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20-11-25 22:59:23吴志业
名师在线 2020年24期
关键词:古诗文初中语文传统

吴志业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道德中学,福建莆田 351144)

引 言

在当前我国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浪潮下,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在不断加大。新课程改革指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以及优秀传统品德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我国优秀的传统品德不仅包括乐观自信、果敢勤劳,还包括整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的民族毅力和精神。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渗透,能够从小培养我国学生的民族精神,更有助于民族精神和品德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在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教师对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认识并不深刻,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致很多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课文在讲解中并没有给予更加深入的讲述,只是简单地提及,导致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另外,当前很多初中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学。这使得学生学习时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尽管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渗透,但没有让学生掌握其主要内涵,没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导致很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一)学生学习热情和认识不足

处于互联网时代和多国文化积极交流开放的环境下,很多学生对电脑、信息技术等充满兴趣。由于英语在世界交流中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将母语放在最后,将外语以及其余学科放在主位,造成语文学习兴趣普遍较低的现象。加之我国历史悠久,语文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掺杂各个时期的名文和代表作,如唐诗、宋词、文言文等,对当前运用简体中文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并且,很多内容由于需要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学习,这对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来说更是大的阻碍,使得学生对语文以及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加之对国外教育和文化的推崇,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不足。

(二)信息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

当前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普及,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还对当代学生造成很多的不利影响。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初中生将大多数时间用于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冲浪。特别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需要运用网络进行课程学习,虽然带来很多便利,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玩游戏和看漫画上。加之当前我国还存在应试教育倾向,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希望提升考试成绩,而不是真正掌握传统文化知识。这加大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难度。

二、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作为亚洲文化的发源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在多民族背景下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在对初中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方面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1]。我国文化源于儒家文化,经过沉淀和发展之后,在我国当前的发展和人际交往、为人处世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在对相关成语、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总之对语文教学有十分大的帮助和影响;另一方面,语文是对我国国语的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学习内容,才能使其更好地成长。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一)丰富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

初中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教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相对较高的权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影响相对较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将传统文化的优点和作用体现于日常的生活行为中,更应不断完善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储备,这样才能自如地将传统文化内容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融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内容,渗透于教学的每个方面和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文章和内容。比如,讲解文言文《陋室铭》时,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作者写该诗时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与人们所宣扬的传统精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可划分小组,让学生整理作者的相关资料。授课过程中,借助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法学等思想,对作者的性格进行分析,让学生设身处地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总的来说,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从而将其自然而然地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二)结合古诗文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传统文化,并且融入传统文化的部分便是古诗文的学习。古诗文不仅是几千年中华文化传承的浓缩精华,也是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价值观的体现。从我们开始学说话,就学习《三字经》,再到近年来兴起的“弟子规,圣人训”,都是对古文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们便知道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懂得了年少需要努力,避免日后后悔;“床前明月光”是对家人和亲人的思念等。通过学习,我们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够在无形中将传统文化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于日常的古诗文学习过程。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古诗文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还需要利用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应尽最大可能找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比如,学习《岳阳楼记》时,可以对岳阳楼这个传统建筑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划分小组,让学生先查找岳阳楼的相关资料,收集欧阳修的相关事迹。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教师最后进行补充和总结,随后引入课文写作背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之后,结合写作背景,让学生深刻体会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内涵,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远大抱负和忧国爱国的情感。再如《兰亭集序》中有“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引以为流觞曲水”等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古人的娱乐方式,如古人的春游活动、禊礼等。

(三)利用写作背景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文章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有效结合实际,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开展教学时,应融入对文章创作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实际生活背景的介绍和拓展,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历程,有利于学生真正感受和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传统文化。比如,教授《长歌行》时,对这种篇幅较长的文章来说,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按照书本去阅读,学生不仅会感到晦涩难懂,而且会产生抵触心理和厌学情绪。鉴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该文章的创作时代和作者所处的环境。《长歌行》作为一首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乐府诗,具体创作时间无法准确考证,但根据诗中内容可粗略推测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之后。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追求美好事物、理想的倾诉,表达了作者对自身一事无成、满腔抱负无法实现、无法自我解脱的愤懑痛苦之情。因此,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怀,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忧民、不与世俗恶势力同流合污、坚持追求理想的高尚思想品德[2]。

结 语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经千百年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璀璨的艺术瑰宝。学生是传承传统文化、推动祖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但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未能意识到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针对语文教学现状和特点提出,教师应不断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并应结合古诗文渗透传统文化,通过拓展文章创作背景,实现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充分理解、体会并传承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获得全面发展,为日后高尚思想品德的养成、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古诗文初中语文传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