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中的云、山谷意象

2020-11-27 08:10汪洁玉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华兹华斯禅意山谷

摘要: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桂冠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清新动人,细腻优美,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中国盛唐时期的自然诗人王维受道教和佛教影响,创作时将自然与人的情感合二为一。本文主要通过两位诗人生活的不同时代背景,比较华兹华斯和王维诗歌中“云”意象和“山谷”意象,并分析二者的创作诗风。

关键词:华兹华斯;王维;自然诗;“云”意象;“山谷”意象;诗风

华兹华斯受卢梭倡导的“回归自然”的影响,华兹华斯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自然意象主要从侧面表达诗人的个人情感,而不是直接展示给读者,表现出“天人相分”、人与自然各自独立的“自然观”。中国派佛教徒诗人王维的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与道、佛教两家教义有巨大的联系。王维自然诗中的意象众多,意在传递诗人的真实情感,又结合了佛、道两家教义中“天人合一”的价值观,故王维的自然诗也隐隐传达出诗人的“禅意观”。

一、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中的“云”意象比较

据逯阳在《云水禅心:华兹华斯与王维诗歌里的云意象比较》一文中统计到,在王维现存的376首诗歌中,含有云意象的有80多首,而华兹华斯现存的232首诗歌中,含云的也有四十多首。可见,“云”意象在华兹华斯与王维诗歌中的出现率较高,二位诗人都喜欢借云来表达自己内心对悠闲舒适的追求以及孤独心境的象征。

《咏水仙》一诗中,华兹华斯开篇写到“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身边有家人相伴,但在他的诗中,用“孤独”、“漫游”、“飘荡”等詞来形容自己此时的动作,借“云”来比喻自己。“云”漫无目的飘于山谷之间,正如自己居无定所游于俗世。“云”没有固定的位置,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指代了作者晚年感悟的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另外,华兹华斯在《致云雀》中写到,“带我上,云雀!/带我上云霄/…帮我找到那你我神往的地方/…请带我到你天上设盛宴的地方”。诗中云雀翱翔于天际,穿梭于云海,而云雀的住所“云霄”则是令诗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云霄”的清净无忧正是作者所追求的,也是作者向往的自由之地。

在王维的诗作中,“云”意象内涵丰富,与华兹华斯诗中“云”意象类似,多是借用“云”自由自在的特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旷达随缘和随遇而安。《归辋川作》中“悠然见南山,独向白云归”和《早秋山中作》中“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这两句中诗人隐居深林,唯有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诗中将“云”与诗人性情联系在一起,与诗人内心情感交融,表明作者无心俗世,向往隐逸生活,宁与白云作伴。

王维笔下的“云”除了是诗人心中的精神寄托,也是诗人外在孤独形象的写照。《韦侍郎山居》中“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新秦郡松树歌》中“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酌酒与裴迪》中“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等。以上句子中,“归”、“浮”不仅仅是用来形容“云”,更是诗人内心独归、独处的心境。这种表达手法犹在送别诗中常见,好友相聚离别后,独自一人走向山林,只与白云、寄林相伴,诗人将此情感寄托于“云”等飘忽不定的意象中,暗示诗人心中的孤傲落寞,表达诗人欲超脱世俗,寻求自由与解脱。

华兹华斯与王维的创作背景虽不相同,但在“云”意象的运用上则较为相似,借“云”的特征来暗示自己内心的的真实想法。华兹华斯的诗歌融于自然又独立于自然,将“云”等美好意象作为呼吁、警示世人工具,也是自己心中对自由的渴望。王维的诗歌与自然合二为一,“云”意象既是自由的象征,也是诗人逃避现实的真实写照。

二、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中的“山谷”意象比较

在华兹华斯和王维的自然诗中出现较多的意象除了“云”以外,其次便是“山谷”意象。山谷的深静与悠远,象征着世人灵魂的栖息之所,是自然派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使用较多的意象,借此来表达诗人心中对宁静平和生活状态的追求。

