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2020-11-25 03:06黄江焱徐华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9期
关键词:胶浆双腔利多卡因

黄江焱, 胡 云, 徐华阳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麻醉科, 江西 九江, 332000)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肺癌、肺叶内不可逆病变的有效手段[1-2]。全身麻醉下使用肌松剂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是胸腔镜肺叶切除常用的麻醉方法,也是保证术中单肺通气的关键。但双腔支气管插管内导管属金属异物,可损伤口、鼻腔和咽部黏膜,引发出血或喉头水肿,刺激患者声门和支气管内黏膜,引起剧烈咳嗽、憋气或支气管痉挛,严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3]。研究[4]发现,术中使用肌松药可松弛咽喉部肌肉,减轻导管刺激,降低拔管并发症发生率。研究[5]表明,行喉头或气管表面麻醉,可减轻插管应激反应。研究[6]报道,行气管套囊浅表麻醉较少,且双腔管外径较粗,置入和定位过程复杂,拔管效应较单腔气管更为明显。本研究探讨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在本院行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均由同组医师行腹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支气管内插管。排除标准: ① 急性喉炎、喉头黏膜下血肿者; ② 合并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血液疾病者; ③ 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 ④ 肺部感染者; ⑤ 既往肺部手术者; ⑥ 严重呼吸功能不全者; ⑦ 利多卡因药物及药品成分过敏者; ⑧长期吸烟者。

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 年龄37~68岁,平均 (59.37±6.08)岁; 体质量指数(BMI) 18.50~24.00 kg/m2, 平均 (22.10±1.58) kg/m2; 手术时间(140.35±20.58) min;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级18例, Ⅱ级22例; 气道分级Ⅰ级29例, Ⅱ级11例。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 年龄35~66岁,平均 (58.30±6.77)岁; BMI 19~25 kg/m2, 平均 (23.09±1.66) kg/m2; 手术时间(141.95±19.89) min; ASA分级I级15例, Ⅱ级25例; 气道分级Ⅰ级33例, Ⅱ级7例。2组上述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并接入动脉压力换能器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谱指数等指标。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并连接一次性双腔管。对照组将2 g白凡士林均匀涂抹于双腔气管插管大、小套囊及前端,研究组将2 g复方利多卡因胶浆涂擦于双腔管大、小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1.5 m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接近50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暴露声门行气管插管,听诊法结合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后行健侧单肺通气。术中吸入1.0%七氟醚,并调整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以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在45~55, 同时调整瑞芬太尼浓度以保持血压为基础血压值上下20.0%左右, 并根据需要间段追加舒芬太尼5 μg、罗库溴铵10 mg静脉注射以维持麻醉深度。调整呼吸参数,设置潮气量6 mL/k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 mmHg, 呼吸频率14次/min, 连续监测套囊内容物容积并维持恒定压强。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使用静脉全麻药。手术完成即刻清除导管内及口咽分泌物,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节律,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潮气量和肌张力等恢复术前水平,拔除双腔管。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2组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七氟醚的用量。② 比较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翻身侧卧(T1)、肺叶切除(T2)、术后恢复平卧位(T3)及拔除导管(T4) 5个时点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③ 记录2组拔管期间咳嗽情况,术后1 d鼻咽痛、支气管痉挛、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咳嗽分为中轻度和重度2个级别,无呛咳、间断呛咳或连续呛咳但持续时间小于5 s为轻中度,持续呛咳且持续时间大于5 s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全麻药物用量比较

研究组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七氟醚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表1 2组全麻用药量比较

2.2 2组不同时点血压、心率比较

2组不同时点心率及T0、T1、T3时点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T2、T4时点舒张压、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不同时点血压、心率比较

2.3 2组拔管期咳嗽发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

发生率

2组拔管期均发生咳嗽,其中研究组发生咳嗽8例,对照组咳嗽19例,研究组咳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拔管期咳嗽及术后1 d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双腔支气管插管可保证术中健侧肺通气,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关键,但双腔管内径较粗,插入深度达气管隆突水平,具有强刺激性,易引起剧烈呛咳、憋气等,且拔管时麻醉减浅,导管拔出期间易使交感神经兴奋,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导致心跳骤停、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7-8]。研究[9]发现通过喉上神经阻滞或局部注射麻药等可有效减轻插管、拔管应激反应,但操作繁琐。加深麻醉用药或使用血管扩张剂可减轻围插管、拔管操作引起的呛咳、咽部疼痛等反应,但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低血压,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

复方利多卡因胶浆为无色澄明的黏稠液体,是一种皮肤黏膜表面麻醉剂,常被用于浅表麻醉,主要由酰胺类局部麻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组成,可作用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阻断传入神经传导,暂时缓解局部痛感[10]。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血压在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翻身侧卧(T1)及术后恢复平卧位(T3)时点无显著变化,但研究组在肺叶切除(T2)及拔除导管(T4)时点舒张压、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具有局部麻醉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围插管和拔管应激反应,与范艳霞等[11]研究一致。复方卡因胶浆渗透性及附着性较好,将其均匀涂抹于支气管大、小套囊及前端可阻滞插管、术中气管导管移位及拔管时所产生的神经兴奋传导,降低呛咳、憋气的发生率,增强患者耐受性,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王汉夫等[12]认为围插管及拔管期呛咳、憋气等反应的发生与气道疼痛受体被激活有密切关系,利多卡因可对气管及支气管黏膜产生局部麻醉作用,提高气道对导管刺激反应的阈值,同时还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有效减缓术后气管黏膜水肿、红斑、苍白及疼痛等。景莹莹等[13]指出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可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阻止Na+内流,防止产生动作电位,进而阻滞神经传导,产生局麻作用;且胶浆以水为基质,其中含有蓖麻油,具有良好黏附及润滑作用,可减少导管对咽喉部组织的摩擦。利多卡因胶浆涂擦于支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处,其赋形剂可均匀附着于黏膜,延缓药物释放,减慢黏膜对药物的吸收,从而延长麻醉时间,使利多卡因在气管内黏膜、声门及咽喉部充分发挥作用,降低气管导管对上述部位的刺激,减少患者咳嗽次数。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拔管期咳嗽发生率为2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50%, 与鲁素红等[14]研究一致,提示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可减少拔管期气管导管刺激,降低咳嗽发生率。

综上所述,复方利多卡因胶浆行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围插管及拔管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猜你喜欢
胶浆双腔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通过LncRNA H19/miR-671-5p 分子轴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外墙外保温系统透气性抹面胶浆的研究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连续性血液净化中临时性血液透析双腔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
复合达克罗宁胶浆对丙泊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喉罩置入反应的影响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胶浆的分类和在服装印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