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手难”背景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分析

2020-11-25 21:34曾起波
读与写 2020年29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解决问题解题

曾起波

(浙江省龙泉市绿谷教育集团兰巨校区 浙江 龙泉 323700)

1.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

传统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之相对比较独立,多数是由于教师脱离生活式的教学,很少把解决问题放到实际生活中去思考,而是采用套用公式或题海战术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解题能力。一部分学生会感到解答问题既麻烦又枯燥,如果得不到正确答案,更是会让学生的信心受挫,恶性循环,很多时候不是学生的能力差,而是学生的经验不足,又缺乏教师的引导,不知道如何寻找到正确有效的解题方式,把问题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之间相互转换,所以对自己的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教师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所以有时会觉得,问题题干长而繁琐,分析起来复杂而难理解,导致课堂效率低,所以很多时候选择公式化的教学,只是让学生套用公式,而不是传授学生解题的思路,对于真正的思维过程,很少作学法指导,解题思想没有真正形成,解题能力又无法得到提升,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2.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2.1 提高对题干的理解、分析能力。小学生对题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连题目都理解不了,又何来解决问题一说呢?理解、分析题干不仅包括看懂、看清,还要在读题之后能认识到需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一部分的知识点,使用什么公式,公式的使用条件有哪些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培养的。联系实际也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遇到因数与倍数关系的解决问题时,过年了,小明得到了32元零花钱,小红得到了8元零花钱,问小明的零花钱是小红的几倍?首先学生要了解什么是倍数,其次在读题目时要抓住题干是在问谁是谁的几倍,要仔细读题,不能出现8是32的4倍这种低级错误。解决问题的解题过程中,审题为第一步,如果审题出现了问题,那么之后的努力都功亏一篑。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应引导学生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去理解、分析题目。

2.2 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增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想学好解决问题,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够,有再优秀的思维能力,也无法创造出正确的解题方式,数学是一个思维十分连贯的学科,小学生又是解决问题学习的初阶段,对他们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训练时很重要的。培养他们解答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就要先帮他们打好基础,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来解答问题。我们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有所观察,这样在分组时能做到心中有数,让同一个小组中的水平有所差异,但又不至于差异过大。还要选取合适的学生作为小组长,起到引导和帮助其他组员的作用。因为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都了解,这样小组长,可以及时带动组内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在解题的过程中适当地给一些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建立学生的自信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2.3 培养“一题多解”的思维习惯。针对数学解决问题“上手难”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和讨论解题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思维发展与建设。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思维,可以建立几个辩论小组,让不同观念的学生相互辩论,哪一组的解题方法更简便,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解决问题难点,学生的思维会在这个过程中十分活跃,无限延展,促进其数学多向思维方式的提高,比如在求一个梯形的面积时,可以把梯形分成一个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也可以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加一个三角形。求问题的解答时,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解题思维,而是要先让学生们思考,并讨论,整理出大部分学生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的解题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既促进了学生了解解决问题兴趣的提高,也对积极探索的精神进行了有效培养。

3.结语

经过了一系列探讨,在小学的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把生活和数学融合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有一双发现学生潜力的眼睛,尽可能多的与学生沟通、交流,走进学生之间,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其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解决问题解题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用“同样多”解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用“同样多”解题
宝马电子控制基础知识(一)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