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婉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民族器乐作品承载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基因,借助民族器乐作品欣赏实施音乐审美教育,是提高中职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职音乐教育中,可以选择适合中职生水平的民族器乐作品,通过提高音乐教师综合人文素养、创新教学模式,成立民族器乐社团、丰富学习形式等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职音乐教育 民族器乐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18
Abstrac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root and soul of the Chinese nation.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works carry the unique gen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implement 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with the help of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works appreciation. In the music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e can choose the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works suitable for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We can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humanistic quality of music teachers,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establish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associations, and enrich learning form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cogni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sic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humanistic quality
1 民族器樂作品表达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中国民族器乐作品反映了彼时彼景下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现,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核心,因此着力研究民族器乐中的内涵与精神也是我们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有力手段。
在中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多是赞扬或是歌颂某一美好品德,如经典的器乐作品《梅花三弄》历经不衰,优雅的意境和崇高的格调借以赞赏梅花“凌寒独自开”的美好品格;慷慨激昂的《广陵散》渲染了中下阶级人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坚贞不屈的品格;也有通过器乐作品传达某一具体志向或是情感,如《竭石调· 幽兰》抒发了战乱年间文人对祖国山河的忧心,渴望报效国家却又无可奈何的痛苦;在近代的民族器乐作品中,也以中华民族美好品格作为主线,例如《晚会》《抗日战争》交响乐等,展现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全民抗日的坚定信念。
2 民族器乐作品对于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人文素养的作用及价值
人文素养指的是通过知识的汲取所转化为内在的修养、人格、气质,广泛地包含了艺术修养、文明礼仪修养、道德伦理修养等,这是任何学科归根到底的教育本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强调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音乐欣赏课程在教育教学中承担起育人的作用,这对于思想和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的中职学生而言尤其重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承载物,民族器乐作品在培养中职学生中华传统人文素养中又起着特殊的作用:
(1)陶冶情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器乐作品于中国源远流长的社会文明中凝成,表现的是中华民族美好的精神,宣扬的是有容乃大、勤劳刻苦、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领略中华民族优秀的品格,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养成勤奋、勇敢、谦让、守礼的品质,发展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2)丰富知识,了解中国历史与发展进程。民族器乐作品见证了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学习乐曲就是在学习中国历史,比较于传统的历史课堂,通过学习民族器乐作品而将学生代入到那个年代中,切实体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并在了解乐曲的背景中,丰富历史知识,实现寓教于乐,增强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肩负责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民族器乐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民族器乐作品的行为本身就是提醒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为人不忘家国,这也是人文素养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所以,通过民族器乐作品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从容应对世界各民族思想文化的激荡,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4)博雅并行,发展综合素质能力。中职学校的学习课程以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强调的是科学素质教育,但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市场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要求院校需对人文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两手抓,全面发展,形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可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民族器乐作品内涵丰富不枯燥,符合对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要求。
3 民族器乐作品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教育探索
3.1 民族器乐作品内容的选择
由于民族器乐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在开设相关课程时,音乐教师需要找到作品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切入点,以中职学生能够理解的角度挖缺作品更加深层的内容,从而实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建立在教材本身,又对作品有所扩充,要求教学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如何演奏器乐和相关的音乐技能,在教学前可以将作品历史背景作为导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在学生鉴赏和学习民族器乐作品时,辅以文学、美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和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所以,中职学校进行民族器乐教学时要重视知识的广博性。
3.2 民族器乐作品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的方法
一是提升音乐教师综合人文素养。如果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那么音乐教师就是课堂的引导者,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持人,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中职学校要定期开展以人文素养为主题的各类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引起音乐教师教学、自身、专业等人文素养方面的思考。第一,强化音乐教师的文学底蕴,确保其自身的阅读量,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为学生带来更高效更有深度的教学,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除了音乐教师的自觉学习,中职学校要重视对音乐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优良校风的建设,校风正则教风正,强化师风师德,教风正则学风浓。第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民族器乐作品也因时代的变化而产生新的理解方式,这需要音乐教师保持对时事的关注,及时扩充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和素养,才能在接触新鲜知识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面前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音乐教师之间也可以将民族器乐作品与流行音乐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以前瞻性的眼光充分的借鉴流行音乐优秀之处,找到民族器乐作品与流行音乐作品之间的共同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现代化高质量人才。
二是创新教学模式。中国传统艺术多强调含蓄之美,因此在学习民族器乐作品时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其感知音乐和捕捉情绪的能力,在强调人文素养为教育目的的教学改革后,创新教学模式变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使得教学方法具有多样化的形式,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第一,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视觉、听觉的享受,既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民族器乐作品中的思想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品质,又可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肩负着不可以推卸的使命和责任。第二,设计灵活多样的民族器乐作品欣赏课,确定某一主题,例如“夸一夸我们的祖国”,学生搜集相关民族器乐作品,接着可以是借助民族器乐演奏出来,可以是探索作品背后的故事等形式,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第三,除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还有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局限,有效改善课堂氛围,并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为教学课堂赋予更多的可能。
3.3 民族器乐作品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的途径
一是成立民族器乐社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民族器乐社团,通过学习民族器乐的演奏,更深的体会民族器乐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并积极组织接受了民族乐器演奏训练的同学,参加传统民族器乐演奏比赛、演出,提高自身的成就感,让学生的民族器乐学习和练习更有目标性,通过演奏民族器乐作品,从而更全面的体会理解作者创作技巧和表达的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艺术家进校园指导社团教学,以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民族器乐社团为例,带领学生参加乐团演奏活动增强学生音乐素养能力,或者进行义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能够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二是丰富学习形式。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民族器乐作品的学习。网络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殊优势,疫情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进度,出现了不少“隔空合奏”等新闻,所以中职学校可以建立民族器乐学习资源平台,共享网络艺术家民族器乐课,在课前以预习的形式让学生参加线上音乐学习课堂先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使得在线下课堂能够更加投入。还可以与当地的乐团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民间乐团的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风土人情的传统音乐的同时,也使得教学更具代入感,领悟民族器乐作品背后所蕴藏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民族器乐作品承载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基因。将民族器乐作品欣赏融入中职音乐教育中,是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人为本,教学之前需先教会学生做人,许多中职学校在教学时过分强调了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因此,中职音乐教育中,我们要借以民族器乐作品欣赏,丰富学生艺术内涵和文学素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丰富学生心灵,从而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重点課题“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两课多平台创新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9ZQJK005
参考文献
[1] 关羽婷.探析高职院校传统音乐欣赏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2019(11):71-72.
[2] 黄春琴.探析学校民族器乐教育的人文价值[J].音乐天地,2014(12):19-21.
[3] 马丽.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人文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04):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