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中阿关系“三部曲”

2020-11-28 07:20:27马细谱余志和
现代阅读 2020年7期
关键词:劳动党阿尔巴尼亚中阿

马细谱 余志和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它与中国相距万里之遥,历史上几乎查不到彼此往来的记载。然而,由于二战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雷同,在20世纪50至70年代建立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人为的作用下从亲密走向破裂,后来又恢复正常,这种变化颇具戏剧性。

中阿在政治上相互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阿尔巴尼亚也像其他人民民主国家一样,很快承认了新中国,并于1949年11月23日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4年中阿两国在对方首都设立了大使馆。从此,两国的政治关系和人员交流开始增多,签订了技术和科学合作协定,还相互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到对方的高等院校学习。我国在自身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少量无息贷款,赠送一些阿尔巴尼亚急需的物资,如农畜产品和文教用品等。根据科技合作协定,中方向阿尔巴尼亚传授淡水养鱼、制作粉笔等技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曾派代表团出席中共“八大”,阿尔巴尼亚政府领导成员先后访华,我国的一些领导人也对阿尔巴尼亚进行过访问。可以说,这个时期中阿两国、两党关系融洽,相互理解,建立了一种友好信任的国家和政党关系。

在整个60、70年代初,中阿关系“亲密无间”,在两国人民中家喻户晓,在国际上亦传为佳话。

60年代是中阿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黄金时期。1960年6月,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会议。会上,当苏联和东欧国家党的领导人指名道姓指责中国共产党时,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代表团却挺身而出,不同意苏共对中共的批评,认为会议不能偏听偏信,应该听取中共代表团的意见。这种原则立场对当时处境孤立的中共代表团来说是极大的安慰和支持。

同年11月,81个共产党、工人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中共代表团团长刘少奇批评了赫鲁晓夫对阿尔巴尼亚这样小党的政策,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在发言中再次指出了苏共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对中共的指责是不正确的。中阿两党在这两次会议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奠定了两国和两党在许多问题上团结合作的基础。

阿党的立场观点赢得了中国领导人的重视,得到了高度评价。1960年11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政领导人破天荒地集体出席了阿驻华使馆的国庆招待会。次年9月底,以霍查为首的阿劳动党全体政治局委员出席了中国驻地拉那使馆的国庆招待会。从此,中阿两国领导人频频互访,除霍查以外的阿党政领导人多次访华,中国党政代表团也不断访阿,特别是周恩来总理在1964至1966年3次访阿,这是外交史上罕见的现象。这一切对增进相互了解和协调行动是有益的。中阿双方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维护国际共运中的马列主义原则和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上基本的观点和政策是一致的,或者说非常近似,政治上相互支持与合作。

中国无私援阿

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上大力援助了阿尔巴尼亚。自1961年年底起,随着阿苏断交和苏联对阿援助的中断,以及东欧国家对阿尔巴尼亚也停止援助,

中国向阿提供了大量粮食和各种经济、技术援助,两国间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和议定书。

在1961至1965年,阿尔巴尼亚第三个五年计划面临流产的严峻情况下,中国增加了对阿的援助。仅1961年3月签署的一项经援协定,中国就承担了援阿新建25个重大工业项目。

在阿尔巴尼亚1966至1970年执行“四五”计划期间,中国继续提供了“慷慨的国际主义援助”。那些年,中国援建的一批重要工业项目先后建成和投入生产,其中包括德林河上的“戴耶之瓦乌”水电站、费里热电站以及轧钢厂、氮肥厂、磷肥厂、炼油厂、碱厂、钢丝厂、拖拉机配件厂、纺织厂、造纸厂、玻璃厂、塑料厂、水泥厂、砖瓦厂等。

据统计,从1961年至1969年,中國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的无息贷款总额为15.5亿元人民币。其中,用于成套设备的为9.7亿元,包括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煤炭和石油开采、纺织工业、通信和广播等方面共97个项目,用于一般物资的5.8亿元,包括粮食100多万吨、钢材70多万吨、拖拉机7000台、卡车3000辆等。此外,中国还曾提供2100万美元的自由外汇。

自1961年起至60年代末,中国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的军事援助共约15.4亿元人民币,修建了一批军工项目,提供了包括飞机、坦克、军舰、导弹、火炮以及大量枪支、弹药、汽车在内的武器。

1968年发生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后,阿尔巴尼亚宣布退出华沙条约,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数量剧增。这年秋天,中国一次就向阿尔巴尼亚提供30个成套项目,几乎占50年代末至70年代后期中方援阿项目总数的1/4。中国对阿的合理要求,甚至是过分要求几乎做到有求必应,有的甚至本国不生产也要花外汇买来给阿。这在双边国家关系中也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对这一切,阿劳动党和霍查曾多次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毫不犹豫地尽自己一切可能援助了我们”。霍查在劳动党“五大”上说:“在这些岁月里,忠实的盟友、真正的革命者和战友——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支持了我国人民和我们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它自己还在克服自然灾害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封锁所造成的严重困难时,就给我们提供了兄弟般的、无私的国际主义的援助,这对于我们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任务,粉碎经济封锁和加强国防力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此,他们一再表示“永远感激”和“永远不会忘记”。

作为一种政治上的回报,阿尔巴尼亚自始至终不懈地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在历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是支持中国提案的主要发起国之一。它多年一贯地站在这场斗争的最前列,不畏强暴,同中国紧密配合,团结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世界上其他主持正义的友好国家,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1971年第26届联大上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中阿关系恶化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阿关系“从一个高峰发展到又一个高峰”的现象日趋消失,两国关系中的不和谐之音在增强。中国终于成了继南斯拉夫和苏联之后遭到阿尔巴尼亚无情攻击的对象。

