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鹤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信息与网络管理处,广东 广州,510520)
近年,随着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报读我校的学生也在逐年增长,截至2020年,我校在校生人数已突破22 000人。面对急增的学生人数,我校自行开设的公选课数量已无法满足学生人数的需求。在此情况下,2015年我校信息与网络管理处和教务处共建MOOC荟萃平台,并引进一批优质的慕课课程作为我校网络公选课程。网络公选课从试运行到大规模使用,已达10个学期,学生也对这种离开课堂,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逐渐熟悉、认可。
采用名校名师的慕课课程作为我校公选课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我校公选课数量不足的情况,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学科知识。网络公选课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所喜爱。其具有学习时间灵活、分割后的学习内容更容易获取、更容易维持学习兴趣、更方便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知识的吸收率也有所提升。不过,使用网络公选课,也带来了学习质量下降、教学环节控制不严的系列问题,如部分同学对选择网络公选课程极不重视,对学习环节不熟悉,无故缺席期终考试;有些甚至以获取学分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段刷课以期获取学分,偏离了引入优质课程的初衷,造成学习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些问题不单是我校开展在线课程教育上遇到的问题,也是各高校遇到的共性问题:(1)难以保证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2)虚拟环境下难以辨识学习者的真实身份;(3)当前在线课程的设计仍是基于行为主义,绝大多数的在线课程只注重知识点的讲授,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思想碰撞,缺少大学校园给予学生的人文关怀;(4)教师对开课热情不高,缺乏责任和激励机制,缺乏精品课程。
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创新,更需要高品质的教育,为此,围绕在线课程学习质量存在的问题,探究在线课程的学习质量管理方式,刻不容缓。
在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形势下,各高校也纷纷启动了在线课程建设和应用的规划。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拓展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迫切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我校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改革,我校采用共享的校际优质教学资源,以网络课程应用为抓手,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改革[1]。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洪流,在平台运行初期,我校就大力引进多个平台多门课程,课程数量巨大,虽然迎合了学生选课各类需求,但是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我校由教务处及信息与网络管理处共同负责选课、运行管理、考试管理及成绩管理,全环节管理也造成了多平台管理困难,学生在多平台选课也因不熟悉各平台的规则,影响了课程的通过率。由于课程众多,每门课所选的人次较少,也给管理部门带来管理压力,影响管理效率。
通过几个学期的运行,特别是通过已有选课及学习大数据分析,我们管理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2.2.1 跨部门联合共同部署工作安排,规范规章制度
学校信息与网络管理处联合教务处共同组织教师参与培训,组织发文,形成了一些规章制度,并要求教师按照制度和流程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提交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在见面课程的安排上,第一次课要求教师讲清楚线下课程成绩比例,线下课程组织安排和考核方式,并通过APP组织签到。
2.2.2 进行课程分类,推行混合式教学
我们对课程进行分类,精选课程按人文模块、社会工具类等分类。采取了降低纯线上课程的选课数量,着力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立spoc课程平台,对于纯线上课程考核,加大抽取学生比例,线下组织统一考试,对于spoc课程的内容,每周分章节,固定发放学习内容,既能防止学生突击完成课程任务,其连续性学习也符合教学规律,并延续到期末考试,防止学生开课初就突击完成课程任务然而最终却无故缺席考试的情况发生。在章节内容设计中,要求教师根据行业和我校学生的素养,增加课程知识,贴近实际,建立课程退出机制和学生退课机制。
2.2.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励学生勤学、悦学、会学
由于在虚拟环境下难以辨识学习者的真实身份,如何判断学生是在有效学习,目前各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来部分解决这一问题,如通过播放视频时防止窗口切换,在视频播放过程中通过弹窗提出问题,观看者必须回答正确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否则平台自动回退一部分时间,从上个问题后再次观看视频。这些手段确实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主观问题。
我校从选课开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线下导课制度,对于平台的选课、线上组织课程内容介绍的,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价值和兴趣进行选课。鼓励学生挑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程,从兴趣爱好中选课,从主观上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热情[2],再配合一些主观作业,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从行业需要中学习,学有所获,具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深入学习者的内心,学得轻松,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如“女子礼仪”这门课程,是我校护理专业选修的精品课程,从2015年开课一直保留到现在,一直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2.2.4 建立教师激励和责任机制,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
激励机制能够加强和激发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动机,推动并引导公共选修课的实施,因而对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和大学公选课质量有深远影响。责任机制通过规章制度,让优秀教师开设公选课成为习惯,我校原则上要求每位专职教师每学年必须开设一门公选课程,采取工作量按总学时统计,从而遴选出优秀课程,激励和引导教师开设网络公选课,积极组织线下见面课程。
2.2.5 构建完善的网络公选课评价体系
建议教师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成绩比例,运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推进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成长性评价能够突出学科差异,是一种个性化评价,考试本身应着重考查学生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重在推理过程和思考过程,而不只是用标准答案考察大家的记忆力[3]。
我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收集、深度挖掘和系统分析有关数据,直接呈现教育教学状态,使得网络公共选修课起到它应该有的积极作用。我校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建立网上导课平台,建立教师的激励和责任机制,加大形成性评价成绩比例,使我校的网络公选课程质量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达到了引入优质课程资源的目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了学生视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何改善公共选修课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成为一个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