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讽刺艺术

2020-11-27 08:10王瑶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围城文学作品

王瑶

摘要:钱钟书先生一直以为都被称为“文坛狂人”,是典型的学者型作家,其小说中独有的讽刺艺术,成为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抹靓丽的风景。钱先生小说的讽刺艺术,就好比一把深藏不露的利剑,在谈笑风生之间展露锋芒,自带凌厉之气地给人猝不及防的致命一击,让人内心久久无法平复。本文选择钱老先生《围城》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讽刺手法与特点,并从语言、心理以及形象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究小说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文学作品

钱钟书先生所著的《围城》是一部长篇小说,是其现实主义批判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故事主要围绕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展开,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了战乱年代,我国广大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境况下,内心的无助、无奈和空虚状态。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围城》可以算得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讽刺小说,其讽刺手法多样,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一针见血地将当时社会问题揭露出来,通过对社会中人生百态的描写,在嬉笑怒骂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将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极尽嘲讽。在《围城》这部小说中,钱钟书先生将讽刺艺术发挥到极致,小说中处处可见,具有深远的探究价值。

一、《围城》的讽刺手法

(一)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在作品创作中,钱先生也尤其注重比喻手法的运用,如在《围城》中“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这句话表意上是讲在品美味、享佳肴的时,可能会在不设防的情况下遭遇被动伤害,其本质确是对孙太太假老师的一面进行讽刺。因看不惯方鸿渐的行为做法,因此暗地里伺机报复,其恶毒的一面被苏小组看破。

(二)夸张

夸张是指对于某件事有意夸大或缩小其性质、程度、特征和影响,进而使得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赋予浓烈的感情基调,从而给人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1]。小说中“上海仿佛希望每个新来的人都像只带壳的蜗牛......”这里就运用了夸张手法,强烈表达出上海住房拥挤,人们难以在这个城市寻求容身之所。这句话故意夸大其词,表面上看似不真实,但事实却又如此,让身处这一环境的人们感同身受。

(三)比拟

比拟就是将人物互拟,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从而揭露出其中的黑暗之处,将这种丑态昭然若揭,并予以嘲笑和讽刺。如小说中“孙太太眼睛红肿,泪水似夏天的露水.......”这里就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孙太太因管不住爱赌博的丈夫,心疼钱而暗自流泪,将“泪水”拟作“夏天花瓣的露水”,将渴望金钱的贪婪思想比拟成美好的事物,一对比,一联想,浓浓的讽刺意味就出来了。

二、《围城》的讽刺特点

一直以来,《围城》这部小说就被称之为现代版《儒林外史》,钱先生在小说中细致地描写了留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经历,这无疑对现代文化史上混乱的文化价值体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同时,《围城》在讽刺内容和手法上也表现出独特性,其讽刺特点主要表现在广度、力度等方面。

(一)讽刺具有一定广度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钱先生运用了大量的讽刺手法,如前文所分析的比喻、夸张、比拟等,仔细揣摩,很多语言都蕴含着浓厚的讽刺意味,在这些故事情节中将人生百态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现实社会,可以说这部小说讽刺的不仅有人性、生命,还有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文化氛围,是对整个历史转折时期芸芸众生的体现[2]。小说中“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嘴上的是眉毛...,额上的是胡子...”,这样幽默的语言在小说中比比皆是,使得整个小说语言基调更具幽默感,给人们刻画出了一组组令人忍俊不禁的人物形象。再比如“肥肉原是红烧,现在是红人倒运,又冷又黑”。作者以红烧肉来比喻真实的生活处境,讽刺一旦不红,人走茶凉,世态炎凉,遭遇冷遇是常态,甚至还可以被人落井下石。而红与黑两字使用非常到位,道尽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

(二)讽刺语言有力度

在《围城》这部小说中,钱先生总是在幽默的语言之中暗藏犀利的讽刺,将现实生活的黑暗与不堪尖锐的揭露出来[3]。比如,“留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这句话就巧妙的将出国留学与中医刮痧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出痘子后通过刮痧可以获得终身免疫力这一事实,来比喻出国留学镀金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暗讽曹元朗胸中无墨却爱卖弄才华,打着牛津、剑桥的幌子来给自己镀金,自我夸赞自己的才华。又比如“猴子蹲在地上的时候.....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这里钱先生就通过猴子上树来讽刺高松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攀升,其恶劣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拙劣的演技终究无法掩盖他世故、圆滑、虚伪的本性。

