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微创治疗的疗效和对肝功能的影响*

2020-11-27 07:39朱鸷翔沈松鹤王大勇王志学李荟苹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原发性肝功能微创

朱鸷翔,沈松鹤,赵 森,王大勇,王志学,李荟苹,吴 涛

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河南 开封 475001;

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1;

3.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1

原发性肝癌一般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隐匿,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病情不断恶化,多数患者发觉时已成中晚期,错失手术治疗的黄金时间,且肿瘤面积不断扩大,患者多伴有肝硬化及肝炎情况[1]。临床研究表明,无法采用手术方式切除病灶位置的患者,采用TACE 治疗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复发率较高,肝内肿瘤血管容易再生,而TACE 介入微创治疗能帮助患者获得手术机会,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使得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得以改善,延长患者生命周期[2-3]。为进一步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微创治疗的疗效和对肝功能的影响,下面以10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100 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标准:(1)经《原发性肝癌诊治规范》[4]判断,符合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2)无认知障碍,能自主交流;(3)无其他恶性肿瘤;(4)自愿接受本次调查,配合度高;(5)预计生存期4 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癌细胞出现转移;(2)对化学药物过敏;(3)合并心肾肺功能不全;(4)不配合本次研究,不接受随访,中途退出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TAI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50 例采用TACE 介入微创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9 例,女性患者11 例;最小年龄35.4 岁,最大年龄88.7 岁,平均年龄(59.62±4.2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0 例,女性患者10 例;最小年龄36.8 岁,最大年龄86.5 岁,平均年龄(58.47±3.89)岁,患者以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公平对比,所有患者对疾病均有知情权,并签署同意书,经专业评审通过后实施本次调查研究。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采用TAI 介入治疗,在肝动脉中留置肝管,使用微量泵,实施肝动脉灌注化疗,选择化疗药物为50 mg奥沙利铂,混合至50 ml/5% 葡萄糖注射液中,然后使用10 mg 吡柔比星,混合至50 ml/0.9% 氯化钠注射液中。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呕吐及发热等现象,并给予患者镇痛、止吐、保肝护胃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术后3 d 对患者肝功能及血常规进行复查。

观察组采用TACE 介入微创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后,实施局部麻醉,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按照常规流程消毒铺巾,采用改良Seldinger 技术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并使用5F 导管鞘植入其中,使用肝管对患者进行造影,以便确定肿瘤位置及数量,确定肿瘤范围及供血动脉。在微导管的帮助下,穿过肿瘤供血动脉,将化疗需要使用的药物注入导管中,如使用0.5 g氟尿嘧啶或20 mg吡柔比星,将其与超液化碘油混合后,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栓塞肿瘤靶血管。观察瘤体碘油的沉积情况,如果较密,立即停止注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栓塞自制的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有无腹痛、呕吐及发热等现象,并给与患者镇痛、止吐、保肝护胃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4~6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及疾病进程四部分。完全缓解:患者病灶消除,且无新的病灶出现;部分缓解:患者病灶直径减少>35%;疾病稳定:患者病灶直径减少≤35%或增大<20%;疾病进程:患者病灶增大≥20%。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总人数。(2)肝功能情况。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水平。(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发热、腹痛及恶心呕吐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 20.0 软件系统中,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有效率情况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94.0%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80.0%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有效率情况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 及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热2例、腹痛1例及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0%,对照组发热4 例、腹痛3 例及恶心呕吐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s)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P ALT(U/L)治疗前176.89±5.64 177.34±4.89 0.597>0.05治疗后151.65±9.63 130.31±8.29 3.216<0.05 AST(U/L)治疗前198.25±14.36 197.34±13.57 0.647>0.05治疗后180.31±10.25 165.14±11.21 3.104<0.05总胆红素水平(μmol/L)治疗前48.69±4.12 48.23±4.03 0.314>0.05治疗后43.48±4.16 35.25±4.04 3.254<0.05

介入微创治疗具有创口小、对患者影响小,并发症的发生率小等优点,受到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及临床工作者的青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5]。临床上采用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灌注靶向药物,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使得肿瘤的负荷降至最低,从而减少肿瘤对人体的影响,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最终取得理想的疾病控制效果。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易于操作、并发症少及近期疗效好等优点,使得越来越多的肝癌患者从中受益[6-7]。TACE 介入治疗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同时给予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及CK 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灌注在患者体内的化学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灶位置,切断肿瘤组织的血液循环,使得病灶位置出现缺血现象,导致肿瘤细胞逐渐萎缩,继而坏死,从而取得理想的疾病控制效果。同时,介入治疗选择动脉血管穿刺,能够加快药物进入病灶位置的速度,使得病灶位置在物理栓塞及高浓度药物的双重作用下,得以消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8-9]。该种微创手术可最大限度减少对身体造成的损伤,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TACE 介入微创治疗,临床有效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可见TACE 介入微创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针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TACE介入微创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得以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少,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原发性肝功能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