面全部基于师生常用的 PPT和微信开发制作,较好地契合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需要。“雨课堂”通过增强这两个软件的既有功能,实现了课前教师可以推送视频、语音、课件到学生的手机上,课中可以进行师生之间的实时沟通反馈等一系列功能,大大降低了师生的学习成本,提高了软件的易用性。“雨课堂”积极利用信息推送、实时互动等移动互联网手段,将师生和教学内容的距离拉得更近,互动更加人性、便捷、准确,并能够对完整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实时评估。在应答系统的设计上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智能手机,不会受限于公用教具,能够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和充满情感的教学设计。[2]

二、“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三段联动

“雨课堂”具有联动衔接高校思政课“课前—课中—课后”全景教学的特点。高校思政课使用“雨课堂”进行教学可以轻松翻转课前、课后课堂。教师可以随时推送预习材料加语音讲解,内置免费名校慕课视频,难点报告反馈,师生随时沟通,课后推送作业题;课中可以创新师生互动。教师可利用课堂弹幕来轻松组织讨论活跃班级气氛,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可以匿名反馈给教师,有助于教师适时掌握课堂动态,教师还能使用限时测试功能对学生进行随堂知识检测,检测结果实时统计,有助于教师精准教学。“雨课堂”还有PPT同步功能,学生不再拍照抄写,有利于专注听课思考。另外,“雨课堂”强大的个性数据报表、教学数据全周期采集功能,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分析课堂数据,量化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实施精准教学。

1.课前布置预习,设计主题作业及讨论主题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熟悉教材内容,把握章节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丰富的慕课教学资源向学生手机推送相关学习视频资料,提供思考题,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内容。学生则须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预习任务,自主学习课前教师推送的学习材料,认真思考问题,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教学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回归课堂。

2.课中创新师生互动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开始,学生使用微信扫描课程二维码进入授课班级并通过PPT同步功能接收授课教师推送的课程教学PPT,这就方便了学生保存课件并回顾课程内容,学生不再因忙于拍照抄写PPT的内容而无法集中精力听课,每位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听课,较好地解决了师生“教”与“学”节奏不同步的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启“雨课堂”弹幕功能,轻松组织讨论,活跃班级气氛。每位同学都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看法,阐释自己的观点,实现师生广泛互动。学生如在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则可以点击“不懂”按钮,通过“雨课堂”的匿名反馈功能,及时知会教师自己的学习动态。教师收到信息反馈后也会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帮助学生释疑解惑。这样就解决了学生虽听不懂但也不好打断教师授课的尴尬学习处境,而教师也可以适时掌握学生接受课程知识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实现有针对性的精准教学。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使用“雨课堂”的限时测试功能,对学生进行随堂知识检测,结果实时统计。教师可以使用“雨课堂”将测试题发送至学生手机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班级整体测试结果则可以通过直观柱形图向学生展示,学生的适时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一目了然,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教师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课后收集个性数据报表,全面完善、优化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可以使用“雨课堂”进行教学数据全周期采集,进而有效分析课堂数据、量化学习情况,以便实施精准教学。教师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可以全面掌握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兴趣点、知识点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全面完善、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数据能够真实地还原绝大多数教学过程,反映学生课堂表现及参与度,也为学生期末考核、评定平时成绩提供参考数据。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还能够辅助其改进教学设计、促进教学反思,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三、“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应用的辩证思考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使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革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衔接了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更具灵动性、针对性,有助于改善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其优势表现如下:

1.利用手机终端,创造教学热点,提高学生参与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思政课课堂部分学生沉溺手机的现状,“雨课堂”可以变“堵”为“疏”,与其禁而不绝,不如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手机终端,创造教学热点,让思政课课堂从教师无奈的独角戏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舞台剧。教学热点的制造要契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兴趣和关注点,可以以短视频、社会生活案例、国际国内时政、课堂辩论、经典诵读等多种形式展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等能力。

2.联动教学全过程,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实现精准教学

在传统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和习惯进行“教”,无法适时掌握学生“学”的动态,这样就会割裂“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而“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运用则联动了思政课“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突破了课前、课中与课后的界限,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统一,密切了师生关系,扩展了教学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活跃了课堂,真正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教学要求。

另外,借助于“雨课堂”的教学数据全周期采集、分析功能,可以使教师获取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调控教学节奏,完善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利用“雨课堂”的匿名反馈和 PPT同步功能按照自己的认知节奏进行学习,并通过“不懂”按钮及时向教师匿名反馈自己知识点掌握欠缺的学习动态,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施教重点。

3.量化学习效果,教学评价实现全面化、多元化

高校思政课课堂大班授课的现状给教师掌控课堂情况带来了挑战。教师平时成绩赋分依据不足,学生也认为只要重视课堂考勤和课堂纪律,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平时成绩分数都不会很低。因此出现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异化课堂,即教师卖力讲课,但学生充耳不闻,低头各忙各事的课堂现象。“雨课堂”的运用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出现,“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联动的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全程无缝衔接,且各个教学环节的数据都会被系统记录下来。课后,“雨课堂”会给教师反馈信息,对课堂进行量化分析和小结。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小结获得课堂翔实数据,如学生课堂综合排名、答题情况等,这就避免了仅依赖课堂考勤和主观课堂表现认知来判定平时成绩,为期末学生最终的成绩判定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3]。

经过一段时间的“雨课堂”教学实践应用,我们也注意到了“雨课堂”作为高校智慧教学工具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首先,学校硬件建设不足、软件功能有待完善。许多高校多媒体硬件设施陈旧,导致无法安装“雨课堂”软件。另外,由于“雨课堂”是在联网状态下才能运行,许多学校教室并不提供免费的网络接入服务,学生必须使用能够上网的移动终端才能接入“雨课堂”,上网流量费用的支出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成本,且“雨课堂”对网络顺畅度要求高,网络不稳定会导致电脑主机、手机卡顿,接收题目的速度缓慢,学生无法及时回答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体验。其次,高校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可能被弱化。“雨课堂”是教学工具而非教学目的。若不注重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内容不够新颖、充实,缺乏理论性和针对性,也无法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持续性。一旦学生对“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失去新鲜感、注意力消减之后,思政课教学困境又会重现。再次,使用“雨课堂”进行思政课教学,可能会使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内容逻辑断裂,系统性欠缺、无法延续思政课理论的深邃性,不利于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整体建构。思政课教学的特质决定了它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还是一个认知能力培养和师生情感交流过程,是有温度、有深度的,这些是智慧教学工具所无法做到的。因此,“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中的应用实践需要在新时代不断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思政课教学规律的改革创新之路。最后,师生工作学习量增大,积极性难以持续。“雨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联动教学模式无疑会增加教师教学工作量,需要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使用“雨课堂”联动教学全过程,课前推送预习、课中精心设计、课后反馈答疑,每个环节都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应使用新的办法核算教师工作量,以鼓励支持教师多采用智慧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否则可能有的教师会因工作量增大而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学生而言,“雨课堂”要求其课前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提前预习,在缺乏教师监管的状态下如何保证“课前”学习的自觉性和持续性,采取怎样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这些都有待于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

四、结语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是继续保证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地位的必然选择。使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实施“三段联动”全景教学,无缝衔接“课前—课上—课后”教学过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新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提升整体思政课教学水平,争取实现良好的思政课教学效果,达成思政课“三进”目标,真正使高校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猜你喜欢
雨课堂思政师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思政课“需求侧”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