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奎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黑竹镇初级中学 四川 雅安 625000)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做是开展教和学的出发点,在“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做”之间的统一。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授学生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应通过高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用于实验,敢于探索。让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真正体现在物理课堂上。因此为了积极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师应能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创新教学,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积极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做好课堂导入能够起到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作用。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开始,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初中物理学生抽象复杂,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在课堂开始过程中应有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恰当的导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导入方法多样,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实验导入发,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大气压强》内容教学中,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设备做一个小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塑料片盖住玻璃杯的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立过来,不放手,如果手松开的话,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们纷纷猜测塑料片会掉落,水会流出来。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水没有流出来,塑料片也没有掉落,面对该现象学生们会感到疑惑,带着疑惑进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另外也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导入,在教学《滑轮》时,教师让学生回忆下升国旗的现象,人拉绳,国旗缓缓上升,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同时生活中还有很多物理现象,比如轮胎上的花纹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下暴雨时,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打雷声?是不是应为先打闪后打雷呢?自行车的座位为什么会设计成马鞍形状?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现象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在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
在物理学科中,许多定理和规律都是在实验中发现并进行总结的,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加强实验部分的教学在物理课程中还是相当有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实验操作的过程性,避免按部就班的实施,应该为学生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比如在对“浮力产生原因”进行探究时,在课前教师让学生每个人都准备一个塑料瓶,和一个乒乓球。事先将瓶底去掉,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将瓶倒放,让学生将乒乓球放到塑料瓶中,让球正好盖住瓶口。随后往瓶中,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乒乓球被水压在了瓶底而没有浮起来。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堵住瓶口时,此时乒乓球就会浮起来。产生浮力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已经学过了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所受上下压力之差。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通过实践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极大提升教学效率。
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通过时间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是一种团体活动,学生们在小组中互相理解,互相交流沟通,不断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从而学会如何相处。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发展要求更加全面,教师则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施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合作探究中,教师首先抛出问题“雪天在路面撒一些炭渣就能防止汽车打滑?这是为什么?箱子越重为什么推起来就越费力?”接下来带着疑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先分析可能会与哪些因素有关:炭渣使得路面粗糙,可能是与接触面有关。箱子越重地面压力越大,可能与XX有关。接下来组内成员在沟通交流下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并进行明确分工,有的记录数据,有的进行实验。进而随着实验的开展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生成新问题、形成新思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初中物理课堂的高效开展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不断进行探索、实践,进而在反思中通过创新教学来构建高效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