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生动趣味的拟人化手法备受广大观众青睐,其不仅是塑造角色性格的关键手段,而且是动画艺术的显著特征,是其他艺术手段难以匹及的。因此,本文结合动画角色的拟人化特征,重点探讨了拟人化手法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缩短影片与观众的距离。
【关键词】拟人化手法;动画角色;动画设计;角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拟人化,是将人物特征赋予思想或情感的对象,使之人格化的过程。通常而言,拟人化手法多运用于将人物角色以外的其他动画角色人格化,赋予其人类独特的情感、动作、表情、语言特征等,以增强观众的共鸣体验,提升整个动画的艺术鉴赏价值。
一、动画角色的拟人化特征
对于动画角色而言,其拟人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形象、动作、语言方面,通过角色拟人化使观众深刻了解角色思想,增强动画的艺术效果。
(一)形象拟人化
动画角色形象涉及其外在形态、表情、服饰、习性等方面,设计师根据角色需求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趣味、新颖的艺术形象。其一,形象拟人化离不开人格特征。从外形层面看,设计者往往将生活特征赋予角色形象上,以彰显人格化特征。如《汽车总动员》中,皮克斯创新了汽车的拟人形象:由惯用的车灯眼睛转变为车窗眼睛,将惯被设计为嘴的挡泥板刻意忽略,增加了拟人化嘴;神情方面,表情、神态均为重要的非语言信息,传达着人格化的喜怒哀乐,如《虫虫特工队》中的小工蚁飞力,其在发明时面部神态体现出十足的热情,被赶走时又倍感沮丧伤感,面对霸王时又不乏勇敢果毅,这无疑都是动画角色的拟人化表现;服饰方面,拟人化设计凸显了角色的不同身份与职业,如《工作细胞》中,红白细胞的服装分别体现了其在人体中所担任的“职业”,红细胞身穿红夹克工装,头顶圆饼状帽子,怀抱标识“氧气”“二氧化碳”的箱子四处奔波;而白细胞身着白色工装,头顶白血球字样的帽子,手持武器,随时捕杀外来病菌。[1]
(二)动作拟人化
动作拟人化,是将人格化的运动状态、规律运用于动画角色设计中,实现想象与现实的紧密交织,有时是将四脚动物变作两脚走路,有时是将物品创作成有脚有手、有鼻子有眼的生命形象。以《美女与野兽》为例,设计者将动画中的茶壶、杯子、闹钟、蜡烛台、扫帚等均采取拟人化手法,此类角色结构不同,动作规律也随之不同,但动作方式均模仿人类的动作特征加以设计,强化了多元角色的趣味性。应注意的是,角色动作拟人化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角色自身的局限性,充分考虑角色特有的运动特性,如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蛇靠身体爬,只有严格依循生活法则,遵循生物自身特点,不生搬硬套拟人化手法,方可收到较佳的效果。以动画《快乐的大脚》为例,除了跳舞的大脚、会说话的企鹅以外,企鹅其他特点均维持了其原型的自然特性,如摇摇摆摆的走路方式;再如《功夫熊猫》中猴子大师的猴拳、俏小龙的蛇形、朱莉母老虎的虎拳及其十足的跑跳切滑力,这些无疑均体现了角色原型的动作特征。
(三)语言拟人化
人是世界上唯一具备语言功能的生命,因此,语言已经成为一种鲜明的人格化特征。在动画角色设计中,使角色张口说话成为一种重要的拟人化手法,语言沟通可使观众清晰地读懂动画,读懂动画角色的性格与态度。在美国,经由语言拟人化的动画角色犹如真实音乐剧的“演员”,以独特的语言风格与声音特点传达角色的多元情绪与故事的生动情节。以《冰河世纪》为例,除了那只松鼠从头到尾未说过话,其他动物均以语言进行交流,经过设计者的构思与创造,赋予不同角色不同的声音,凸显出了不同的性格。如老虎以洪亮的声音烘托其冷酷与生猛,大象的声音则更深沉,体现了其沉稳与理性的性格特征,树獭声音趋于尖锐,语言风格更幽默诙谐,凸显其狡黠与灵活,观众可通过不同的语言风格、声音来判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极大地增强了动画的观看效果。[2]
二、拟人化手法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在动画角色设计中,拟人化手法应用要依循角色设计的顺序与原则,通过原型选定、撰写小传、观察角色特征、融入拟人化元素等,成功赋予角色人格化特征,还要综合考虑动画的商业、娱乐、艺术或科教等用途加以调整,如此方可设计出具有完整意义的拟人化动画角色。
(一)选定角色原型,传达设计意图
