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活动课设计初探

2020-11-25 10:52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数学模型活动课习题

朱 婷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初中学校应增加数学实践课程,于是数学活动课就应运而生。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只讲授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和习题,在数学活动课上,根据初中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方式,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完成一系列小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交流合作能力。

1.活动课内容注重趣味性

数学活动课不看重活动的结果,更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老师在这种课上,主要是引导帮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问题,[1]通过和大家的合作来解决问题。在活动课上,气氛会很轻松,老师对学生没有严格的作业要求,学生们会很愿意上这种课程。老师在设计活动课时要注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通过一些实验道具,考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主发挥,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趣味游戏,增加课程的趣味性。班级玩报数游戏,第一名同学报1,第二名同学报2,依次报数,当遇到4,14,24等这样含4的数字时,就不能报数而应该喊“过”,这样的游戏大家都能参与其中,在这个游戏中,考验的是同学们的反应能力,当上一个同学说13,下一个同学要迅速反应过来应该说过,在他后面的那位同学则要记得不能说14,要说15。还可以玩“找朋友”游戏,同学们伴随着音乐随机跑起来,老师在一会之后喊出数字比如5,则同学们要五人一组抱起来,如果凑不够五个人或者一组超过五个人则就会被淘汰,以此类推,直到选出最后结成一组的两个人,这两个人同学通过“抢凳子”的游戏来决定最后的获胜者,音乐响起,两个同学绕着凳子在转圈圈,直到音乐停止,两个人开始抢凳子,谁先坐到凳子上就是谁胜利。这样的几个小游戏可以放松学生,减轻他们上其他课程的压力,增加他们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同学们会对数学活动课更感兴趣,从而对数学课也更感兴趣,也能帮助同学们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其他课程。

2.活动课中加入数学建模

数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在生活中有这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数学家把这些数学问题归纳总结,得出了一系列公式、定理、概念,这就是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新课标要求老师不能一味地只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帮助学生们把生活中的问题抛去附加条件,转变成数学模型,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个数学问题,这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基本知识的多少,更多的是考察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等。在数学活动课中加入数学建模,告诉同学们面对问题时不怕困难,想办法化繁为简,去掉不必要的影响条件,保留需要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有利于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打下基础。初中数学课中构建数学模型要注意,初中生数学知识还很浅显,思维能力较差,所以老师要发挥主导者作用,引领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例如:老师上数学建模课时,首先要根据实际生活,创设一个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总结归纳,删去不必要条件等,逐步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分析此类数学模型,与学生们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解决这种问题,最后归纳总结此类问题的通用做题方法,升华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中,比较典型的模型是方程模型,方程模型中最经典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典型例题就是鸡兔同笼问题或者两种物品求单价问题。育才中学的老师去商店购买了六个篮球和八个足球,共花费436元,其中每个篮球比每个足球便宜2元,求篮球和足球的单价?首先在面对这个题时,同学们一定要知道我们要建立方程模型,可以设篮球单价为x元,足球单价为y元。则我们就可以根据题意得出,六乘以篮球单价加上八乘以足球单价等于436,足球单价减去篮球单价等于2,列出方程就是:6x+8y=436,y-x=2,求该方程组的解可以得到:x=30,y=32,在解完这道题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总结此类习题是一个方程数学模型,分析它们的解法,构建数学模型,帮助同学们之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灵活运用。

3.在活动课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归纳、分类、建模等等,这些思想方法都渗透在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中,只是同学们在上数学课时主要以记结论、做题为主,不知道结论是怎么推导的,不太关注老师是怎么讲这个结论的由来的,导致同学们错过了老师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时候没有人听或者不太关注。在活动课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在其中的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想要学好数学或在数学上很高的造诣,那么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就非常重要了,每一个公式、定理等都用到了这些,[2]这些思想方法是研究一切数学问题的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不必掌握所有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数学习题中,学生们会经常遇到找规律的习题,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比如,1,4,9,16,( ),( ),49,64,这个题中,我们很明显能看出,第1个数是12,第二个数是22,第三个数是32,则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第n个数就是n2,则括号里面应该填25,36,这里面就运用了类比的思想。在讲完之后可以再出一道让同学们练习,1,8,27,64,( ),( ),343,512,同学们模仿刚才讲过的那道题,能发现1=13,8=23,27=33,64=43,则53=125,63=216,很快就可以得出空格内应该填125,216,习题帮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老师可以先给同学们讲这道题的做法,之后再给同学们分析它背后隐藏的思想方法,加深了同学们对这道题的理解。除了类比的思想方法,还有分类的思想我们初中时也经常运用,比如:当我们解不等式mx>n的时候,要注意分为两种情况,m大于0或者小于0,当m>0,方程的解为x>n/m,,当m<0,x

4.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新课改条件下,老师和学校都越来越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环节非常重视,要求老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绝不能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老师不能填鸭式教学,摧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倾听,学会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一节课上收获结论,帮助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们对探索数学知识有兴趣,那么只要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会去自己主动学习,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通过亲身实践,养成善于质疑,敢于探究创新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发初中生们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要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不能只局限在作业中,习题中,要善于把习题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练习起来,发散思维,鼓励式教学,做题也要不以会作为标准,要鼓励学生多思考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观察是一切思考创新的基础,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明确的任务之后让学生们观察,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让同学把通过观察得到的内容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得出观察后的结论,同学们得到的结论肯定不相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多想,大胆猜测与本节课有关的结论,想象是探究创新的基础。探究性课程要满足各种水平同学的需求,所以问题的设置不能太过困难,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有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多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当回答错误时老师也不能批评,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去探究。

5.交流探讨,增进合作性

初中生在上数学活动课,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更能增加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大家互相讨论问题,有什么不会不懂的,可以同学之间先相互询问,如果大家讨论之后依然不会,可以找老师来解决问题。同学们可以在课堂上交流实验操作的具体问题、上课心得体会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会更加了解,便于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真挚的友谊。在初中课堂,老师既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先看清题目,独立思考,之后再去询问别人,又要让同学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世界上每一件伟大的事情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是需要一个团队、甚至是一代代人的努力来完成的,初中生要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需要小组合作的内容,同学们可以分组合作交流,也可以在上课之前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小组内同学一起完成任务。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这节课的内容时,老师让同学们合作测量两个三角形的长度,角度,写在作业纸上,观察这里两个三角形的长度、角度有什么关系,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之后小组结果展示,同学们能发现相似的两个三角形对应的角度都相等,对应的边长成比例关系。通过合作交流加上老师的引导,初中生们可以自己得到正确的结论,更加有成就感。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用数学的谋略,加强对学生知识水平认识的提升,开展相关活动,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改善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的现状,继而有效丰富他们的数学学习生活。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活动课习题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低年级的实践与探究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活动课
基于电力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简述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