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当前,传统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大学生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并且在自己的岗位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
对于我国高校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已经有很多实例证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导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1]。对于高校来说,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将本身的理论知识更加快速地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所以,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还能够缓解企业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和特点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不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一种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是因为企业能够将自身的需求以订单的形式和学校进行合作。该模式的特点为:第一,此种模式下的生源质量有保障,这是因为企业参与到了学校招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一定范围的筛选,还有就是如果某一“订单班”的声誉较好,企业就会有充分的理由来挑选符合要求的学生[2];第二,这种模式中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会签订三方协议,在这个协议中会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比如学校需要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以及保证学生能够满足企业要求,企业要负责学校相关建设的资金投入以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学生则需承担没有达到企业要求的后果;第三,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文化发挥作用,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文化的作用是无形的,其作用会通过某些具体事件表现出来,企业通过与职业学校进行合作将企业文化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校企互动模式
校企互动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校企合作中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该模式的特点为:第一,校企互动模式中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来促进企业与高校加深互动,让双方可以在更多层面进行合作,进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但是这种灵活性也应该限制在规则之内,因为校企合作在进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利益,双方不能以损害学生利益为条件进行合作;第二,校企互动模式是一种赋予学校与企业充分自由裁决权的合作方式,与现有的其它模式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因为现行模式中学生一定要实际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但是校企互动模式中,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而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双方的资源;第三,这种模式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因为无论是企业方教师还是学校方教师,都可以在这种互动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可以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特点:第一,学生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在传统学徒制中,“学徒”这个身份具有双重意义,一种是学生,一种是徒弟,而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学生的身份向学徒转变,而且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来保证自己毕业时能够拿到职业资格证,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很大意义;第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层面更多,从最初的招生工作到后续的教学过程再到最后的学生考核,双方都可以通过共同研究制作出最佳方案;第三,这种模式会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但是在职业学校向企业靠拢时,企业也应该吸收学校文化、管理中的优点,进而构建更加适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现代化企业。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都实行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从理论式教学逐渐向实践性教学进行转变,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从目前来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明确未来就业方向
在高校教育中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企业本身的活力和学校教育中的创新,这样就能够保障最终的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本身的专业知识[3]。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促使教学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循序渐进等,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同感,促使学生清晰自身专业的目标,为未来的就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学生在企业中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更好地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身之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主要实行的是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一直处于发展停滞状态。很多高校学生主要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即使进行实践也主要是通过短期的实习来完成,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较低。同时,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加强自身的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够促使学生在企业之中得到充足的实践学习时间,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其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促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开阔学生的专业眼界
社会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所以往往学生在学校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是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这样就导致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之中不能够完全应用,从而导致学生在工作中会出现各种不适应[4]。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够促使高校进行课程改革,将企业当前使用的最新技术、理论以及需求等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内容中,促使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够和实际情况更加贴合,从而促使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另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能够让学生在企业之中接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熟悉最新的技术设备,最终拓宽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在未来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就业。
(四)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够促使学生了解到更加准确的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当前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帮助学生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制定出可以达成的职业目标[5]。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引导学生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来对自己的学业进行规划,将原来的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就业,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另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够促使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到职场之中,更早地接触行业以及社会,促使学生更早地明确自身未来所从事岗位的职责范围,把握自身所学知识和技能和岗位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协调能力。
结语:
从长远来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完善高校教学,促使高校、企业以及社会获得更大的效益,实现“三赢”。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高校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位,通过企业的资源实现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对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杨晓东.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就业创业实践创新探讨[J]. 中外企业家,2019(06):159-160.
[2]高耀远,颜文. 新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思考——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J]. 高教学刊,2019(15):55-57+62.
[3]庞馥珊. “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0):54-56.
[4]唐安琪.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9):144-146.
[5]李敏. 校企合作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12):177-178+181.
作者简介:
吴畑瑶(1987-)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