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斐
(长治市财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国有企业虽然在不断的改革、转型,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中遇到的竞争越来越大,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也越来越多。因此,国有企业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因此,国有企业投融资的重要性随之突显,本文主要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国有企业由于存在国有背景的强大支持,政府干预性强,领导者相对缺乏竞争意识,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目标任务考核密不可分,缺乏积极主动性,追求短期效益,造成盲目投资;加之,领导者欠缺专业素养,在进行外部投资时,忽略了风险控制,出现了投资过度、投资效率低下的现象,表面上亮化了财务报表,实则造成大量的现金流被套牢。
1.投资的短视行为
企业的投资决策关系到企业是否能持续稳定发展。成功的投资项目可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增加收益。但是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盲目投资和投资过度现象,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和眼前利益,不考虑资金成本和回收率,急于扩张,轻率定论。在实际投资工作中,国有企业不重视专业的市场调研分析,没有构建合理的战略投资规划,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有时会做出与公司的经营方向背道而驰的投资决策,新投产的项目或许短期内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欠缺科学的投资体系
如果企业的投资管理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在投资过程中,就无法实现对资金的有效利用。目前,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文件和政策制度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国有企业由于其独特的经营特性,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来管理和约束投资项目的评估、立项、实施等各个重要环节,投资决策主要来源于领导的主观臆断,没有科学的论证结果支撑,无法精准预测和控制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投资项目出现问题时,没有应对策略,极易导致投资失败,使得企业内部资金运转困难,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由于投资风险分析体系未建立,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和流程不健全,不能明晰各环节的责任落实情况,互相推诿,无法真正实现责权分明、责任担当。
3.缺乏高素质的尖端人才
为了确保企业资金链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企业在开展投资工作时,必须制定中长期的战略投资规划。国有企业人员虽然庞大,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职工“等靠要”的心理严重,没有创造性、积极主动性,大多财务人员的工作维持在基础的账务处理上,缺乏投融资的相关经验与决策能力。加之,一些管理层对投融资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方案与实操“两张皮”,方案成了理论化的形式,实操没有管控和制约,投资项目很难产生预期的收益。
融资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纳外部资源,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扩大再生产,以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其实,不仅仅国有企业投资依赖于融资结构的稳定性,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国有企业尽管有政府背景,但随着政府不能为“国企兜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原本单一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也受到限制,国有企业需开拓新的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改变融资观念。
1.融资结构的依赖性
当前,国有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和政府注资,单一且过度依赖的融资模式给国有企业带来很大的融资隐患和风险。近年来,受市场环境影响,为了保证贷款的回收率,不断完善贷款体制,强化内部责任,银行将风险转嫁给借款方,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况且,在政府退出国有企业的经济保障后,银行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更为严谨。政府在寻找财政收支平衡点中对国有企业的注资也在进行合理化的考量,以期国有企业真正进入市场化运作。
2.融资规模与资金需求不匹配
企业筹集到的资金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合理配比,提前计算筹资成本,预测投资收益,当投资活动的收益率大于筹资活动的资本成本率时,筹集到的资金才体现出应有的价值。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特性,部分地方党政领导追求政绩,盲目筹资,事先没有考虑资金的需求量或者项目的可行性,致使投、融资失去平衡,出现两极化的现象。融资过多,项目资金不能完全使用,加大资金成本;融资短缺,无法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降低市场竞争力,资本运作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率。融资规模与资金使用的不匹配性势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运营成本的增加。
3.融资体量与风险承担不对等
目前,各地国有企业纷纷集团化,希望能够通过集团内部融资业务的开展,提高集团整体财务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强融资能力,降低资金成本。但一些地方性的国有企业受体制影响,改革不彻底,改制后的母子公司仍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职权统一的产业链规模,只在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体现了合并数据,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不能形成资金链的价值最大化。集团公司利用整合资源融资后,由于子公司只是合并报表公司,形式统一实质脱离,资金自然不会在集团内部各子公司间合理分配使用,但子公司却要承担相应的融资风险,子公司资金体量跟不上,业务发展受限,直接影响企业的营业利润。
受传统管理模式和陈旧体制制约,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严重影响着企业内部制度和管理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应深化改革,充分参与市场运作,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思维方式,创新治理理念,增强激励制度,在提升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效率过程中,推进产权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第一,国有企业要把握我国金融改革深化和资本市场逐步发展完善的契机,建立规范的融资决策机制,优化资本结构,拓宽融资渠道,使融资方式多元化。第二,国有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科学分析投资项目的资金成本与收益率,精准决策,合理规划。第三,国有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及绩效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内部资源的整合效用,通过企业的优化组合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第四,地市级国有企业应通过资源的优势整合,带动当地企业共同发展,确保当地经济稳定增长。
企业投资前,必须对未来市场状况做出预测,分析目标产品或者项目的可行性,掌握未来收益情况。建立科学的投资体系,分析比较投资项目的优劣、风险的高低,提高国有企业投资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规避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在投资决策时,应集体研究决定,摒弃“一言堂”现象,并完善每一环节的责任落实,强化责任担当。在投资进程中,要通过规范的流程和监管制度对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投资活动的顺利实施。还要做好各阶段的跟踪与评估,对有差距的环节进行修订、完善,并且制定风险防控措施,保证资金的安全,减少损失确保投资收益。
国有企业在对外进行投资时,为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应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在项目审批之前不仅要做足市场调研,还要做好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设置不相容职位对相关人员的权利进行约束和监督,做好审批流程,对投资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国有企业应改变对政府资金和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合理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全面分析市场需求及企业发展规划,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案,使投、融资资金体量相匹配。优化融资结构,挖掘社会资本潜力,拓宽融资渠道,在充分发挥内部留存收益的基础上,以企业的实际需求测算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比例,降低资金成本,增强企业的资本实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还能帮助企业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先进的管理办法及技术,为企业开拓市场、增强市场占有率。
近年来,财务人员都在向管理会计转型,财务工作也不仅仅是记账、报账这么简单了,国家要求的是复合型人才,“业财融合”是对财务工作的新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必须有高素质、本领强的尖端人才给出专业化的投融资建议,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所以,财务人员的大转型是大势所趋,这就给我们财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专业素养,增强业务能力,打造尖端的高素质财务专业者是国有企业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有企业投融资工作的开展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投融资管理制度是企业当前工作的首要目标。企业不仅要加强投融资管理,更要慎重做出决策,并与其发展战略规划相匹配;经营者要着眼市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打破传统模式,提升投融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