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旭
(鞍山中铁钢管有限公司,辽宁 鞍山 114032)
企业的经济活动由购、产、销、存等主要业务流程构成,评价其对利润指标的影响,是管理层进行决策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传统的成本分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这些内部经营管理工作,通常以数量为起点,以利润为目标。当管理层在决策产销量对其实现利润目标的影响有多大时,往往成本的取得难以把握,因为单位成本会随产销量的变动而改变,导致利用产销量预测营业利润的数据结果不准确,而难以满足经营决策的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影响营业利润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并对其各因素量化分析,使管理层在做出如何实现企业利润目标决策方面有的放矢。
因生产经营决策中常常利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指标评价其业绩,而营业利润指标是利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得来的,往往出现令管理层费解的情况,比如每年销售量相同,但利润却不同,甚至出现了销售多而利润少,或者销售少反而利润多的现象。这种违反常规的结果,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完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时,忽视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及收入、成本、利润的依存关系,导致管理层对营业利润结果的产生没有真实客观的解读,是影响生产经营决策精准度的症结所在。
在企业的产品生产投入过程中,按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划分,成本费用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在某一期间固定发生,在一定范围内与产量的增加与减少并不直接相关,在会计核算中计入“制造费用”,进而构成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并伴随着产品销售而同时转入损益记入利润表列示。当某期产量大于销量时,这部分固定生产费用也伴随着期末存货成本转移至下一期间,相应减少了本年费用,导致下一年度销量增加,单价不变,利润却低于本年度的现象。从变动成本的视角分析来说,这部分固定生产费用是按期发生的,并不因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其效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不应转移至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计入发生当期损益,进而保持营业利润与销售量增减呈线性关系的正常经营状况。这样计算的财务信息结果符合管理与决策要求。
但是,会计准则是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产成品存货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直接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如何做能使营业利润指标既满足内部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又符合会计准则报表对外报送要求,应对变动成本法下确认的“固定制造费用”科目进行相应调整。首先,在变动成本法下确认的“固定制造费用”,按照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的金额,转入“营业成本”科目借方,构成“营业成本”的组成部分。其次,“固定制造费用”期末余额作为尚未出售存货应负担的成本。通过上述比较可知,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其信息更加符合经营决策的要求。
在变动成本法下,成本总额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之后,需要进一步考虑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对营业利润指标的影响情况。本-量-利分析基本方程式中含有五个变量,其中已知四个变量即可以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企业通常在运用本-量-利方程式过程中,根据市场竞争程度确定产品售价,企业根据收益期望自主确定必要营业利润参数后,倒推计算得出产品的目标成本,则成本的管控成为企业能否实现预期利润的关键。
1.成本管控前移
用目标成本约束产品设计,因为产品设计环节决定产品制造成本的80%左右,一旦产品设计完成,产品成本的80%占比已经被固化,后续生产成本只能有20%的管控空间,这会增加企业成本管理的难度,效果却收效甚微,所以成本管控嵌入产品设计环节尤为重要。
2.供应链管理
当产品设计完成后,产品进入投产环节,企业产品生产主材占产品生产成本的85%左右,供应链管理是成本管控的重中之重。选择合格供应商参与企业目标成本的管控,使之成为企业同一利益共同体。企业之间通过互享设计信息、成本信息、物流信息等以实现成本共同消减目标。
3.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控制及持续改善
在成本控制中,如果不考虑产品设计、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环节,只注重管控产品生产环节成本,则往往导致成本管控失败,令管理层的成本管控决策失误。只有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各环节成本看作统一整体,抓住成本重要管控环节,以达到周而复始持续改善削减成本目标。
企业管理层在决定生产和销售产品数量时,将要预测其对企业营业利润的影响,业务量在保持什么状态下企业将盈利或亏损,盈亏临界点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盈亏临界点是令本-量-利基本方程式利润等于零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当已知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金额,即可以得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但是,由于企业产销单一产品只占少数,多种产品产销是企业常态,那么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可以使用联合销售量来表示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当企业销售量大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时则企业盈利,当企业销售量小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时,则企业出现亏损。
在现有生产和销售条件下,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已经到达边际水平,盈亏临界点的产销量与企业边际产销量相比较,即得出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该项指标表明企业在保本状态下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企业正常实际作业率只有大于盈亏临界点作业率时,则企业处于盈利水平,盈利水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安全边际率,该项指标数值越大,企业的亏损可能性就越小。使用安全边际率与同业先进企业进行对标检验,评判本公司经营现状是否安全及与之的差距,督促企业找到自身不足,并努力赶超。
影响目标利润的参数有单价、销售量、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些参数变化多少,可能使企业从盈利转为亏损,那项参数变化对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影响最大,也是管理层在经营决策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实际上,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引起本-量-利方程式中的参数不断改变,企业应该动态管理不断变化的各项参数,让各项参数无限接近并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经营现状。
1.单一参数变动极限衡量标准
本-量-利基本方程式中的有关参数发生多大变化,会令目标利润发生质变,以最近时期企业确定的本-量-利基本方程式作为标准。当单一参数变化幅度上升或下降到某一边际水平,会令目标利润为零时,作为该项参数变化衡量的尺子,是管理层经营决策针对参数变化幅度的最大容忍度。
2.各项参数变动对营业利润相关影响程度
那么上述参数的变化对目标利润影响程度到底多大,谁是变化最为敏感的参数,可以使管理层抓大放小,针对性地做出调整经营策略。
相关参数中单价、销售量同营业利润成正比例关系,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同营业利润成反比例关系。统筹考虑上述全部参数,则对营业利润影响程度从高到低排列首先是单价,其次是单位变动成本,再次是销量,最后是固定成本。
由于本-量-利基本方程式包括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基本要素,日常实务中成本、销售数量、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为了建立业务量与成本、收入之间直线函数关系,需要基本假设条件才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
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假设在相关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和售价保持不变,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关系变化,始终保持业务量同成本总额和销售收入呈线性关系。
2.产品销售结构假设,假设在每种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保持不变。
3.产销平衡假设,即生产量等于销售量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法存在上述假设条件设置,由此限定了本-量-利分析范围,一般只适用短期分析决策。实务中应用本-量-利分析,应同时使用动态分析和敏感分析予以克服本-量-利分析法的假设局限性,根据实际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分析结论,避免提供不切实际的财务信息误导管理层决策。
根据成本性态分类,成本总额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但是,为了满足本-量-利基本方程式分析要求,需要对混合成本进一步分解归类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实务中,一方面混合成本的确认利用排除方式,只有当准确确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后,剩余的成本划分为混合成本。另一方面混合成本分解宜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用方法,并利用其他方法进行印证。成本分类是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多种方法并存方式进行划分。
由于本-量-利分析方法是决策、计划、控制的财务模型管理工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依据该工具原理方法灵活调整,以使分析数据更加接近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另外,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用于管理决策的数据并不要求十分精确,只要其误差不影响决策的结果。
综上,企业营业目标利润的实现,是企业进行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体现,并不是供、产、销某一经营活动环节独立决定的。本-量-利分析就是要求企业要综合统筹所有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并根据自身企业具体情况对影响利润相关因素予以量化,且结合周围条件变化进行动态分析调整,使管理层进行决策、计划、控制等方面处于有章可循状态,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经常被控制在最有利的状态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