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涉罪青少年案例中的运用分析

2020-11-27 12:22:52丽,高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田案主当兵

姜 丽,高 杰

2013年1月1 日实施的《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合法地位,增加对涉罪未成年人的专门调查,包括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的调查分析[1]。2018年11月,笔者直接参与了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小田的社会调查工作,并在2019年1月作为社会调查证人出庭法院审判。笔者作为社工老师(以下称社工),在社会调查阶段与小田(以下称本案案主)及所属社会关系频繁接触了解事实,在案主宣判后缓刑阶段对案主进行行为矫治,逐步找到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并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运用在案例中,对案主非理性行为进行治疗调整。该文是笔者作为社工与小田接触真实情况的总结。

现今中国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一整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针对案主行为改变的具体专业方法[2]。本文在真实案例基础上,向专业社工展示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目标、操作、关键问题、评估的一整套过程,对于丰富本土社会工作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一、对案主的社会调查

(一)小田个案情况

小田,男,2001年出生,汉族,初中文化。吉林省C市人,现住在C市宽某区,2018年10月25日案发时,不满18 岁,属于未成年人。2018年7月15 日至10月25 日,被雇用为计算机操作员,负责管理网络赌博赌球软件和组群。犯罪团伙4 人,涉案金额72 万元,小田以工资形式获利近一万元。案发时4 人中只有案主小田不满18 周岁,尚未成年。

(二)小田的成长经历

小田出生在吉林省C市,父母在其三岁时离异,原因是父母性格不和以及父亲的生意赔本、欠债等。父亲58 岁,文化程度不高,身体欠佳,有腿疾,走路有一点跛,无正式工作,在吉林省C市富某镇打工,家里无房。母亲55岁,在C市火车站附近租房经营小旅馆,与父亲离婚后对小田的关心很少。哥哥31 岁,未婚,在私营企业打工。小田和比他年长15 岁的哥哥,跟随父亲一起生活,目前父母均没有再婚。

小田学前期和小学阶段,由祖父母以及大伯母照顾,父母各忙各的,祖父母去世后跟随父亲生活。初中毕业之后辍学,梦想当兵。期间因为未成年,找工作很难,只是打零工,当过饭店小工等。小田在社会闲散游荡,在案发之前没有劣迹行为。

2019年1月,小田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执行。缓刑期间,小田进入S市技校学习计算机编程,学制3年。

(三)小田的社会关系

小田在3 岁父母离婚后由父亲抚养,成长中,母亲忙于经营家庭小旅馆,平时与案主接触较少,没有给予悉心照顾。小田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小田“回家”,多是回父亲打工的富某镇。

小田的同伴关系,是打工时在一起工作的小伙伴,社会闲散时结交的网友朋友,社会上游荡的青少年伙伴和社会大哥。2019年插班进入技校学习,和同学相处一般。

二、案主问题及犯罪原因分析

社工通过同案主小田的接触和访谈,比较全面地了解案主个性和爱好,了解小田的成长烦恼,从而准确找到案主的主要问题。社工了解到小田平时爱好体育运动,常常打篮球,有时还爱画画。通过小田画的心理画,社工推测,小田是一个在成长中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对于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在案例中笔者采用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案主检测[3],小田各项指标表现为轻度抑郁和中度焦虑。

笔者发现未成年人小田犯罪源于其成长期的诸多问题,成长期的问题是由童年期父母离异造成的低价值感、青春期不良的交友群体以及盲目的自我实现感的综合因素导致,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小田长期持有的非理性信念,案主的低价值感导致的行为越轨。

案主面临的问题和苦恼很多,根据一般问题的解决原则,社工应聚焦在案主最主要的问题[4]。第一,案主单亲家庭结构,童年期父母离婚,案主学前期和小学阶段在祖父母和大伯母家生活,初中阶段跟随父亲过着不稳定的生活。案主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和谐的家庭环境缺失。父母离婚后母亲离开对案主打击很大,父母都没有给予他家庭的温暖。第二,案主涉罪后导致不能当兵,对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自责与焦虑,破罐子破摔。第三,案主处于青春期阶段,自我认知不良,容易受到不良朋辈群体的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

