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其彬
(福建省宁德福鼎市第二中学,福建福鼎 3552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初中数学课堂的设计要因地制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它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驱动教与学模式的改变,使它成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最有效的工具,让学生乐于学习,使学习更为高效。
初中数学应革新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究其意义,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更为直观、具体、多样,可以多角度、全方面展示教学过程,呈现出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焕然一新,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数学学习通常比较枯燥,表现为“数”和“形”的相互关系,较为抽象。不仅如此,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理论、数学概念、数学图形、数学专业术语较多,常常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信息技术将数理研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利用现代化技术解决数学问题,增加了数学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从教学能力上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因此,找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契合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字化资源应用的多样化,才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否则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的很多概念、思想、方法等较为抽象和枯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情境导入对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数学教学情境,就是要构建一个比较高效的学习情境。信息技术在情境创设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其声画影像、视听效果,对创设情境十分有益。多媒体是信息技术非常常见的表现形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频率比较高,可以使数学课堂得到优化[1],如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学教学活动,在教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学生仅从字面上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应用视频导入功能,则具有直观、全面、准确的特点,将电梯、窗户、车轮等物体的移动以视频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具体情境中呈现的图形,突破视觉限制,理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概念。这样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很容易被调动,可直观地看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能较好地理解电梯、窗户、车轮对应的图形运动。在这样具有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会非常有趣。
再如,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借助希沃白板拉伸放大、克隆、旋转功能,同时插入音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出问题:孙悟空的金箍棒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形象呢?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线”的形象。这样设计就是利用生活中学生熟知的情境以及大量图片引入话题,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中的“线”,进行“数学化”——逐渐接近“线”的概念,从而形成抽象概念,并巩固这一概念。这体现的学习过程为:情境—探究—概念生成,有利于学生应用、内化知识。
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微课有着见微知著的特质。教师在初中数学中巧用微课,整合数学知识、归纳题型、强化重难点等,都可以取得不错的应用效果。如今,关于初中数学中巧用微课的研究逐渐变多,对微课的探索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收获最优教学的效果,日益成为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同时,微课制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应用过程中,无论是选题设计、教学结构、教学语言还是评价反思等,都需把握精准,充分利用微课表达数学的精要内容。具体做法,如在“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课教学时,教学主题的设计应与教学目标一致,结合“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教学目标,以“比较线段的长度”为微课主题。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的作用,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辅助教学,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和要点,教会学生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是关键,展示长短的时候可以稍做停顿,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最后进行线段知识的学习总结,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数学实践中观察数学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巧用微课,层次分明,展示学习重难点内容,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中,教师要注意语速和语调,语言解释应与图文同步[2]。
众所周知,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只有不断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才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随着电子书包的出现,数学课堂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通过教学平台,不断显示学生学习过程,进一步驱动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尽量让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参与的课堂活动难题得到解决。例如,教授“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完成情境导入练习后,在平板电脑上提交,通过作答统计功能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确定评讲内容和讲解时间;基于学生的生成资源进行成果对比,直接在学生提交资源的基础上圈画讲解,进行高效辅导和讲评。同时,标准答案页可以即时推送,便于学生即时纠错。在学生完成游戏练习和当堂检测后,教师可显示他们的学习过程,进一步驱动学生参与。教师通过作答统计功能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根据学生作答情况,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强调和解析。通过相关平台,获得不同学生在课堂活动方面的数据统计,精准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解决传统课堂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的难题。同时,有利于教师调整课前对本节课教学的预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讲评。
初中数学教学中,现代化教学工具包括几何画板、希沃白板、好分数大数据平台等。“几何画板”是一个作图和制作动画的辅助教学软件,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课堂教学中作用明显。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作用,教师可用动态的画图工具展示图形,演示图像变化过程、变换轨迹等,画面丰富且操作方便,根据教学需要演示平行四边形的变化,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让图像在拉动过程中出现具体数值的变化,探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理,验证学生讨论结果的正确性,进而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效果较好。希沃白板以多媒体交互白板工具为应用核心,教师可以随时标记、书写、勾画,对于几何、函数教学、图像研究非常有利。其中,板中板功能可以将所需的图像截图、保存,操作简单、快速。其放大镜功能,可以将图像放大辅助教学,直观呈现教学内容。还有课堂活动功能,在白板中,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这样学生可以边玩边学,边学边玩,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对数学的疏离感和排斥感也就降低了。此外,成绩处理方面,还可利用好分数大数据平台,精准统计分数信息,提高学业诊断的准确性,而后讲评期中考或者期末考试卷,做好考后反馈工作。
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辅助工具,能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和效果,驱动学生参与课堂,强化教学的重难点,优化大数据支持下的数学课堂,把“以学定教”当作根本性的核心理念实施。
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学生上课学习方式,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与进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是现今数学课堂教学发展与前行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的有力保障。但切不可盲目追求信息技术手段、形式的多样,过于注重人机互动,从而削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知道,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过于依赖技术,反而忽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主导和主体作用[3]。
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尽量把握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从而使数学课堂教与学的达到最优效果,并最终生成高效课堂。