(三)讽刺风格机智幽默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和文学研究家,在文学作品中他时常用巧妙的语言来表达出深奥的哲学思想。因此,他的作品即便带有浓郁的批判色彩,却不沉闷,让人感到妙趣横生。小说中“(校长)呵呵大笑,喝了一口酒,刮得光滑的黄脸光亮像擦过油的黄皮鞋”这句话将高松年表里不一、阴险狡诈的一面刻画的入木三分。又比如“她满腔都是肥腻的营养,小孩吸着以为是加糖的溶化猪油。”短短的一句话,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胖女人的外形特征。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同时又感同身受。

三、《围城》中讽刺的艺术特色

(一)机智幽默的讽刺语言

在整部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机智、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让人感到犀利之外,也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譬如鲍小姐说:是点西餐却不能来这个倒霉催的馆子......这是男人的通病。这话仿佛她验证了世上所有的男子。小说中方翁思想刻板,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古董,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害怕自家儿子与苏小姐成亲后没办法掌权,于是说道:“鸿渐吃不消这个女人”。不仅如此,钱先生还刻意补充到:“这话说得苏小姐好似硬石头一般,不是火鸡或鸵鸟可以让胃消化的东西。”倘若只是描写吃不消未免略显平淡,但妙在钱先生又加了一番趣味评说,让小说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在《围城》中也出现过学术造假,方鸿渐受到父亲和周经理的两面攻势,希望他能够获得博士头衔,可他本人并不愿意造假,在时间和经济双重压力下,他选择了造假文凭,但依旧不忘回信爱尔兰人要适可而止。钱先生继续点评到:这或许为中国开通外交至今唯一一次告捷。这无疑是对当时社会政治腐败的讽刺。在《围城》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巧妙的比喻,通过风趣、机智、幽默的语言表达出來,体现出了钱先生丰富的想象力,那种辛辣的讽刺犹如最辣的辣椒,散发出诱人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4]。钱先生通过新颖独特的讽刺手法,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批判完完全全融入到了小说之中。

(二)精微的心理讽刺

钱钟书善于从心理层面去讽刺和审视人事物,以人物言谈举止入手,窥探出其心理,将人与人之间那层薄如蝉翼的面纱挑开,去窥探其内心世界,从而揭示出讽刺对象丑陋的灵魂,并戳穿其在言行中虚伪的一面。《围城》中留洋博士苏文纵在求爱方鸿渐失败后,选择下嫁给自己内心一直以来都比较厌恶的诗人曹元朗,而曹元朗却得以忘了形,说希望情敌赵辛嵋今后也能恋爱成功,苏文纵听后却大为不悦。她已经选择嫁给曹元朗,为何却不希望追求自己的赵辛嵋能够收获爱情呢?钱先生以议论的形式写道:“她不嫁赵辛嵋,但在潜意识里却希望赵辛嵋能终生不娶,等着曹元朗死后做个替补。”这简短几句话却将留洋女博士内心的想法暴露无遗,原来那幅高傲清冷的外表下竟隐藏着如此自私、冷血、虚荣的灵魂。小说中对于方鸿渐和韩学愈就假文凭一事交锋后,一段关于韩学愈的心理描写也精彩万分,看似处于劣势的韩学愈转瞬之间就反败为胜,这种陡然反转的心理刻画本就让人惊叹,但钱先生却嫌不够,以一句“韩学愈回家路上,腿有点软”直捣其内心最深处,将其假镇静后内心的后怕、胆怯表露无遗,让人拍手叫好[5]。而在李梅亭在就职的路途中所表现出的心理也极具讽刺意味,在启程时,李梅亭买低等船票的本质是为了省钱,却选择撒谎来骗取他人的好感。在路途中,因舍不得使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向别人借伞;他带了一箱药品,原想去学校卖个好价钱,却不舍得给孙柔嘉,因为仁丹一旦拆开就卖不了高价,但是不给药又显得他吝啬,于是他左思右想,想起前些天拆开过一瓶鱼肝油,虽然价格与仁丹贵,但是已经拆封,就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以鱼肝油代替仁丹给孙柔嘉服下,却不料导致孙柔嘉再次呕吐。在这一过程中,李梅亭小气、吝啬的怪诞心理在一次次的心理描写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看到了他伪君子的本性。这样的讽刺手法,不同于以语言进行严厉抨击,而是通过揭露真相,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在平淡中寓谐趣,至拙而又至妙。内心最见不得人的东西却被置于光阳之下,这样犀利的心理讽刺,在现代文学史上凤毛麟角。心理讽刺就是将人性的丑集中化表现出来,从隐至显,由暗到明,通过一次次的心理活动将丑陋的心理昭然若揭,这也显示出钱钟书先生高超的讽刺水平。