20世纪70年代初,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霍查把原先限于内部的中阿分歧迅速推向公开化,从早先的旁敲侧击变为公开点名,对中国、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进行全面的恶毒攻击和诽谤。中阿关系开始恶化。

在1971年11月举行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六大”上,霍查在报告中虽然仍称赞中国是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强大堡垒,为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作为盟友和朋友而感到自豪,仍称赞中阿友好合作,但他却对中国调整中美关系、接待基辛格和尼克松访华进行无端责难。在1973至1975年阿党内的“三大案件”中,阿劳动党和霍查更是子虚乌有地把它们同中国联系起来,似乎它们都受到了中国的指使和支持,蓄意中伤中国插手阿尔巴尼亚内部事务。在1976年11月举行的劳动党“七大”上,霍查以冗长的篇幅公开攻击中国的“三个世界”理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后来承认,“七大”是一次公开的反华大会。

劳动党“七大”以后,中阿关系急剧恶化。自1976年12月起,阿劳动党接连召开了各种会议。在这些会议上,霍查都作长篇讲话,反复谈劳动党和他自己反对中国的主要观点,包括反对中共“八大”的报告,反对毛泽东对斯大林和南斯拉夫问题的评价,攻击中国的国内外政策。

阿尔巴尼亚还肆意责难和攻击中国对其的经济合作和全面援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阿尔巴尼亚新的援助自然减少,在建项目速度放慢。阿尔巴尼亚则对中方供货、派专家等问题无理挑剔,制造事端,从而出现了频繁的“照会战”。这些做法进一步激化了中阿分歧。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国外交部于1978年7月7日照会阿驻华使馆,被迫停止对阿援助,从阿撤退专家。

照会称,自1954年以来,中国政府为援阿共花费人民币100多亿元,中国同意援阿的成套项目共计142个,其中已经建成的91个;中国向阿提供粮食180万吨、钢材100多万吨、拖拉机1万多台,等等。中国曾向阿派遣专家近6000人。同年7月29日,阿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写信给中共中央和中国国务院,对中国横加指责,并把中阿关系恶化的责任全都推给了中国方面。

在这以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霍查掀起了长时间的反华浪潮,其程度达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他们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歪曲和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的统一战线政策,中国的港、澳、台政策,“双百方针”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等。在劳动党“八大”(1981年11月1日至7日)讲坛上,霍查公开宣布“我国和中国之间除了形式上的外交关系外,不存在任何其他具体关系”。

这样,曾经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特殊关系,到了70年代末便告吹了,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那些极“左”思潮和食古不化的观点已在中国没有市场。

中阿关系获得新发展

中国历来坚决反对国家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特别注重同小国发展关系。在中阿关系最困难的时刻,中国对阿尔巴尼亚也是留有余地的。从1983年起,由于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极度孤立,反华调门有所降低,中方以宽大为怀,又主动向阿倡议,恢复了一些贸易往来。阿尔巴尼亚中断同中国的关系后,使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1980年起,阿尔巴尼亚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下降,經济困难逐年加重。

1985年霍查病逝。次年中阿两国外贸部门签署了双边关系恶化后的第一项重要协议:中方向阿出售一座年产10万吨尿素的成套设备工厂。80年代中后期,中国采取政治上求同存异,经济上平等互利的方针,使两国关系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随后,由于霍查之后的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放弃了反华政策,并主动要求改善双边关系,所以中方又向经济上十分困难的阿尔巴尼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商品贷款和少量无偿援助。

90年代初,阿尔巴尼亚出现政权更迭。中国政府尊重阿尔巴尼亚人民的选择,愿意同它的新政府继续保持和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阿尔巴尼亚政府也表示希望发展同中国的关系,特别是加强经贸关系。1992年7月底,中国副外长田曾佩访问阿尔巴尼亚。1993年2月,阿尔巴尼亚外长塞雷齐访华。访问期间,他表示阿尔巴尼亚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两国签署了贸易发展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同年6月中下旬,阿尔巴尼亚副总理科普利库率代表团访问了中国,除北京外,还到天津、广州、珠海等地参观。他希望中国去阿尔巴尼亚投资,主要用于改造20年前中国援建的企业。同年9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访阿,阿尔巴尼亚政府再次表示要改善和加强对华关系。1994年4月,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议长阿尔布诺里访华。其后,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不断加强。

1999年12月,阿尔巴尼亚总统迈达尼率团访问中国,这是阿尔巴尼亚社会党政府1997年上台后中阿两国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中阿两国领导人会谈气氛融洽、亲切,并在国际问题、双边关系和经贸合作等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访问获得圆满成功。

近几年来,中阿关系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双方都在淡化意识形态因素,在经贸合作领域内强调市场经济原则,这对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巴尔干百年简史》)

猜你喜欢
劳动党阿尔巴尼亚中阿
阿尔巴尼亚:美味苏醒之旅
华人时刊(2023年7期)2023-05-17 09:04:38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金桥(2023年1期)2023-01-13 06:14:36
著名诗人
鸭绿江(2021年29期)2021-02-28 05:44:30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签证·VISA
厦门航空(2018年5期)2018-05-22 06:33:37
上桌抗议
环球时报(2009-01-07)2009-01-07 1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