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蓉
微时代背景下网络化招生的实践探索*
李婷蓉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在微时代背景下,微信、微视频、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使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招生工作进入了新纪元。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工程系为例,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宣传的紧迫性、传统招生模式的限制、网络化宣传的优势,深入调查学生现状,探索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结合传统招生与网络化招生方式,进行全员参与的个性化宣传,探索出适合本院校的网络化招生宣传模式。
招生;微时代;网络化招生;新媒体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十分迅速,信息呈现的方式千变万化,人们无时无刻被各类信息冲击着,而人们接收信息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信息量大、冲击力强、吸引力高的内容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信息被包装成各式各样的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以微博为传播媒介代表,以图文、音频、视频为载体,以简短而精辟为特征的微时代应运而生。在微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改变宣传方式,结合自身特点,认真思考如何让学校相关信息在成千上万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准确地传递给考生及家长,走出一条适合本院校的招生宣传道路。
自2008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呈下滑趋势,适龄受教育学生的人口也随之减少,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崛起、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职业院校数量越来越多,职业院校的招生压力也越来越大。在高校扩招背景下,如何争夺优秀的生源成为招生工作的重点努力方向。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招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招生需求了,为了缓解招生压力、提高生源质量,各院系迫切需要结合网络化宣传的优势,在传统招生宣传模式中探索出一种适合本院系专业特色的招生宣传模式。
1.1.1 招生咨询会
招生咨询会是各学校组织教师奔赴各地市进行实地招生宣传,为考生现场介绍学校的招生政策、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录取原则等情况,为考生举行答疑解惑的咨询会。这种宣传方式给考生和教师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考生能够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学校的情况。但这种模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宣传的地点相对比较固定,覆盖不够全面,使宣传范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1.2 招生宣传册
招生宣传册是将学校信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排版,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可通过这种宣传方式大量印发给考生,给考生充足的时间翻阅,将招生信息精确地传递给考生。但这种模式印刷成本高,信息更新的周期比较长,通常一年一印,使宣传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1.3 招生展板
招生展板是将学校信息通过展板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发布、展示出来。这种宣传方式可以迅速吸引大众的眼球,直观形象地向大众展示学校的信息。但这种模式花费较大,地点固定,宣传的精确度不够高。
1.2.1 宣传限制减少
运用软文、博客、微视频等新媒体在信息化时代进行招生宣传,使宣传的限制减少。首先,宣传的对象不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是包括家长、高中教师、非应届毕业生等在内的广大受众;其次,宣传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宣传范围扩大到五湖四海,甚至全球各地;最后,宣传时间不再受限于招生咨询会的一两个小时,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宣传,使宣传的周期加长。
1.2.2 可实现实时双向交流
在传统招生形式中,一般只有在招生咨询会上可以实现学校与考生的双向交流,但是咨询会时间短、人员多,能解答的疑问有限。运用QQ、微信、微博等信息化平台进行宣传,实现实时答疑解惑,既能让所有的考生都有提问的机会,也能让不太善于言谈的考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使彼此交流更加顺畅。
1.2.3 信息传递及时
信息化的招生宣传形式使信息传递更及时,既可以将有时效性的宣传点及时传递给受众,避免出现信息传递延误的情况,又可以使信息更新的成本大大减少,避免出现宣传材料有误而重新印刷的情况。
1.2.4 宣传人群增多
随着网络的普及,采用软文、博客、微视频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更便于考生、家长、校友及教师们把学校宣传内容转发出去,使宣传人数增加。
1.2.5 宣传形式易接受
网络化新媒体招生形式是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的多维度宣传,比传统的静态图文宣传形式更容易让受众接受,明显提高宣传效果。