动画角色原型选择犹如电影开拍前的选角一般,要确保角色满足动画整体基调与氛围,且具有十足的艺术感染力与创造力,精准传达导演的意图,并为角色运动、剧情发展等后期制作奠定基础。角色原型的选择涉及两方面:一是正面角色原型的选定。正面角色通常为动画主角,以动画《熊出没》为例,由于这是一部发生在森林中的故事,因而主角均为森林动物,为了和伐木工光头强抗衡,兔子、松鼠等小体型动物缺乏力量感,老虎、狮子又过于凶猛,因而选择了熊这一原型作为正面角色,其既可与伐木工光头强抗衡,形象上又不至于太过威慑,以此奠定该动画的幽默总基调,深受孩子的喜爱。二是负面角色原型的选定。以动画《蚊子的一生》为例,创作者意图在于讽刺贪婪的人必将毁在贪婪的欲望之中,以此告诫观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从动画意图来看,角色属于负面角色,因而选择原型时要选择外形不那么可爱的角色,如此悲剧来临时方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而外形不美、贪婪又可传达痒的主题,蚊子无疑是最佳选择。[3]
(二)撰写角色小传,明晰角色性格
撰写角色小传可使动画角色形象更生动饱满,通常而言,动画短片并不需撰写小传,长篇动画则离不开角色小传,其可使设计者对角色性格的理解更深刻,避免创作后期方向迷失。在动画角色小传撰写时要尽量详尽,无论是角色生平,还是经历,均会影响动画作品的艺术效果。以《疯狂动物城》为例,主角之一是狐狸尼克,其自小与母亲一起生活,虽贫穷却快乐,但当他加入小骑童子军后一切都变了,作为这个群体中唯一的食肉动物,他遭受了排挤与歧视,只能偷偷哭泣,并下定决心不再显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也不再试图扭转其他动物对自己的刻板印象。长大后,他与兔子朱迪不打不相识,并肩查案,朱迪想让他成为警察,尼克欣然答应,但在新闻发布会上,朱迪因紧张说出了动物发疯与食肉动物相关,这使得尼克立即想起了小时候备受欺凌的经历,顿觉遭到朋友背叛摔门而去。若无小时候的经历,尼克不会产生如此行为,可见,撰写角色小传可使動画各环节合情合理、角色生动鲜活。[4]
(三)观察原型特征,融入拟人手法
撰写好角色小传后,设计者需仔细观察角色原型的身体结构、神态表情、动作形态等特点,合理融入拟人化设计元素。一方面,要观察角色原型的身体结构,寻找原型中近似于人的某些特征,采取拟人化、夸张化手法创造出多元角色。以《疯狂动物城》为例,主角兔朱迪的原型小巧呆萌,设计者通过缩短上半身比例,进一步夸张脚部比例,凸显了该角色的灵活、勇敢特征;而警察局长原型为水牛,设计者通過夸张其肌肉,赋予其“硬汉”造型。另一方面,要观察角色原型的神态表情,通过相似面部特征的变形、添加不存在的人格化面部特征,精准反映角色情感并传递信息,营造诙谐幽默的氛围。如动画《海底总动员》中,设计者保留了鱼的面部结构,同时将其眼部设计为类似于人的可自由活动的眼睑,以塑造角色性格、传达不同的思想情感。此外,要观察角色原型的动作形态,为角色拟人化运动设计提供便利。在角色动作设计前,设计者要先对原型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如猫如何玩毛线球、狮子如何捕猎、羚羊如何奔跑、兔子如何跳跃等,将动画原型各形态、动作了然于胸,既要使所设计角色符合人的运动规律,又要适合角色原型身体构造,达到一个适度的动作效果。例如,《疯狂动物城》中,伤心时原本竖着的耳朵缓慢垂下的兔子朱迪;用手打字、接打电话极其缓慢的树獭等。[5]
三、结语
综上,动画角色因被角色设定师赋予生命与魔力,方可在屏幕上恣意挥洒表演。动画影片的感染力、后续产品的开发潜力均取决于角色设计情况,除了基本造型层面上点、线、面、色彩等造型艺术构思以外,还要赋予角色拟人化处理方式,将“人的属性”与“被拟对象的属性”全面融入角色的形态、动作、语言、情感之中,使观众跟随趣味十足的角色在极具创造力、想象力的世界中穿梭遨游,使整个动画影片兼具商业性与艺术性。
参考文献:
[1]王诗莹.浅析拟人化手法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表现[J].艺术教育,2020(2):142-145.
[2]范梦雪.拟人化手法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8.
[3]王涵,刘虹弦.动画角色的拟人化风格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26(4):35-37.
[4]刘昆.动画创作中动物角色造型设计的拟人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5]关晓朋.动画角色的拟人化特征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8):258.
作者简介:张丽丽(1986-),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动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