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英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北重二中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合唱和独唱不同,独唱只需要自己随着曲调的变化调整自己音节高低进行演唱就可以,但是合唱是集体性的音乐活动,初中生练习音乐合唱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调能力,提高学生艺术底蕴,陶冶学生艺术情操,合唱是非常注重每个人音乐发声的,声音是合唱的灵魂,是合唱的核心,在团队中每个人都使用正确的发声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合唱的音准,使得合唱变得音响和谐,层次分明,乐感更加优美,具有感染力。
1.1 呼吸训练薄弱。在合唱训练中,教师经常能发现学生在唱歌时呼吸调节方式不正确,在唱歌时,学生普遍还是使用鼻息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胸肌紧缩,含胸,在换气时都是深吸一大口空气,一句话唱完之后在进行呼出气体,这个过程非常紧张,学生唱完一首歌就会觉得大脑缺氧非常疲惫,还有一种是学生在唱歌时都需要换气,在合唱中团队所有人的呼吸和换气都应该是保持在同一频率上的,如果在合唱团队中频繁换气,那么会导致团队整体音色,音律是不整齐的,一旦有人因为中间换气造成断句不同,就会直接影响合唱整体演绎效果,影响周边的人也随着一起出现断句呼吸问题,导致在合唱中有的区域流畅,有的区域跟不上整体演奏节奏,进而影响对整体歌曲解读,影响团队合作。
1.2 个体发声错误。初中生本身处于青春期时期,性格特点就是追求自由和成熟,喜欢模仿,本身正式处于变声期还不注意保护嗓子,特意追求成熟的声线,练习压声唱歌,造成喉部肌肉聚集紧张,磨损声带,长时间压声会导致变声期内嗓子磨损严重,形成嘶哑的声音,还有一部分初中生,这是练习流行音乐,越是难唱的音乐越被初中生所追求,初中生中没有认真学习音乐技巧的学生在唱歌时不会区分使用真唱假唱,遇到高音部分直接用嗓子生生的往上拔音调,造成嗓子压力过大,发声器官疲劳感增加,肌肉容易拉伤,在唱歌时也有学生最求民谣唱法过度使用轻声,众所周知,轻声唱法对呼吸调节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轻声唱法会导致初中生的嗓音没有穿透力,没有感染力,在合唱中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价值。
1.3 合唱训练方式有问题。通过对以上两个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合唱队的心理方式就是存在问题的,合唱指导教师没有具体分析学生的音色,音线和音调音准,将学生进行划分,而是根据学生身高大小进行位置划分,使得学生彼此之间在演唱中前后左右音准都不相同,导致学生自己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自己找不到合适的音调,学生之间也没有相互配合的训练,导致合唱整体和谐性低,音调不协调。
2.1 锻炼学生调节气息。为了更好演绎合唱项目,合唱训练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掌握调节呼吸的方式,加强训练,改变传统中以鼻子进行呼吸的习惯,使用嘴吸气,用鼻子呼气,所有空袭进行呼吸时都是直接经过腹部,让吸气和呼气的力度达到最大饱和,同时放松自己的喉咙,不要过度紧张,使得喉部肌肉聚集,发出的音线也是非常聚集紧张的,效果不好,适量放松,控制自己气息,呼吸的频率,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加大训练,鼓励学生从中掌握呼吸的规律。
2.2 锻炼学生正确发音。合唱训练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在唱歌时正确发音方式,如何使用肺部发声,锻炼学生胸腔和口腔形成一个气息通道,练习发声,让自己的声音具有穿透力,浑厚,让人听着舒服,能感受歌唱者的情感,而不能是再故意压声,真假音混用,过度使用嗓子发生唱歌,给嗓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形成疲劳感,同时还要锻炼学生在唱歌时,口腔发出的每一个字都是字正腔圆,,清晰,透亮,这样在合唱中才能提高合唱作品的感染力,每一个字都不能有含音,不让含糊,让人听起来有不伦不类的感觉。
2.3 优化合唱训练方式。在合唱训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域音色进行分组,男女高音,男女中音,男女低音,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小组组长,带领学生专门唱自己适合的音调范围,帮助学生提高音感,提高听力,在对学生排队进行优化组合,根据音域进行排队,这样能有效提高合唱和谐感,提高对歌曲的解读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合唱训练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掌握调节呼吸的方式,教会学生正确的发音方式,让自己的声音具有穿透力,浑厚,唱歌时能体现情感,加强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域音色进行分组,优化组合,创造出更加和谐的合唱氛围,促进合唱完美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