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丁洲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善施学校 广东 广州 510960)
担任教学工作多年,我深深体会到: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很难很艰辛,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让他们跨过这个门槛,走好后面的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就结合我个人多年的教育经历,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医生看病首先要把脉,找出病因,再进行根治,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想让那几朵迟开的花也能绽放,首先得摸清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教学这么多年,每次接到新班,我都会先对班里那几个特别的学生进行摸底,分析一下他们各方面掉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通过多年的摸查及总结,我发现后进生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就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而然,主要有以下三种:
1.1 个体原因:个别学生是智力有问题,从低年级开始基础就很差,学习跟跟不上,带班的老师又没有及时进行辅导补救,时间长了,就造成知识脱节,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越来越困难,逐渐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厌学逃学的念头;个别学生是因为平时过于贪玩,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违反纪律,老师对其经常辱骂批评,逐渐就产生厌学情绪,不想上学;还有个别学生是心理有问题,这类学生最难转化,往往是老师越打骂就越叛逆。
1.2 家庭原因:因为家庭原因而影响学习和人格的这类学生,在我们农村学校占的比例最大,主要是因为留守儿童比较多。就拿我们学校来讲,学生生源非常复杂,部分是住宿生,星期一至五都在学校,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每个星期只有一两天,回到家里家长都是疼爱有加,那顾得上儿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部分是半宿生,中午在学校吃饭午睡,下午放学回家,这部分学生回到家里往往是没人监管的,因为他们的家长要么就在附近工作,要么就在田里劳作,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很晚才回到家,哪有心思管孩子学习好不好,有没有惹事;还有部分是外宿生,这部分学生个别是在镇上打工或个体户的子女,个别是留守儿童。做生意的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留守儿童的家长都到了城里打工,一年才回来一两次,家里只剩下年事已高的老人家在家里看着孩子,由于过分宠溺,导致这些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打架、抽烟、上网吧、顶撞家长等坏习惯在他们身上表露无遗。
1.3 学校原因: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个教师要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处理,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像我们学校,学生一年级就开始住宿,老师们既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照顾学生起居饮食,工作量大又繁琐。对于后进生,开始可能还给予希望,但是时间久了,如果一点效果也没有,老师就会由一次次希望变为一次次失望,最终完全失去耐心,进而对后进生产生冷漠的态度,把他们放在一边不管,甚至随意批评打骂。久而久之孩子在心里就会将自己和老师、同学隔离起来,在老师面前故意做出一些极端行为,以此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
不管是什么原因形成这班弱势群体,作为肩负教书育人双重任务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耐心帮助后进生转化,让他们重拾信心,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2.1 用心开启后进生的心门。打开后进生的心门,就相当于找到了通往光明的路。凡是后进生,他都会把自己隔离起来,不愿与人交流,作为教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这扇门,因为在内心深处他们比其他同学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所以,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们,用真爱打动孩子,打开孩子的心门,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年我们班有一个叫黄小熙的同学,家在距离学校20多公里的一个偏远山村,自小父母离异,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奶奶带着,由于家距离学校太远,所以他在学校寄宿,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由于黄俊熙长期以来缺乏父母的监管和爱,处于一种叛逆、冷嘲、白眼、批评的环境里,心理混杂着自尊与自卑,冷漠与孤独,偶尔想学但又厌学的重重矛盾,并对老师有心理隔阂,与老师对着干。我想了很多办法转化他都不成功,后来发展到不听老师的话,随意妄为,甚至与老师顶嘴。在我差点想放弃他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学校犯了事,打伤了班里一名同学,当时这名同学伤得很严重,要送医院治疗。受伤同学的爸爸接到通知后,怒气冲冲来到学校要找黄俊熙同学打一顿,当时我在课室门口拦住了这位家长,黄俊熙缩在一个角落里浑身发抖,向我发出了求助的眼神,看到这个情境,我的心突然想起一个声音:“不能放弃他”。