在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一诗中,他写道,“我是一朵独自漫游的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诗中自由又孤独的“云”象征着诗人晚年生活的落寞和孤单。诗中另一个意象“山谷”,则是指代诗人心中所向往的平静、安逸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于华兹华斯从法国回来之后创作,因法国革命未带来预期的结果,而当时的英国重工业和科技发展迅速,整个社会透露出躁动与喧嚣,对诗人打击巨大,而山谷的幽静则是与当时的工业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象征作者内心的平静。

与华兹华斯利用“山谷”来表达作者追求平静的生活相比,王维诗中的“山谷”意象则更多地是用来烘托静谧与空幽的氛围,很少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果华兹华斯的诗中自然意象代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那么,王维则是利用自然的景象去营造空灵的意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王维诗更多地是表达他的人生哲学,也是道佛两家教义中的禅意观。

王维的自然诗中无论是“山谷”意象还是“云”、“雨”、“竹林”等意象,都是在烘托氛围,创造意境,给人以空灵和顿悟之感。王维在《愁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中写到,“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在这首诗中,王维用“空”字来形容“山谷”,既表现出空旷又寂寥的诗歌效果,又创造禅意悠长的诗境。“空谷”对照下文的“栖隐处”,表达出作者对自由的追求,期望摆脱世俗的烦恼,隐居山林,参悟禅理。《送崔五太守》中写到“褒斜谷中不容幰,唯有白云当露冕。子午山里杜鹃啼,嘉陵水头行客饭”,该诗中写到山谷狭窄,连车辆都难以容下。再联系下文“杜鹃啼”,诗人借山谷的深幽来衬托杜鹃鸟的啼叫声清脆短促,连绵不绝。

华兹华斯在《孤独的收割人》中也用“山谷”的特点去烘托意境,他写到“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你听!/你听她的歌声,/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在这首诗中,姑娘婉转的歌声在深幽的山谷中回荡不止,诗人用山谷的深邃去侧面烘托姑娘歌声中凄凉之情,给人以空谷传音,哀转久绝的感受。除去“山谷”这一意象,作者加入“姑娘”和“歌声”这两个意象,将三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清幽绵延的氛围。而诗人融身于这美妙独特的意境之中,使得诗人流连忘返。因而尽管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语言简单,意象常见,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却不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华兹华斯善于运用简单纯粹的语言去塑造生动鲜活的自然意象,再去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比单纯的文字更富有表现力。

从上述诗歌的描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华兹华斯和王维的自然诗中都用到了“山谷”意象,华兹华斯在描写山谷时,除了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实际上都是在表达诗人本身情感,带有一定的启发意味,想让后世读者尊重自然与保护自然。与此相反,王维对“山谷”甚至于其他意象的描写都是不带任何私人情感的,“他心若无物地客观描写目之所见,因而所有的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空明的静谧气氛”。(黄芳,2011)

三、比较华兹华斯与王维的不同诗风

华兹华斯诗歌中传递着与他的时代不相符的自然观念,通过最简单、最常见的自然景象去赞美自然的美、赞美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的美,并鼓励人们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王维的诗受当时佛教与道教教义的影响,强调万事的“空”与“静”,他的诗歌意境悠远、诗风闲淡,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大自然观。

华兹华斯诗歌中传递着与他的时代不相符的自然观念,通过最简单、最常见的自然景象去赞美自然的美、赞美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的美,并鼓励人们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王维的诗受当时佛教与道教教义的影响,强调万事的“空”与“静”,他的诗歌意境悠远、诗风闲淡,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大自然观。

华兹华斯在这些自然形象的书写中寻找的是一种自然精神,而在自然精神的背后,他看到的是自然之于人的意义:它是给予人类物质现实的赠予者;它可以带给人类精神心灵的抚慰;它是人类终极意义的依托。(张红翠,庞芮,2019)华兹华斯在诗歌中赋予了自然以神圣的意义与价值,他反思工业文明对自然带来的伤害,呼唤人类在享受自然带来的利益同时,依旧保存对自然的尊重,保存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关联。他的诗歌正如他的高呼,“我一世光阴自始至终贯穿着对自然的虔敬”。