三、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涉罪青少年案例中的运用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人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 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 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导致的,这就称为ABC理论[5]。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 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 的更直接的原因[6]。将直接的内言转化为信念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特殊技巧,即读出案主的观念、标准、做人做事的原则、人生幸福的条件[7]。

(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服务目标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主要过程就是在案主诸多的信念中找到案主认知的非理性信念,通过各种方法,使案主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并用合理的信念代替,并达到行为改变[8]。

小田个案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服务目标:近期目标是帮助案主认清自己面临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持有这种信念,使案主自决找到非理性信念;澄清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引导案主重新认识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关系,建立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建立新的理性信念和理性行为。远期目标是对案主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

(二)不能当兵导致案主焦虑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介入

1.由事实A找到案主的想法b

我们在接案的时候,案主陈述他眼中所谓的事实A,通常案主会把真正的事实,他个人对事实的诠释以及已经超出事实的推论都认为是事实[9]。如何引导案主逐渐能自己区分自己想法中哪个部分是真正发生的事实,哪个部分是案主自己的诠释,以及哪个部分是案主的推论是重要的过程。社工需要将案主所说的想法b(内言)逐渐以对话询问的方式,整理转化为代表案主诠释或相信的信念B。

本案中案主内言b:我怎么可以这样?我怎么这样糟糕?我不能当兵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的人生就完了。

2.将内言b转化为信念B

社工帮助案主将内言b 转化为信念B,找到深藏于案主内心的非理性信念。

第一步:重复内言但只是加上段落,显示句子中的逻辑,或因果关系。

你是说如果你不当兵,那就太糟糕了,是这样吗?

第二步:一般化,将你我换成头衔或角色,以引导案主注意原则性。

所以一个人不当兵,他的人生就非常糟糕,是这样吗?

第三步:增加应用性和弹性,加入正反判定。

所以判定一个人的人生是不是非常糟糕,就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当兵了吗?

第四步:简化强调案主想法中的因果逻辑关系。

所以不能当兵人生就没有价值。

3.对案主的非理性信念B进行质疑

事件A:不能当兵

情绪C:焦虑

内言b:不能当兵就非常糟糕。

信念B:不能当兵人生就没有价值。

案主从儿时起就非常崇拜军人,一直有一个当兵入伍保卫国家的理想。但是由于他的行为触犯法律,被记录在档案,参军受到影响,以后也不可能当兵。因此案主情绪非常羞愧、焦虑,觉得人生没有希望。社工做的就是帮助案主走出这个僵化教条的固定思维模式。一个人的人生很漫长,评价标准是多重方面的,当兵只是实现人生理想的一个渠道,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不能当兵也说明不了这个人的人生就糟糕透顶,人生就完了。人要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负责任,正面错误,不要逃避,但是也不代表这个人的人生就此糟糕,彻底没有希望了。只要努力奋斗人生一样是有希望的。

4.建立新的理性信念

在案主建立了新的合理信念后,为巩固案主信念,防治案主重新用原有的不合理信念,为案主布置家庭作业,重塑案主修改过的合理的目标期望,用新的合理信念巩固,期待案主新的行为。

(三)父母离婚导致的案主抑郁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介入

父母离婚对案主造成的影响更加持久深入,自3 岁直到17 岁,伴随着案主的学前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进入社会阶段,这种被抛弃的感觉使案主内心备受煎熬,长久以来形成了极端的非理性信念。

1.由事实A找到案主的想法b

事件A:父母离婚

情绪C:失望、抑郁

内言b:妈妈离婚就是不要孩子

信念B:她是一个不爱我的妈妈

案主想法:你怎么可以这样?你怎么可以和爸爸离婚,你怎么可以不要我,你怎么可以不爱我?

2.将内言b转化为信念B

重复案主的话:你是说父母离婚令你很失望?

加入疑问:你的妈妈离婚就表明她不爱你,是吗?