为了使招生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园艺工程系对本系的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发现,100%的学生把手机作为自己了解外部世界、拓宽知识视野的窗口,70.83%的学生倾向于官网、微信、视频等网络化的招生宣传,仅有29.17%的学生更倾向于招生咨询会、展板、传单等传统的招生宣传。在填报志愿前,95.83%的学生会主动浏览学校官方网站,87.5%的学生会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去了解专业概况,95.83%的学生希望能与学校教师单独地进行实时沟通。
由调查结果可知,当代的学生更倾向于网络化招生宣传,希望通过各种便捷的途径获得学校及专业的相关信息,希望能与学校教师进行实时沟通,但仍有少部分同学倾向于传统的招生宣传。因此,应该在传统的招生模式中,根据宣传对象的喜好,结合现代信息化手段,寻求一种适合本院系的招生宣传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园艺工程系自2017年开始,在保持开展招生咨询会、等传统招生宣传形式同时,还积极探索互联网+的招生模式。
3.1.1 系部官方网站
系部官方网站是考生及家长了解系部综合情况的窗口,但2017年以前,系部官方网站的信息不够全面且久不更新,使网站宣传一直流于形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站宣传逐渐被重视。园艺工程系对在读学生进行招生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重新规划网站模块,把专业介绍、招生就业、学生活动、实训基地、技能竞赛相关信息在网站首页单独设置板块,让考生及家长能够更直接地获取到自己想了解的信息。
3.1.2 微信公众号
为了让考生及其家长随时随地的了解专业信息及系部动态,2017年初园艺工程系创建一个用于招生宣传的微信公众号。公众号设置专业介绍、青春风采、报考指南三大菜单,将系部简介、专业简介、实训基地、就业前景、学生技能、学生活动、报考须知等信息集于一身,随时推送系部相关资讯。
3.1.3 宣传片
为了更好地配合系部的招生工作,更好地加强系部的文化建设,形成良好而广泛的宣传效应,宣传片成为宣传系部形象不可或缺的宣传方式之一。因此,园艺工程系把系部情况以更富有表现力及感染力的动态形式展现出来,并通过系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出去,让考生及家长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系部综合实力。
3.1.4 短视频、H5微场景
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视频APP迅速发展,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及用户的青睐。园艺工程系紧随时代阅读潮流,遵循公众的阅读习惯,制作一系列短视频、H5微场景,推送到微信公众号,把系部信息传递给考生及家长。
招生宣传是为了招收新学生而开展的一系列信息传递的行为。宣传的受众很多,不同受众的信息理解能力、宣传接受方式、个人关注方向等各不相同。例如,有些学生比较关注学校的学术研究、师资水平等,有些学生则比较关注学校环境、交通设施等。因此,园艺工程系也根据不同受众,开展了个性化的宣传。
对于单招对口的学生,园艺工程系的招生宣传模式是“实地宣传+中职体验学习+网络互动”的方式。首先,系部教师与中职学校教师对接,到学校开展宣讲会,再邀请部分学生到学校开展体验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系部的情况,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高考前基本不会主动关注高校信息,而学生家长则会根据孩子模拟考试的成绩开始关注相应分数段的学校及相关专业的信息,在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予以建议。因此,在高考前,园艺工程系在学校对外展示窗口——花艺超市中,设立招生展板,超市内的大屏幕循环播放系部宣传片、专业群微视频、专业群PPT简介,且积极走出校门,向高中教师派发宣传手册。
此外,在考生填报志愿期间,园艺工程系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一系列专业信息、办学条件、学生活动等图文和微视频,为系部招生宣传助力。
在微时代背景下,在大学的校园里,每个人都有手机,人人都是宣传员,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们积极地加入到宣传的队伍当中。因此,园艺工程系开展关注送绿植、最高人气班级投票、最美校园一角点赞等微信活动,让教师和学生们自发地关注微信公众号,把学校概况、系部简介、专业介绍等信息通过图文、H5微页面、微视频等载体分享到每个人的朋友圈,开启全员宣传时代。
2017—2019年,园艺工程系的招生人数由717人增加到1 042人,学生报到率也从85.91%上升到92.41%。可见,微时代背景下,招生宣传工作仍然需要传统招生与网络招生双管齐下,结合两种招生宣传模式的优势,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通过开展活动,激励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宣传,搭建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招生格局。拓宽招生思路,突破招生工作瓶颈,把本系优势最大化,寻找到适合本系的一种招生宣传模式,才能确保招生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1]张雯鑫,唐玉生.新媒体时代下招生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2):174-176.
[2]江丹.新形势下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215-216.
[3]郑艺华.浅析高职招生困境及策略[J].高教论坛,2019(12):25-26.
[4]刘冰.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策略探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89-92.
[5]王哲.浅析高职院校“互联网+招生”模式的研究[J].中文企业家,2020(10):174.
G647.3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3.050
2095-6835(2020)13-0123-02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校级课题“微时代背景下园艺工程系招生工作创新研究”(编号:YJJ1717)
李婷蓉(1989—),女,本科,助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编辑:严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