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的影响

2020-11-27 07:39张淑彩任月霞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室性住院多元化

张淑彩,任月霞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二病区,郑州 450000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顺序、传导速度、节律和频率的异常。严重的心律失常阻碍心室排血功能,甚至导致死亡,而室性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中居首位,是潜在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室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室性心律失常会单独发作,也会与心肌梗塞、高血压、冠心病等一起发作,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室颤,严重出现心源性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2]。且室性心律失常易反复发作,再次住院率较高,因此临床针对该病在常规药物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复发率及住院率尤为重要。多元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分别心理、社会、生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来提高患者各领域生活质量,以更好控制病情[3]。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对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2 月期间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治疗的89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男23 例,女21 例;年龄42~71 岁,平均年龄(57.36±5.63)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95±1.64)年。观察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40~72 岁,平均年龄(57.89±5.92)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3.62.±1.34)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院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4]中相关诊断标准者;②心电图诊断为室性心律失常者;③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者;②患有精神障碍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提前告知用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进行健康宣讲及心理疏导等。

1.3.2 观察组:观察组予以多元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首先由护师和护士成立多元化护理小组,加强室性心律失常相应护理课程的培训,共同学习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内容,定期检查护士掌握程度,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护士服务质量。(2)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介绍病房环境、设施配置和医护人员,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减少陌生感和压力。(3)护理人员建立有效沟通方式,积极与患者沟通,实施心理引导,安慰、鼓励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同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讲解让患者了解疾病诱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4)时刻注意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变化,采取治疗措施,及时用药,一旦出现气短、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停药并处理症状。(5)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放松身体,制定饮食计划,建议饮食清淡,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6)指导患者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定时复查。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建议患者坚持锻炼,观察患者是否有复发症状,及时发现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1.4 观察指标

(1)心律失常及再次住院发生率:采取电话及上门随访方式进行为期6 个月的跟踪随访,统计患者复发及再次住院情况。(2)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 C-30)[5]评价两组干预1 个月后生活质量,分别从躯体、社会、角色、情绪、认知功能5 个项目评估,每个项目分值设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

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对比 %

2.2 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躯体、情绪、角色、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颤等。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发病迅速、发展迅速的疾病,且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出院后需再次入院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积极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及护理干预,以降低复发风险意义重大[6]。常规护理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导致临床整体护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使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控制效果不佳。故需积极探讨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指导,以缓解患者病情。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相比,aP<0.05

时间干预前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4)t P干预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4)t P社会功能45.36±5.24 45.47±5.32 0.098 0.922 71.26±7.58a 60.23±7.17a 7.049<0.001躯体功能46.52±6.14 46.69±6.21 0.130 0.897 68.26±7.22a 59.64±6.38a 5.964<0.001情绪功能46.46±5.58 45.62±6.15 0.675 0.501 71.42±6.46a 61.35±6.23a 7.483<0.001角色功能47.65±6.54 47.85±6.37 0.146 0.884 71.41±6.43a 60.13±6.15a 8.454<0.001认知功能48.21±6.64 48.73±6.80 0.365 0.716 75.56±7.26a 65.31±6.71a 6.913<0.001

多元化护理是指将多种文化渗透到临床护理中的一种新的护理方法,根据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疾病认知、生活习惯等不同层次的护理对象,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来满足患者不同的护理需要[7-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多元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多元化护理是医学发展、融合的产物,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超专业素质,还应具备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知识[9-10]。首先成立多元化护理小组,并对组员进行培训,提升护士自身能力水平,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病房环境、相关医务人员等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患者因病情发生,常出现不安、紧张情绪,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想法,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焦虑、担忧负性情绪,增强了护患沟通,给予患者精神支持。通过及时沟通并发放健康手册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树立正确疾病观,提升患者认知能力。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以便对患者实施护理,促进患者恢复。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忌辛辣,告知患者和家属健康饮食可减少心脏前负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律失常。患者出院时告知注意事项,定时复查。出院后,定期电话和门诊随访,观察病情,有异常立刻就医,同时建议多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发生[11-12]。

综上所述,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行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室性住院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妈妈住院了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