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许文俊
作为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部分,写作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小学中年级是一个过渡时期,尽管在写作上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进行了相应的写作练习,但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年级学生依旧缺乏写作经验、写作素材,对写作方法的掌握也不到位,难以形成系统的写作框架。所以,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要提高其写作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需要转变。
教师可根据写作课程内容,创设多样情境,利用互联网信息设备通过视频、动态图等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课堂的趣味性。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将主动权、话语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平台,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培养学生写关于景色文章的时候,可以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程中的《火烧云》为例展开,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火烧云景象,让学生直观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再结合《火烧云》这篇文章的生动描述,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
虽然写作课程要进行一定的理论讲解,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必不可少的。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布置好实践任务,周末在家长的带领下,让学生去贴近自然,体验生活滋味。后期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评改,在每一次的评改、修改中吸取他人优点,及时改正自身问题,不断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当地自然或者科学博物馆,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把自己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融入到写作中,丰富课程多样性的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
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基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及大量的素材积累,而受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接触的仅仅是现有的教科书,往往无暇品读课外读物,其次加上生活阅历的缺失,接触到的事情不足以作为写作所需的素材。因此,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讲,强化阅读训练,积累写作素材尤为重要。
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记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培养写日记和随感的习惯,在日常锻炼中总结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周阅读一本经典文学名著,例如: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阅读《格林童话》 《爱心树》等,针对五年级学生可以安排阅读《小王子》《海底两万里》等,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中记忆深刻的词汇或语句摘抄记录下来。写作能力的提升一定是基于阅读和欣赏能力的培养,只有阅读大量写作作品,对之进行分析揣摩,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写作水平。
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一方面,要着重对学生基本语言进行指导(如:人物描写准确、保证语言的基本逻辑合理、符合语境要求等),在指导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文章主题的突出方法,且主题的突出要言简意赅。另一方面,进行文章结构布局的具体讲解,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合理布局,如何才能做到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次鲜明等基本要求,还要就不同体裁的文章有针对性地讲授描写方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范文,让学生选择相近事物进行仿写,当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之时,再安排学生对一些文章进行续写,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根据文章原有脉络续写结尾,锻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生活是最原始的素材来源,就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走出课堂、校园,去拥抱生活、大自然,与更多的事物接触,就会无形当中产生一些感想,而且都是真实的体验,对学生自身写作的提高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活是写作最好的源泉,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时“无话可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对生活用心观察和体验,对生活中很多事物觉得习以为常,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闪光点,为写作提供更多灵感和素材。学生在与社会生活相接触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观察社会生活的能力,还扩展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加贴近生活,更具生动性。例如,在培养学生写人物的文章时,可以安排学生在周末去看一场电影,在观影结束后围绕影片中的人物展开写作,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影过程中要对人物形象、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分析出人物特征,通过对人物服饰外貌、肢体语言、神情姿态的描绘,展示人物个性特点。通过观影对人物进行写作,建立写作与生活的联系,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又能让学生掌握人物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写作的各方面要求都更加严格,教师要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征、学生的心理,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依据实际情况,完善改进教学方法。中年级是写作教学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学在整个小学时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还要更新教学理念,正确指导教学,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