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我”的自然笔记

2020-11-28 07:19殷浩然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

殷浩然

【摘 要】 写作来源于生活和环境。一提到写作文,农村孩子的脑袋里便空空如也,写出的作文往往也与生活割裂开来。内容虚假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之无味。其实,乡村田园生活就是作文很好的来源,能为学生提供鲜活的作文素材。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就应扎根于乡土文化,学生的写作灵感应来源于乡村田园生活,写出的作文应充满着浓浓的乡土情怀。

【关键词】 乡村田园:乡土情怀:资源开发

写作文对学生来说是很头疼的事,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愁眉不展,写出的作文内容虚假,和生活割裂开来。只有自然流露的“真”,亲身经历的“真”才能拨动我们的心弦。那么,“真”从何而来?对农村的学生来说,乡村田园生活是他们真实可感的写作来源,能提供鲜活的作文材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乡村田园生活存在着富饶而独特的写作资源可供师生们共同开发。用好这些资源,学生定会文思如泉涌,流动出鲜活而富有情趣的文字,不再苦于无物可写,让写作变得生活化。

一、享受民风民俗,品悟文化本源

乡村田园生活是乡村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独具乡土味儿的写作素材。近几年兴起的周期性集市、一年一度的庙会等活动更是司空见惯,在学生的日记中也处处留痕,这些被忽视的素材可能运用起来有难度,但是这样的文章比较真实,还有着深刻的灵魂。

这类素材可以开发活动作文。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人,亲身经历,充分体验,参与活动,享受快乐。以“欢欢喜喜度元宵”主题写作为例,我班举行这一写作活动具体流程如下:(1)走近文化,了解元宵节风俗。(2)传承文化,学扎花灯。(3)营造气氛,喜猜灯谜,品味民族文化的博大内涵,既陶冶情操,又丰富写作素材。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所闻所感转化成语言文字,有血有肉的活动类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二、采撷童真童趣,体验乡村生活

挖掘乡村田园生活作为素材,有两种内容可写。其一,关注劳动场景。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綴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这类素材在乡村比比皆是,学生亲眼看到甚至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就很多:挥汗如雨的身影,热烈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的打杆声……笔者曾举办过一次“谁是小能手”专题作文评比活动,班上的孩子个个踊跃参加,作文里写到的务农场景也是五花八门,有打豆子、育草莓苗、给棉花打顶等等,这样的文章特别贴近乡村生活,在把生活的活水注入文章创作的同时,学生还懂得了感恩,这也是一份让人感动的意外收获。

其二,乡村娱乐生活。农村学生不会像城里学生一样参加丰富的活动,但是,他们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更亲近大自然。油菜田里捉迷藏,吮花蜜;去河边钓龙虾、采莲蓬;到草丛里捉纺织娘、七星瓢虫;采桂花酿桂花蜜、做桂花饼,捉野螃蟹……让学生立足于乡村原生态的生活,处处有精彩,篇篇是美文。最真实的乡村田园生活令人回味无穷,记录它们,就是书写快乐。

三、描摹乡景乡貌,凝视乡野风物

大自然是农村孩子最熟悉的场馆,因为最熟悉,所以也最容易被忽略。若让学生以自然风景为话题来写文章,学生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各地的风景名胜,对身边的田园美景却熟视无睹,继而难以要求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描述赞美他最熟悉的生活环境。眼中无实物,心中无真情,作文所要求的真情实感就成了空中楼阁。大自然不仅是天然的娱乐场,更是浸润生命的课堂,从小生活在乡村田园里的孩子,心中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感情,需要教师时常激发引导他们发现乡村的独特之美,聚焦凝视身边的风景。一花一草、旭日东升、羊肠小道、瓜果飘香……这些都是大自然提供的写作资源。

很多学生在描写乡村田园景色时,隔靴搔痒,并未抓住具有特色的乡野风物,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乡村之美的认识呢?首先,教师和学生要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领略乡野风光带来的心灵净化,在自然美景中找寻真正的美。真正的写作技巧,应拥有浑然天成的气象。笔者带学生找寻独具特色的乡村美景,在经过一条河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那一池鲜绿的芦苇。笔者不失时机地旁敲侧击,引导学生调动感官去观察发现。同时,笔者就地取材制作了苇叶哨子、苇叶小船、苇叶风车,这些极具趣味的玩具衍生了写作的素材,让学生为这处景物打上了喜爱的印记。

四、聚焦乡邻乡亲,表现纯然本性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写景写事更离不开写人情。在自然背景下写人是非常精妙的写作方法。在静景的衬托下,以动态特写的方式聚焦人的活动和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共鸣,从而展现人的精神和品质。

农村孩子大多参加过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体验,也可以重点捕捉一个人的劳动过程,还可以明白劳动的艰辛,体会丰收的喜悦,感受邻里的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人、聚焦人的淳朴本性。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家庭中的争斗情怨,无一不是丰富的素材,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定能打动人心。

生活就是素材,写作源于生活。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就应扎根于乡土文化,引导学生书写出浓浓的乡土情怀。

【参考文献】

[1]姜海平.“巧”在人前,“功”在背后[N].语言文字报,2019-06-28(004).

[2]陶国华.修补“裂缝”,实现“衔接”[N].语言文字报,2019-04-19(002).

[3]王林.手中有“米”,为何叫“饿”?[N].文汇报,2013-03-29(001).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
离心运动低成本趣味实验资源开发
“关键时刻”理念下的微课设计与制作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赣傩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