(三)独特的讽刺形象

《围城》主要以出国留学生方鸿渐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细致描写了战乱时期知识分子的情感与生活,体现出当时社会所面临的文明危机以及现实生活的困境。对《围城》小说的诞生,钱先生说其目的就在于将某类人群丑陋不堪的一面展现出来[6]。从小说中张吉民非常热衷说英文这一行为,就可以看出在社会崇洋媚外之风盛行,也反映出钱先生对这类人群的讽刺。《围城》这部小说更像是一面镜子,将两足无毛动物的丑陋心灵和畸形怪诞的性格刻画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并且对导致这种丑恶现象的文化根基进行了全面剖析。如小说中张吉民这一形象,其经常自夸,在与别人的对话中使用一些毫无意义的英语词汇,这较他口中金牙还不如,因金牙尚可起到装饰之效果,他这种毫无意义的英语犹如牙缝中的肉,只能说明其上顿饭吃得不错,其他毫无作用。钱先生借此来批判当时社会崇洋媚外的人。在当时那个年代,知识分子选择出国留学的事件比比皆是,钱先生借《围城》这一小说中方鸿渐的言谈举止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如“现在的留学跟前清的科举公民一样,并非为高深学问”“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疹子,非出不可”,将当时知识分子沽名钓誉、热中名利的思想和行为充分表现了出来。而原本正直的方鸿渐也迫于环境压力不得不学术造假,购买假文凭,也体现出钱先生对崇洋媚外、出国留学这群知识分子的讽刺与嘲笑[7]。其实在上世纪中叶,知识界崇洋媚外的现象极为普遍,办理出国手续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通过《围城》这部小说,钱先生借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讽刺和批判,他将当时留洋形容成出疹子,不出不行,而普通人出过疹子隔断时间就遗忘,但那些崇洋媚外的知识分子却始终铭记于心,到处炫耀,仿佛到哪都高人一等。比如,以诗人自居的曹元朗,在国外写的那些杂凑乌合的现代诗,根本没有任何价值,但回到故乡却整日以留学生身份而沾沾自喜。钱先生比喻这种人是“心甘情愿得天花成麻子脸。”短短几句话,便将中国旧社会知识分子好大喜功、钓名欺世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独特的形象塑造,也使得钱先生的讽刺艺术更具独特性。

结语:

从古自今,中国文学史上都不缺讽刺小说,但大多数小说的表现手法都过于严肃,与欧洲文学的黑色幽默相比,缺乏诙谐的基调。钱先生认为中国的讽刺小说缺少一点趣味,而这也是由我国历史造成的。因此,钱先生另辟蹊径,打破了历史的束缚,将讽刺与黑色幽默艺术完美结合起来,成就了《围城》这部小说,以其犀利又不失诙谐的语言,讓我们在欢笑中陷入思考。

参考文献:

[1]肖媛媛.从人物形象看《围城》的讽刺艺术[J].人生十六七,2018,000(02X):31-32.

[2]蔡晓.浅论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J].当代旅游,2018,000(007):1-1.

[3]洪慧敏."讽刺"也是一种"美"——浅论《围城》中语言的讽刺艺术[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6):112-112.

[4]王斌[1],卢晓东[1].钱锺书小说《围城》中的讽刺艺术探析[J].大观(论坛),2019,000(002):P.237-238.

[5]邢真.论小说《围城》的讽刺幽默风格[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8,000(006):7.

[6]王艳菲.《围城》中的反讽艺术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9(35:88-89.

[7]王若楠.浅析《围城》语言特色——从讽刺、比喻手法两个角度[J].参花(上),2018,000(002):P.111-111.

猜你喜欢
围城文学作品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围城”内外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围城”之战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