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构建信息技术活力课堂

2020-11-26 01:04陈祥炎
名师在线 2020年32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素养信息技术

陈祥炎

(福建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福建福清 350319)

引 言

电子产品的普及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奠定了环境基础,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各学科落实学生的“学科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能局限于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而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信息责任和安全意识,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当前阶段,线上教学方式广泛推广,更突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其丰富知识,创新应用。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简介

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表现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1]。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和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明确信息责任与安全,以便学生绿色健康地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责任。信息意识是指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例如,学生运用百度搜索功能提炼关键词获取信息的意识,并主动对比信息、筛选信息,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与别人共享信息。计算思维是指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并把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迁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如Scratch 程序学习。数字化学习则是指运用数字化信息工具进行学习,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外在表现,也是学生信息化应用的基本能力,学生正在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并越来越喜欢数字化学习方式。信息责任,则是指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具备信息安全意识,一是保护好个人信息的安全,二是维护信息环境的健康,三是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和伦理准则,尊重虚拟空间的规范。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虚拟的信息环境和现实社会一样,因为信息传播方式是“核爆炸式”,因此,在鉴别信息时更要谨慎,以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以这四项基本素养为总目标,可以在一节课中同时兼顾这四项,也可以有所侧重,灵活把握,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信息品格和应用能力,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二、信息技术活力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构建趣味课堂

要想构建趣味课堂,教师就要深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组织教学,投其所好,激发其兴趣[2]。信息技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操作练习,尤其是指法练习。一些学生对键盘比较陌生,不熟悉每个字母的位置,而且键盘上都是大写字母,拼读有难度,学生输入一段话需要用很长时间。教师如果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指法输入文字,所需的时间更长,大多数学生缺乏耐心,练习一会儿就会抛开枯燥的练习去玩别的小游戏。既然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教师就可以把指法练习设计成小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训练。

例如,《金山打字通》的软件以游戏的方式和界面呈现指法练习,深受学生喜欢。“青蛙过河”和“勇攀高峰”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练习字母和汉字的输入。学生输入汉字的速度越快,内容越准确,奖励的分数就越高,过关速度就越快。学生都有好胜心,大脑高度集中,能够迅速记住键盘的字母位置,练习效果非常好。教师可以将数字键盘练习设计成“钢琴键”,在屏幕上呈现出曲谱,让学生的数字键练习变成“乐曲弹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任务,兴趣十足。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枯燥的练习都可以设计成游戏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转变教学思维,构建创新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讲解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在家里已经接触过甚至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尝试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在遇到操作“不灵”时再请教教师。学生还可以互动交流操作技能,自主学习新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先学后教”的原则,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知识比较枯燥,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跟着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学习极易限制自己的思维[3]。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找到每个班里的“电脑天才”,教学时可以让其先做示范。“生教生”可以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实现思维碰撞,发展创新思维。

另外,信息技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构建创新课堂。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 制作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制作一个课件,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幻灯片背景,设计每页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自由添加动画效果,插入艺术字、音频、视频等,然后把材料打包放在一个文件夹中,联机播放展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不同的PPT 画面,添加不同的动画效果,使幻灯片各具特色、美轮美奂。学生在课件设计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掌握PPT 的制作技巧,并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

(三)善用教学语言,构建人文课堂

课堂的生动性离不开教师的调度和组织,教师艺术化的课堂语言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风,让枯燥的学习变成轻松享受。教师语言幽默风趣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其全身心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富含情感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受春风化雨般的温暖,增强学习信心。小学阶段每个班级信息技术课时不多,教师需要带的班级数则相应增多,师生之间比较陌生,而且教师可能会在一周内在不同的班级多次重复讲解一节课的内容,容易感到乏味枯燥,但学生眼中每节课都是新鲜的,而且学生喜欢计算机操作课。所以,教师在每个班级上课时都要及时调整情绪,发现每个班级学生的特别之处,运用人文性语言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电脑病毒与危害”时,教师在讲解时把“电脑病毒”与“感冒病毒”进行类比。学生对“感冒”深有体会,在发烧、咳嗽时感到很难受,需要吃药缓解,比较严重的还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计算机如果“感冒”了也会有类似的症状。教师播放电脑中病毒后的几种症状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电脑病毒的危害。这种类比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切身理解教材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另外,教师的教学语言大多是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不但要掌握评价的“火候”,更要让评价深入学生内心,发挥鼓励督促的作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于义。”由此可见,只有教师的教学语言饱含深情,寓理于谐,打动学生,才能产生良好的评价效果。

(四)融入实际生活,构建活力课堂

学生在学习中喜欢由“已知”到“未知”,从熟悉的事物中探究新的内容会更有成就感。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容走向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比较专业,如果能联系日常学习和生活,则可以让学生感觉信息技术并没有那么高深,身边处处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信息技术中制作表格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张贴的课程表,了解何为“行”,何为“列”,并自己制作一张课程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插入时,行数或者列数多了怎么办?并由此引出“删除表格”。表头只有“课程表”三个字,要想放在中间位置,怎样把表格第一行的格子线去掉呢?这样,教师就能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合并单元格”。然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插入的表格进行边框修饰,让表格看起来更美观。学习和实践操作同时进行,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积极性,既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收获看得见的学习成果,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所以,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要结合实际操作练习,让专业术语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信息技术安全责任意识培养

信息技术安全责任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因为网络不安全因素比较隐蔽,小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比较低,经不起网络诱惑,很容易掉入网络陷阱。一些不法分子还会通过这些渠道传播谣言,让学生在无知中成为传谣的“主力军”。网络本身就存在一些漏洞,网络犯罪分子会借助各种工具通过这些漏洞窃取他人的信息。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借助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小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主要依靠教师的宣传教育。课堂上教师要重点讲解,培养学生绿色上网的习惯。校园宣传栏要开设信息安全教育专栏,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文明现象,不信谣、不传谣,争做网络好少年。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播放有关信息安全的微课,直观形象地介绍信息安全知识。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手抄报等形式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集中开展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安全知识的热情,强化学习效果。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结 语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很多概念都是专业术语,而且只有在信息环境中学生才能透彻理解。教师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教学思维,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构建生动活泼的信息课堂。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网络安全知识,以坚定的责任感抵制网络陷阱,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品格,从而全面提升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素养信息技术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船舶信息安全预测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