事后,我找他谈心,了解到他家庭的状况:妈妈在他很小时就离开家再也没有回来过,爸爸外出打工也很少回来,家里只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奶奶,他恨爸妈不管他,所以对周围的人都充满敌意。了解情况后,我决定用我自己的“爱”,在他和我之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经常和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帮助他。如学校资料室有一些红十字会捐赠的衣服、鞋袜等物品,我就挑选一些适合他的衣服、鞋子送给他,天冷的时候提醒他要多穿衣服,还发动全班的同学帮助他,就是通过这座桥梁,让他感受到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在我的真诚付出及耐心的引导下,他慢慢走出心灵的阴霾,重新回到班集体,各科成绩从不合格提高到70分以上。这个案例告诉我,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世界,作为老师,要慢慢靠近他们,用爱心开启他们的心门,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他们必能走出心灵的阴霾。
2.2 用心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可能在许多老师眼里,后进生是很难教的,最让人头疼的,他们满身缺点,无一是处。所以对待这种学生,老师往往会带着蔑视的眼光,甚至认为没得救了,渐渐就放弃了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任由他们走上歪路。其实后进生跟其他孩子一样也有很多闪光点,只是由于他们平时暴漏在我们面前的都是缺点,而且还常常被夸大其词,所以不经意间我们就忽略了他的优点。作为老师,心中要有一杆秤,不要用有色的眼光看人,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任何一个后进生也有自己的长处,在教学中细心观察,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让孩子找回自信,“觉得我也行的,老师还是关心我的。”记得15学年我任教的班里有一个叫朱家良的同学,成绩差,不遵守纪律,在班里经常惹是生非,还教唆其他同学违反纪律,上我们班的科任老师都很头疼,同学们都很排斥他,不想跟他玩。我和他私下聊过好几次,但效果都不好,显然孩子对自己已经失去了信心,对什么都不在乎了。就在我苦无对策的时候,刚好碰上学校足球队的教练到我们班选人,我想了想,他体育这么好,要不给孩子搭个梯子。我把他带到教练面前说:“他跑步很快,肢体灵活,应该可以参加足球队,教练员接纳了我的意见,吸收他为足球队队员。后来他作为学校足球队的队员,代表学校到区里参加足球比赛,居然拿了冠军,那次比赛的出色表现,全校师生都为他鼓起了赞许、认可的掌声。从此以后,他慢慢地转变了,我发现上课时他的眼神开始专注了,还不时地想表现自己,下课还常跟我说笑,成绩一点一点进步,虽然过程很漫长,但他前进了,加速前进了。
2.3 给后进生一个尊重的位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卡耐基曾经说过:“你见到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你高明,因此通向他心灵的可靠途径就是用微妙的方式让他感到你承认它是重要的,而且要诚心诚意的尊重他。”记得刚开始做教师那两年,年轻没经验,对待后进生一点耐心都没有,在孩子们不听话而自己又无力解决时,我经常会说:“不行你就挨墙,坐到最后去。”记得班里有一个叫朱锐添的同学,上课无心听课,还带动他周围的同学不听课。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我把他调到课室最后靠墙的一个角落,与其他同学隔得远远的,上课也不搭理他。可是,时间长了我发现他变了:上课不出声,练习也不做,还出现逃课的现象,成绩直线下降。原来在他心里已经认为:他是最差的,老师让他坐在后面靠墙的一个角落里,再也不管他了。他的表现让我意识到,我们这样把孩子置于一个不平等的位置,对教育一个孩子起不到丝毫的作用,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寻找一个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我们,老师很关爱我们”的一个足够尊重孩子的位置。在后来的教学中,每接一个班,我都先摸清班里的学生情况,把后进生安排与学习较优秀的学生同坐,即使犯了错也不把他们丢到一边。上课时经常把目光投到他们身上,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尊重,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2.4 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后进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谅解也是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要学会宽容和谅解,多一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大多数学生犯了错误都会后悔,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宽容和谅解,有些学生只要我们老师拉一拉、帮一帮,就有可能转变过来成为好孩子。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方法,就会有可能毁了一个孩子,甚至以后会走上歧途。我曾经教过一个叫叶梓云的单亲家庭女孩,不知什么原因,她从小有一个坏习惯,喜欢偷东西,全班同学都防着她。有一次上课,我刚进课室,就听到一个女孩的哭声,经了解原来她的陶笛不见了,全班同学都把矛头指向叶梓银,说是她偷的,但梓云同学偏不承认,还趴在桌上哭闭口不说。后来我把她叫到课室外面与她进行沟通交流,在我的细心引导下,她承认是她偷的,她说她看到别人参加学校的陶笛兴趣班,她也想参加,但家里又不肯买,所以才想到偷。了解情况后,我并没有严厉的呵斥她,而是细心教育她,答应给她一个机会,要她向失主道歉,并把陶笛还给人家。事后我也没把事件扩大,还与她的家长沟通联系,让她爸买一个陶笛给她。经过这次事件后,我再也没有听过有人来向我投诉她偷东西了。这件事让我认识到: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不是无药可救,他们只是“迟开的花”,只要我们对症下药,用心浇灌,耐心静候,这一朵朵迟开的花总会有绽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