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对国际学生进入中国高等院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申请资格作出调整。通知要求,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国国籍的学生,以国际学生身份申请进入高等學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除符合学校的其他报名资格外,还须满足最近4年之内有在外国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但留学生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其中“本土留学”“国际高考移民”等是舆论关注较多的话题。教育部对国际生申请我国高校政策作出调整,强化国际生的身份审核,目的之一是为了遏制“国际高考移民”,促进教育公平,并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通知的规定,那些在国外出生、有外国护照但不在国外学习、生活的学生,要以国际生身份申请国内高校,就此路不通了。
此前,申请学生一看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持有外国护照,本人在国外学校(有的是中国人举办的专门招中国人的学校)就读,完全符合国际生招生条件。如果参加中国高考,可能连上普通的一本院校也有困难,但以国际生身份,却可能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国际高考移民”向我们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尴尬的场景。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对优秀国际生的吸引力不够,国内高校的国际生招生标准和国内高考招生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且存在重视留学生数量从而降低招生标准的情况。这一局面如果不改变,将进一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形象。
留学生教育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设立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是提高竞争力。因而,要遏制“国际高考移民”,既要严格申请者的身份审核,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留学生招生标准,从重视留学生招生数量转为重视留学生教育质量,以此提高对优秀国际生的吸引力。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