华兹华斯将自然万物最本初的状态以美好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他想表达最纯真的自然最能给人带来最真实的快乐。例如《致雏菊》中“恬静的生灵!你与我同享阳光和大气/为滋补我的心,请一如既往赐我以欢乐。”《绿山雀》中“这生命,这精灵,像空气一样,散布着欢乐,不知有忧伤。”《水仙》中“水仙的欢悦胜似涟漪/有了这样愉快的伴侣/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致云雀》中“穿过荆棘丛生的灰蒙蒙的荒野/但是听见你或你同类的声音/一派天生的无忧无虑。”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山雀、云雀等鸟类,还是雏菊、水仙等植物,都在为人们散布快乐,驱逐忧愁。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来呼吁走出去观察自然,珍惜自然,不沉沦于牺牲自然所带来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中。

葛兆兆在《禅意的“云”——唐诗中一个语词的分析》中说明,真正给“云”赋予盎然禅意的是中晚唐诗人,但晚唐诗人也曾在诗中写有“禅意的云”,以綦毋潜、王维和杜甫为代表。受佛教道教教义的影响,王维把禅宗一切随缘、冲淡平和的心境带入诗歌的创作中,用禅宗的模式去创新诗歌的模式。我们在读王维诗歌时,常见“空”、“闲”二字。“闲”字体现作者远离俗世,重返山林;“空”则大多来形容山中的寂静,也是诗人清净本心的禅意。

例如《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闲”体现诗人内心闲静,竟能察觉到桂花飘落;“空”除了形容夜晚山之静谧,更是形容作者心中无声的心境。再如《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该诗中不仅有竹林、浣女和渔舟,诗人却说是“空山”,可见不是山“空”,而是作者内心的“空”;又如,《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写山之空寂静冷,而“人语”衬托周围环境的空寂。王维善用“鸟语”、“花落”、“竹喧”等动景,再用“空”、“闲”等静字形容自然意象,二者结合不仅来描写自然的“空灵”与“静谧”,更是表达诗人的与世无争和淡然心性。

除了常用“空”、“闲”二字来表现禅意,王维诗中还多见佛语。如《谒璇上人》中“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身云”为佛家用语,意为围绕在佛身上的祥云。《华严经》中说道,“或见诸菩萨,入变化三昧,各于其身——毛孔出一切变化身云”。此诗中,作者将虚名放下,没有世俗羁绊,期望空灵自己的心性。认为“身云”是佛给自己的启示,用来告诫自己以后专注佛法,探索天地间奥秘。《登辨觉寺》写到“软草承跌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诗中“法云”在佛教中指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见《华严经·入法品界》中写到“深入菩萨行,乐闻胜法云”。诗中“梵声”和“法云”相对照,无一不是在写作者心中对佛法的追求。

在王维的禅诗中,无论是“身云”、“法云”或“法云地”等佛语,都有与之相照应的佛家象征,例如,“因缘法”、“次地禅”、“梵声”等,从这些词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王维诗中的禅意观。就连诗中“云”、“雨”、“山”等意象也透露出诗人一心向禅,追寻自由的心性。

结语

华兹华斯和王维在创作的过程中都使用了相同的意象,但由于两人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二者自然诗的风格不同。前者是受到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影響,想要呼吁现代社会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于是作者用自然中的万物去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吸引读者的注意去关爱自然,表现出“天人相分”的自然观;而王维笔下的自然诗受到佛教与道教“空”、“无”的影响,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自然状态和无欲无求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天人合一”的禅意观。

参考文献:

[1]白凤欣.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情结[J].河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学报,2005(12).

[2]段汉武.唐朝山水艺术和英国湖畔诗歌之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2004(8).

[3]黄芳.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对比分析[J].文学教育,2011(5).

[4]张红翠,庞芮.论华兹华斯诗歌的自然观[J].大连学院学报,2019(2).

作者简介:汪洁玉(1996.8-)女,汉族,安徽芜湖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华兹华斯禅意山谷
山谷里的居民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睡吧,山谷
华兹华斯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禅意人生
禅意(外一首)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风景、地方与浪漫主义——华兹华斯的湖区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