一般化:一个妈妈离婚就表明她不爱自己的小孩,是吗?

正反判定:所以看一个妈妈爱不爱小孩就是看这个妈妈是否离婚,是吗?

3.对案主的非理性信念B进行质疑

埃利斯观点:接受他是一个具有人性、具有特性的人,会希望快乐,但是也会对自己设限,做出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或决定[10]。

4.建立新的理性信念

在案主建立了新的合理信念后,巩固案主新的行为。结合案例,建立理性信念后使案主理解不能当兵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从而有更多的选择,可以去技校学习计算机操作,降低人生的低价值感。

5.强化案主理性行为

在即将完成本次个案服务时,案主的改变仍在持续中。案主学会了书法和武术。社工鼓励案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建立新的行为习惯,开展新的生活。

6.结案

服务最后阶段,社工和案主一起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了回顾,提前告知案主的结案时间和今后会遇到的问题,鼓励案主自决处理各种问题,提升案主应对生活的能力。

(四)设计理性情绪疗法的自助量表

社工通过REBT自助量表,将小田的两个非理性信念加以分析,并建立新的理性信念,见表1。

表1 REBT 自助量表

父母离婚妈妈不爱我的非理性信念分析

四、案主固执非理性信念的限制

案主3岁父母离婚,一直活在妈妈离婚不爱自己的信念里,妈妈离开自己使案主在童年期有被抛弃的感受。案主青春期有低价值感,内心虚空,期待快速挣钱来证明自己,结交不良同伴弥补内心的空虚,因此才走上协助他人组织网络赌博赌球盈利的歧途上。

案主在处理他所面对的麻烦时,对事件有超出事实的解释和意义化,产生不能接受的责备他人或自责的挫折反应。不能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持有妈妈不爱自己的信念。一直受过去事件的影响,失去继续努力的毅力与勇气。社工引导案主转变对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的看法,尝试接受这样的生活,使案主持有理性符合现实的信念,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生活得更好一点。

五、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评估

社工本着专业方法和情景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对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有效性进行专业判断。

第一,标准化测量。社工结合初期对案主小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结果表现为轻度抑郁和中度焦虑。在与案主分别阶段,社工又对案主进行了两个量表的检测分值回归正常范围内。

第二,自然情境的质性评估[11]。社工和案主在结案交谈中,案主向社工谈起了他的规划,以后在技校毕业后去企业当电脑操作员。

案主愿意去学校继续学习,并且说服父亲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偏向于应用性的职业技工学校,母亲竭尽所能为案主筹措学费3 万元。社工也了解到,案主父亲即将从外地回来送他去技校学习,母亲帮案主交技校学费,并给案主打电话,以后将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关心、监督案主的生活和学习。家人的接纳和鼓励,是小田改过和成长的巨大支持力量,会起督促帮助的作用;小田本人对自己错误的认识、改过的积极态度,是其回归社会的内生动力。技校封闭式管理较为严格,老师对小田的认可,给了他自尊,也给了他期待;同学对小田的信任,给了他信心,也给了他希望。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实践中是有效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必须因人而异。结合案主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结合案主自身特质,坚持以案主为中心的理念。尊重案主的自我发现与自我成长,在自决的原则中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从而建立合理的行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会受到社会文化、他人因素、家庭环境和案主自身的综合影响,在特有的文化氛围下,在案主的各种关系中作出理性选择,这种理性选择不是最完美的,而是使案主能够接受,感觉还好的选择,从而激发出能够改变的新的行为模式。

猜你喜欢
小田案主当兵
当兵为了啥
北方音乐(2020年12期)2020-07-09 03:16:26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法制博览(2019年20期)2019-12-13 22:38:56
个案:发挥“家一校一社”联动作用实现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援
社会与公益(2018年1期)2018-05-30 10:48:04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山西青年(2018年24期)2018-01-27 12:52:34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大社会(2017年12期)2018-01-17 11:55:17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当兵爽不爽
当兵咱咋就当不够
当兵当好兵
小田填字
故事林(2008年22期)2008-05-14 15: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