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希望小学 王立艳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发生了改变,各科教学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还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依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觉得学生只要能够认识基本汉字,掌握阅读理解技巧,将要求背诵的篇章背下来即可,导致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没有感情,不知道如何断句等。即使一些教师已经注意到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并不正确,无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导致学生在团体朗读过程中出现只张口不出声的现象,进而使朗读教学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之前,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教学,尤其是拼音教学,这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准确性以及连贯性才能够得到提升。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详细设计基础教学的环节,为日后顺利开展朗读教学提供保障。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拼音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个拼音字母的读法进行详细指导,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出现平翘舌不分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音调和读法。
想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是十分关键的。俗话说“熟能生巧”,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常进行练习,多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实现朗读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进行新课讲解之前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对所学文章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将文章中读音不准、难以理解的地方圈出来,教师进行正式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地方,进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升。
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十分关键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作为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朗读教学中,进而使学生爱上朗读,使自身的朗读能力得到锻炼。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这篇古诗词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古诗词中表达的意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利于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情感注入其中。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调动起来。讲解完这首古诗词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朗读,可以配合表演,将李白当时写《静夜思》时的状态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朗读技能,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融入情感,体会到朗读的美妙。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机会以及使学生掌握语感,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达成共鸣,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当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之后,学生才能够爱上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进行朗读,将情感融入到朗读中,使其朗读技巧以及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当学生朗读完之后,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做出点评,对于学生朗读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地方要表扬,有错误的地方应该及时指出,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朗读技巧以及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朗读比赛,朗读篇章学生可以自行挑选,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在比赛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朗读时要咬字清晰、读音正确、朗读流畅;当学生比赛结束时,语文教师可以挑选出朗读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要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朗读技巧和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朗读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朗读的魅力,进而使学生自主进行朗读,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